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2019- -0 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总分 0 120 分,2 2 小时)
一、单选题
1.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2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 『答案』 A 『解析』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从材料中的“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来看,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百家争鸣。故 『答案』 为 A 项。“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B、C 项;公元前 2 世纪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当时不可能形成崇儒尚佛的文化现象,排除 D 项。
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 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和私学的出现、民间学术活动的兴起、社会变革以及由于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士受到重用有关,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选 D 项,排除 ABC 项。
3.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这表明稷下学宫 A. 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 B. 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 C. 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 D. 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 『答案』 D 『解析』 材料“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反映了稷下学宫的学者既有学术研究的一面,又有议论国事的政治职能,故 D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的关系,故 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变法改革,故 B错误;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诸子百家是平等共存的,故 C 错误。
4.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 民贵君轻 B. 以法治国 C. 无为而治 D. 兼爱非攻 『答案』 C 『解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结合所学知识,老子还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故 『答案』 为 C 项;A 项是孟子的主张,排除;B 项是法家主张,排除;D 项是墨子的主张,排除。
5.《荀子•大略》记载:“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治国理念是 A. 尊贤选能 B. 礼法并举 C. 王道兴国 D. 顺应民意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君主,崇尚礼义尊重贤人就能称王天下,注重法治爱护人民就能称
霸诸侯,贪图财利多搞欺诈就会危险。材料中荀子的主张强调礼仪和法制并举,方可治理好国家,故 B 项正确;A 属于墨家思想主张,材料没有体现;王道是荀子思想一个方面,材料还强调礼的作用,故 C 项错误;顺应民意不符合材料内涵,故 D 项错误。
6.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 『解析』 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这说明 ①墨子反对一切战争 ②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 ③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 ④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B 『解析』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但不是反对一切战争,①错误;“攻伐无罪之国”说明主张战争的正义性,②正确;“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说明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③正确;墨子的“非攻”并不是带有虚伪性,④错误,选择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
7.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中蕴含的道家学说是 A. 齐物观 B. 无为而治 C. 崇尚自然 D. 道是世界之本 『答案』 A 『解析』 材料大意为,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抗争。惩罚罪过不回避大臣,奖赏功劳不漏掉平民。这句话体现了法家惩罚和奖赏一视同仁,即“法不阿贵”的思想,蕴含了道家的齐物观,故 A 正确;无为而治本意并不是不为,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适于统治者,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B;C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 材
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8.西汉初年,民生凋敝,经过 70 多年的发展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并迎来了“文景之治”,这是因为西汉初年政府奉行 A. 奖励耕织 B. 黄老之学 C. 尊崇儒术 D. 约法三章 『答案』 B 『解析』 由于秦朝末年农民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西汉初期政府实行黄老之学,采纳无为而治的思想,B正确;奖励耕织不是西汉初期政府奉行的治国思想,A错误;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思想,C错误;约法三章是刘邦进入关中时期实行的举措,D 错误。
9.《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司马迁撰《史记》 『答案』 C 『解析』 《诗》、《书》由孔子的私学教材最后位列汉代官方史书的第一大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故选 C 项;诸子“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 A 项;始皇帝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大受打击,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B 项;司马迁撰《史记》明显与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无关,故排除 D 项。
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 C 『解析』 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原有思想的融合,没有创造出新的思想和新的体系,所以其
不是“全新的创造”,故 A 错误。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没有体现人性的尊严,故B 错误。理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属于理学对于儒学的全新的创造,故 C 正确。“三纲五常”由西汉董仲舒提出并一直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理学虽然也强调“三纲五常”,但是并不属于理学“全新的创造”,故 D 错误。
11.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父老”在古代指的是职掌管理乡里事务的年长者。朱熹在这段话中对父老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希望他们教导年轻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二是要求年轻人明辨是非,去恶从善。三是要安心于农业生产。这三层意思综合在一起,就是在劝导百姓能够遵循现有秩序来生活,故选 D。ABC 三项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三个选项都被 D 项包含进去,故 D 项是最佳选择项。
12.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 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 王阳明的“心学” 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 C 『解析』 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也”,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突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诗歌后半句嘲笑以前从外头入手的求理方法。故 C 项符合题意。
13.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 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 C.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 A 项错误;“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 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农业思想,不是商业,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 D 项正确。
14.《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一书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B.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 C. 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 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不大 『答案』 C 『解析』 黄宗羲代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虽然是对传统儒家思想批判,但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家思想,故 A 项正确;黄宗羲的思想仍然是服务于王权的需要,故 B 项正确;黄宗羲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 C 项错误。近代变革主要是学习西方,因此黄宗羲的思想对于近代社会变革作用有限,故 D 项正确,符合题意; 15.顾炎武说:“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B. 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C. 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D. 顾炎武反对空谈,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答案』 A 『解析』 “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与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吻合,故 A项正确;顾炎武只是“痛责文人画的‘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并没有全面否定文人画,故 B 项错误;顾炎武的绘画理论并未受到西洋画风的影响,故 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学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故 D 项错误。
16. 王夫之题衡阳湘西草堂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它表达了王夫之( )
A. 唯物主义思想 B. 朴素辩证法思想 C. 反清复明思想 D. 脚踏实地的学风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可知清指的是清朝,明指的是明朝,此联具有反清复明的志向,C 选项符合题意。唯物主义思想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朴素辩证法思想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脚踏实地的学风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17.普罗泰格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这段话反映出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是 A. 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怀疑神灵,关注人自身 C. 人在自然界是最高级的 D. 倡导用理性去认识世界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人生的短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怀疑神灵,关注人自身的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故 A 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强调人在自然界是最高级的,不是普罗塔戈拉,故 C 项错误;柏拉图倡导用理性去认识世界,故 D 项错误。故选 B。
18.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们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B.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 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苹果的故事,说明独立思考的重要性,C 正确。A 项是柏拉图的哲学观点,排除。B 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排除 B;D 项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排除。
19. 柏拉图评论雅典民主制度说:“……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这表明 A. 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制度性的危机
B. 当时雅典尚无法律来约束公民 C. 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 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可以分析出雅典民主制存在危机,故本题选 A 项。B 与“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符。C 和 D 与材料无关。
20.之所以称亚里士多德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因为 A.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B. 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 D. 亚里士多德兴建了“吕克...
相关热词搜索: 石嘴山市 宁夏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