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0-2020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时间:2021-10-23 12:56:20 来源:网友投稿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 2019- -0 2020 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和胡夫金字塔均是其文明成就,故选 A;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制度,排除 B;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文明成就,排除 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成就,排除 D。

 2.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选项中,自然环境特征明显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 古代埃及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美洲印第安文明 『答案』 D 『解析』 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古代印度都属于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东方文明的共同特点是都发源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大河流域;而印第安文明发源于美洲,美洲大陆地域辽阔,但中部多高原山地,且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大洲的联系,因此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古代东方文明环境差异较大。故排除 ABC,D 符合题意。

 3.“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汉朝时期的中国同时存在的强有力的大国是罗马帝国,故选B 项;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即公元前四世纪后期,中国处于战国时期,A 项错误;西罗马帝国时期即 395 到 476 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C 项错误;法兰克王国时期即 5 到 9 世纪,是中国古代的南北朝到唐朝末年,D 项错误。

 4.“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 A 『 解析 』 根据“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自然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故 A 正确;BCD 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 5.《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 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 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 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 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答案』 D 『 解析 』 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维护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故 D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的特点,没有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标榜公平正义和强调人人平等的特点,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是否综合原各城邦立法的特点,故 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产生的最早文明的代表,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故 C 选项错误。

 6.在雅典只有成年男性才享有公民权,而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大量平民获得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A. 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 B. 实现了罗马疆域内民众的平等 C. 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D.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罗马公民的权利。罗马是扩大了公民权的范围,而不是增加了公民的权利内容,故排除 A 项;罗马疆域内的公民之间是平等的,并不是民众平等,故排除 B 项;“大量平民获得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有利于加强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而不是削弱,故排除 D 项。“大量平民获得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有利于古罗马扩大统治基础,故选 C。

 7.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 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A. 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 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 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 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答案』 D 『 解析 』 根据材料“占印度总人口的 80%以上”“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教源于婆罗门教,核心教义是严格遵守种姓制度,这种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即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故D 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印度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没有体现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的信息,故 B 选项错误;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因此婆罗门并非刹帝利的统治工具,故 C选项错误。

 8.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 A. 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 B. 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 C. 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

 D. 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 『答案』 A

 『解析』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世俗贵族、教会或教皇对王权都形成了有力的分权和制约,A项正确;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是在近代形成的,排除 B 项;“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与“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不符,排除 C 项;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在古代罗马就已经产生,D 项与史实和题意均不符合。

 9.“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当是 A. 中世纪庄园 B. 西周诸侯国 C. 古希腊城邦 D. 中世纪西欧城市 『答案』 A 『 解析 』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可判断出是对中世纪庄园的描述,A 选项符合题意。西周诸侯国不信仰教会,B 选项排除。古希腊城邦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C 选项排除。中世纪西欧城市以市民阶层为主,D 选项排除。

 10.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

 A. 封建等级;分裂割据 B. 君主等级;民族国家 C. 城市自治;君主专制 D. 君主专制;封建割据 『答案』 A 『解析』 材料图片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当时西欧形成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故①是“封建等级”,由于封建主有世袭领地,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故②是“分裂割据”,故 A 正确;当时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并不是指君主等级,民族

 国家也没有形成,故 B 错误;当时西欧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故 CD 错误。故选 A。

 11.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初期的课程设置看,它包括文、法、医、神等学科,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占有重要地位,可见 A. 科学与神学和世俗需要与宗教信条在大学内充满矛盾 B. 基督教会和宗教学说有广阔的包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 C. 自由探索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实验精神成为主流 D. 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答案』 A 『 解析 』 根据材料“它包括文、法、医、神等学科,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文、法、医、神”等学科是属于科学领域的世俗需要的科目,而“神学和神学院的‘七艺’”属于神学和宗教信条的领域,在大学课程中把科学和神学的科目同时设置,体现了科学与神学和世俗需要与宗教信条在大学内充满矛盾,故 A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大学兴起初期把科学和神学领域的科目同时设置的现象,没有体现广阔的包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故 B 选项错误;从大学兴起初期的科目无法得出自由探索的学习精神和科学研究的实验精神,故 C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大学兴起初期所设置的科目和领域,没有体现大学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故 D 选项错误。

 12.从 15 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 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 B. 教皇控制下的神权专制国家 C. 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 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 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故 D 正确;A 项说的是形式,而不是本质,B 项说的是教皇国,C 项说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3.13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 解析 』 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 为 A 项。13 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 D 项。

 14.16 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 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 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 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 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商品贸易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表明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沿岸,D 正确;A、B、C 与材料无关。

 15.从 17 世纪初开始,荷、英、法等国家相继成辛“东印度公司”,全凭从美洲得来的白银换取欧洲所需的大量亚洲产品。这说明大量白银输入欧洲 A. 促进了欧洲对亚洲的商品输出 B.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 C. 导致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D. 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美洲白银输入欧洲后,欧洲拿白银前往亚洲购买商品,这说明当时这种方式密切了欧洲同亚洲之间的贸易往来,B 正确;17 世纪时主要是欧洲国家前往亚洲尤其是中国购买瓷器、丝绸等商品,A 排除;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欧洲,C排除;材料未涉及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D 排除。故选 B。

 16.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 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 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 3500 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A. 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B. 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C. 成为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必要手段 D. 导致整个美洲落后世界潮流 『答案』 B 『解析』 16 世纪后的一个世纪中,美洲当地人口减少 95%,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B 项正确;美洲人口的锐减与传统的东西方关系改变无关,A 项错误;美洲人口的锐减不能增加欧洲国家的原始资本,C 项错误;美洲人口的锐减不是美洲落后世界潮流的主要原因,D 项错误。

 17.在近代西方“三角贸易”示意图中,序号③为黄金、烟草等,那么序号①可能包括

 A. 黑奴、茶叶 B. 枪支、工艺品 C. 黄金、黑奴 D. 烟草、丝绸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三角贸易中,由欧洲带到非洲去交换奴隶的货物即序号①应该是枪支、工艺品,B 项正确;黑奴是从非洲运到美洲去的,AC 两项错误;烟草原产地为美洲,不是欧洲,D 项错误。

 18.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 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 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 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看,作者意在强调欧洲通过工业革命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这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故 A 正确;B 与史实不符,当时欧洲领先于亚洲;材料

 没有涉及资本原始积累的多样性,故 C...

相关热词搜索: 新泰市 泰安市 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