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指导朗读几点方法

时间:2021-10-23 12:00:41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指导朗读的几点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它放在各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朱作仁教授认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有效的朗读指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笔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际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的。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动力。因此,培养兴趣,让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并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的朗读愿望。如学习《水乡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欣赏水乡秀丽的风光。接着,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后感。然后,我用抒情的语言叙述:“水乡的美可以用画面来展示,可以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还可以通过我们的朗读来表现,愿意试试吗?”学生听后跃跃欲试,抢着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表现在从朗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我在朗读教学中,经常创造机会,开展各种朗读评比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从中感到读书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朗读,不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复述,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如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等。这样,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指导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停顿,否则就会改变句子的意思。如《雾凇》一课中有一句:“从当年12月/到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里的“丰满水库”是一个地名,不能读破。停顿对于语意的表达和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遥望/洞庭/山水

 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读好停顿,就能表现作者边看边想,被月下洞庭美景深深陶醉的感情。

 朗读过程中,教师抓住重点段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和关键句加以着重的强调和突出,在品读中感悟、领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准确、恰当地表达语意。如《大禹治水》一文中,为了突出大禹治水的艰辛,可以指导学生将“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词语重音重读。在学习《田园诗情》这类抒情色彩浓厚的课文时,为了表现荷兰田园夜晚的宁静、安详、美好的意境,就要重音轻读,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中,把“沉睡”、“无声”、“漆黑”、“微弱”等词轻读,就会使人感到静谧、安闲。

 在朗读训练中,还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如《天鹅的故事》一文中,指导读整群天鹅破冰时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以及后面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时,语调要高,语速要快,表现天鹅齐心协力、不怕牺牲、克服困难的决心和精神。《特殊的葬礼》中描写赛特凯达斯瀑布今日模样的句子:“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这一句朗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要慢,才能表现出人们看到这一情景的震惊、痛心、惋惜等多种复杂的感情。

 实践证明,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模仿,才能掌握朗读的技巧。教师的范读,能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声情并茂地范读,力求用自己的声音给学生以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到准确表达中心的语言的表达方式,逐步掌握朗读的技巧。

 三、引导学生投入朗读的情境

 作者的情感表达常常隐藏于文字深处,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但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较浅,加上和作者所写的内容时空差距较大,朗读时,有时不能完全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如果老师善于创设情境,就能将学生引入情境。如教学《云雀的心愿》第五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洪水厉害的词语,接着播放洪水录像,然后引导他们谈看后体会,最后让他们通过朗读表现洪水的厉害。这样循序渐进,达到了以境促读的目的。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我先让学生看文中插图,展开想象:瘦弱的母亲手里拉着孩子,背上背着孩子,肩上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再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反复引读同一个句子:“同学们呀,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母亲是——(生读: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

 山越岭。)北风呼啸,冰天雪地,母亲还是——(生读: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在我们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总是——(生读: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读到这里,很多同学已是眼含热泪,感动不已。这样通过情境创设,语言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课文的语言就是发自他们内心的感受。这样的训练,能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读出文章的意境。

  四、精心组织有效的评价语言

 在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进行实施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情找到更准确的落脚点。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将朗读教学的目标、意图蕴含在评价中,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充分肯定读的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云雀的心愿》第五自然段中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表现洪水的肆虐,第一个学生读得没有力度,我委婉地说:“你读出的洪水还不够大,不能淹没农田。”第二个学生有点进步了,我这样评价激励:“你这场洪水是大了点,恐怕还不能把树木冲倒。”第三个孩子读得很有感情,我表扬道:“我们都感到滔滔的洪水冲过来了。”这样形象生动的点拨,使学生读得饶有趣味,参与的热情高涨,在听了老师的提醒后,会去细细揣摩体会,争取下次读得更好。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和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

相关热词搜索: 几点 朗读 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