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教学方法及常见错误分析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
刘伟
一、问题提出:
跨越式跳高的教材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跳越能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增强机体的功能;发展时间与空间的感觉;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积极进取、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但由于技术动作对于小学生相对较复杂,故容易产生各种错误动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观察,运用了一些方法进行纠错。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动作分析
侧面直线助跑,左侧助跑者右腿为起跳腿,左腿为摆动腿,右侧助跑则相反。助跑应逐渐加速,起跳时用起跳脚全脚掌着地,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当摆过横杆后,向杆下内转下压,两臂下垂。过杆时,躯干向横方向侧倒并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两臂上举,同时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动作。过杆后,身体侧对横杆,用摆动腿先落地,接着起跳腿落地,稍有缓冲。
助跑方向:
跨越式跳高采用侧面直线助跑:助跑方向与横杆的夹角在 30--60 度之间(如图 ),左脚起跳在右侧助跑,右脚起跳在左侧助跑。
起跳点:
距离一般约 4--5 米,助跑速 度逐渐加快,最后一不稍小一些,在距离横杆投影三四脚 的地方用有力起跳。
过杆 动作:
起跳腿以脚跟先着地,过渡 到全脚掌并稍屈膝,以前脚掌快速有力蹬地起跳,同时摆 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起,两臂配合协调上摆;上体前倾向 上,摆动腿屈膝,大腿靠近胸部,摆至横杆上后稍内旋、积极向下压;起跳腿迅速向上摆起,两腿相继过杆。摆动腿先落地,然后起跳腿落地,屈膝缓冲。
过竿
三、 年级层次要求:
三~四年级:
初步学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助跑起跳连贯不停顿。
五年级:助跑和起跳结合紧密,节奏清楚,过杆动作协调。
四、纠正方法:
1 1、 、 靠近横杆的腿起跳。
原因:起跳腿错误;助跑节奏、步数不准确;对两腿依次过杆不明确。
纠正方法:
① 选好起跳腿,确定助跑方向。
② 原地练习两腿依次过杆动作,明确摆动腿先过杆。
③ 丈量好步点,反复熟练。
2 2、 、 起跳点不准 原因:丈量步点不准确;踏跳区域不明确。
纠正方法:
① 给学生标出起跳区域,明确起跳点。
② 反复练习,助跑距离、步点固定。
③ 根据学生助跑的步数(奇数、偶数),确定助跑点。
3 3、 、 助跑与踏跳结合不好,起跳时停顿 原因:助跑与起跳衔接环节不熟练;对横杆有惧怕心理。
纠正方法:
① 反复练习助跑起跳摸高。
② 强调助跑节奏逐渐加快,最后一步稍小。
③ 适当降低横杆高度,消除害怕心理。
4 4、 、 过杆时两腿弯曲过大,易碰掉横杆 原因:柔韧性差;摆腿时过于弯曲;上体前倾过大。
五、 教学建议:
1、初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做诱导性的辅助练习。如:两腿依次摆过斜放的横杆或皮筋等。(主要目的是体会两腿依次过杆的动作)
2、原地或跑动跨过不同高度的皮筋。(主要目的是体会两腿依次过杆动作)
3、原地或上步摆腿练习。(主要目的是体会摆动腿带动髋关节向前上方摆动)
4、助跑几步,单脚起跳后摆动腿的脚尖或头、手触悬挂的球等。(主要目的是体会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动作)
5、学生自由选择助跑方向,做尝试性起跳过杆练习,教师帮助确定起跳腿。
6、3~4 步助跑起跳过杆练习。(主要目的是初步体会完整的动作,体验动作感觉)
7、教会学生丈量步点。
8、用 5~7 步(或双数步)助跑做完整动作练习 9、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分组练习。如:同质组,体现同等条件下的竞争;异质组,体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等。
10、结合项目提点,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如: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勇于竞争等。
11、本教材属于技术类项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除运用各种形式让学生体会各环节动作外,注重自我体验,自我感受,以及同学间的互相观察、小组讨论为主。
六、教学反思:
新教材要求体育教学要"以运动技能为载体",目前有了一种新说法就是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但是要"淡化"运动技能教学。这种"淡化"学说,没有明确运动技能教学究竟要"淡化"到什么程度,怎样教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才算"淡化",让教者和学者听起来明白,做起来糊涂。
我认为运动技能教学是实施体育与健身课程的主要形式,不是主要学习目标,但是主要的学习目标却必须以运动技能这种教学的形式来达成。这就是为什么身体健康学习目标、心理健康学习目标和社会适应学习目标都必须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这一学习载体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而不是孤立完成的,更不是主要通过"知识教育"的方式来完成,是跟运动技能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说,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的体育教学要通过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将学习运动技能,化作通俗易懂,教师乐意教、学生乐意学,愉悦身心的大众化运动技能,我们的体育教师立足实际,传承创新,踏踏实实,扎根教育的第一线,学会在新课改中摔打,在新课改中进步。
相关热词搜索: 跳高 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