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0-2020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实验中学、南师附中五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时间:2021-10-23 12:21:11 来源:网友投稿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实验中学、南师附中五校 2019- -0 2020 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答案』 C 『 解析 』 孔子著《春秋》和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应结合汉武帝时代强化“大一统”的时代背景突出这两个文化贡献的价值。从而先排除 A(郡县、行省)、D(均田制)两项,再排除 B(法家)。

 2.“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 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答案』 B 『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材料“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反映的是宗法制度。“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 ,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反映出父为“家君”,君王为“国父”,B 表述正确;“父母官”的称谓并未体现“皇位世袭”,且 A 项仅从君王位置上表述,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 A;“父母官”的称谓并未体现“男女平等”,排除 C;D 表述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符合题旨。

 3.“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

 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不可以 A. 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 征收辖区内的赋税 C. 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 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答案』 D 『 解析 』 试题分析:从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等信息可以看出,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郡县长官不能世袭,故选 D。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长官,由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等,因此 ABC均正确。

 4.《通典》记载:“旧(唐初)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 年),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设置的变化反映了 A. 三省六部制的兴衰 B. 三省协同理政,行政效率提高 C. 相权一度得到加强 D. 三省机构精简,职能趋于合一 『答案』 B 『解析』

 整则材料未体现三省六部制的兴衰,故A项错误。三省共同理政,可避免沟通不畅,有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正确。宰相由仅于门下省议事,到迁至中书省,再到分列五房,说明对相权的制约,故 C 错误。对相权进行分割,不能说明职能趋于合一,D 错误。

 5.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其与察举制相比 A.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 提高了儒生的地位 C. 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 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 『答案』 A 『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具体考查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由材料关键信息“已定其选”“区

 别人物,第其高下”等,材料主旨即体现“九品中正制下有固定的中正官举荐人才”。

 与察举制相比,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从而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与材料主旨均不相符合,排除。综上,本题正确 『答案』 选 A。

 6.唐朝时黄河防汛工程实施的正确程序应是 A. 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B. 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户部 C. 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 D. 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户部 『答案』 C 『解析』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负责具体分工执行。其中负责黄河防汛工程实施的是工部,因此本题选 C。

 7.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代只能“跪奏笔录”,这种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C.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 丞相被废,六部地位极低 『答案』 A 『 解析 』 大臣从“坐”到“站”再到“跪”,反映了大臣的地位不断下降,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君主专制加强,不是中央集权加强,B 错误。材料没有论述内阁制度信息,C 错误。丞相废除后,六部直属于皇帝,地位显然提高,D 错误。

 8.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有弱有强,但总体上是中央权力在加强,地方权力在削弱,故 A 正确;B 项(地方权力渐强)和 C 项(地方权力无变化)较易排除;D 项地方权力有强弱变化但最终渐强,不符合中央集权日益强化的规律,故 D 不正确。

 9.“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 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B. 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C. 雅典民主属于多数人 D. 雅典民主制度下没有不参政的男人 『答案』 A 『 解析 』 根据材料“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可知体现的是伯里克利强调的是公民的参政意识,鼓励公民积极参政,A 选项符合题意。雅典民主政治主要是维护少数人奴隶主阶级的民主,BC 选项排除。雅典民主范围仅局限在除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本邦全体成年男子,D选项排除。

 10.近代西方人怀念古希腊、罗马,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是因为古希腊、罗马 A. 具有悠久的历史 B. 成为古代实践民主、法治的摇篮 C. 出现了梭伦、查士丁尼等一批杰出政治家 D. 扩张为地跨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答案』 B

 『解析』 古希腊的民主和古罗马的法制开西方政治文明先河,为人类的政治文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在整个人类政治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直接或间接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的影响,又对世界近现代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故B项正确。悠久历史不是奉它们为西方文明之根主要原因,A错误。杰出政治家和庞大帝国也不是导致西方人怀念根源,故 C 和 D 项错误。

 11.“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美国内战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A 『 解析 』 从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由英王选择”、“北美大陆”可以判断这个事件应该是 1775年开始的北美 13 个殖民地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进行的美国独立战争,故 A 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本土,不是美洲大陆,B 错误。美国内战与英王选择没有关系,C 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在北美大陆,故D错误。

 12.近代法国产生了 12 部宪法,1789-1875 年的近 90 年内,法国平均每 7 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根源是 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 C. 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D. 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斗争此消彼长,其社会根源在于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而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故B 项正确;启蒙思想是在 17、18 世纪进入到繁盛阶段,故 A 项排除;法国最终确立的是资本主义政体,故 C 项排除;外国势力的干涉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社会根源,故 D 项排除。

 13.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

 处并相互制约。这说明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市民的整体素质

  D. 革命的彻底性 『答案』 B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两个魔鬼”之所以能胜过“一个圣人”的关键在于“相互制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权力的制约和平衡,B 项正确。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排除 A。CD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4.19 世纪以来英国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多次掀起了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其产生的根源是 A. 国王权力受限制 B.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 工业革命的发展 D. 内阁制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由于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在下议院席位增多,为此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故C项正确。国王此时已经是“统而不治”,A错误。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内阁制发展与工业资产阶级政治要求没有因果关系,故 B 和 D 项错误。

 15.伯利克里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我们不认为言论会妨碍行动,而认为在未经辩论并充分作好准备之前,不应贸然行动。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雅典能进行辩论的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 A 『解析』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公民大会召开之时,公民可以在这里进行民主辩论,A 正确。B 是公民大会常务事务机构,C 是关于司法审判机构。D是军事机构。

 16.公元前 399 年,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苏格拉底死刑。1000 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这最能说明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B. 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C. 该案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D. 该案违背了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案』 A 『 解析 』 雅典的民主政治属于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反映出雅典民主制容易使民众感情用事,存在弊端,故 A 项正确。材料事件不能说明程序公正与示结果公正信息,故 B 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民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C 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是违背了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

 17.“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以上法律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权利法案》的颁布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英国国王的权力被完全剥夺,议会权力上升 C. 英国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逐步过渡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重视限制威廉三世的权力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条文属于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内容,这些法律条文对于国王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体现出英国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C正确。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国王的权力被完全剥夺是 18 世纪责任内阁制的确立,A 和 B 项错误。材料的目的主要限制国王权力,注重法律的效用,不是单独针对威廉三世,故 D 项错误。

 18.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 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C. 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 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德国皇帝具

 有控制议会、任命宰相等各种权力,显然其权力远在议会之上。所以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属于帝国宰相,故 C 项错误。B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 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特点; 19. 从 17 世纪起,一些国家先后通过革命、独立战争和改革等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国家主权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符合这种历史现象的是 ①英国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形成责任内阁制 ②法国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共和政体 ③美国建立了联邦共和体制,人民享受到一定的权利和自由 ④德国从封建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政体,迅速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A 『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本题中的关键词语“从 17 世纪起”“一些国家先后通过革命、独立战争和改革等方式”“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所以 『 答案 』 选 A。

 20. 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南昌市 江西省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