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

时间:2021-10-23 11:44:03 来源:网友投稿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 时间:2012-07-08 15:51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键盘合奏音乐研究理事会

 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幼儿音乐教育在课程改革前 , 教育水平低下 , 教师 教 , 幼儿 学 即可,忽视了幼儿的亲身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幼儿园教育不断深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从早期狭义的艺术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广义的人格美的全面发展教育。音乐通过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结合起来,让孩子在享受美的音乐同时得到快乐。

 一、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突出游戏化 (一)选择内容的游戏化 在儿童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领域的具体内容中,游戏性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学前儿童歌唱活动中的歌曲作品,节奏鲜明、歌词富有童趣及表现儿童游戏活动的歌唱占了很大比例。在音乐活动中,都有各种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的小游戏。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内容更应突出游戏。例如:小班的歌曲《拍手歌》、《睡吧,小宝贝》、《五指歌》、《摇呀摇》、《动物园》,中大班的《大鹿》、《唐老鸭》、《母鸡下蛋》、《鸭子过桥》,教学中教师在内容上要设计游戏性。使之歌曲产生趣味性,边玩、边游戏的学习中,幼儿会更兴奋、课堂会更活跃。

 (二)活动开展的趣味性 活动的内容设计情节化,趣味化,使幼儿对每个音乐活动的角色感兴趣,不自觉地被吸引到其中,得到训练。

 例如,小班韵律活动《两只老虎》,其教学目标为“掌握 XXXX ︱ XXXX ︱ X – X –︱ X – X – ︱ XXXX ︱ XXXX ︱ X – X –︱ X – X – ‖,两种节奏型”。在活动中采用情节性的游戏形式:老师扮演虎妈妈,幼儿演小老虎,师生一同模仿老虎神气十足的走︱ X – X –︱节奏型,接着通过小老虎追赶猎物来练习︱ XXXX ︱,随着情节的发展,最后老虎吃饱了,幼儿忘情的投入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节奏,学习方式较为主动。

 二、音乐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自由性 ( 一 ) 音乐教育教学中多样的组织形式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活动组织形式是一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活动形式,针对同一个教育内容,音乐活动的形式可以是灵活而多样的。譬如,歌唱活动的形式既可以是集体的齐唱,也可以是个别的独唱、小组的接唱或同伴间的对唱等等,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交替出现多样形式,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作为活动主题的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活动空间,选择合作活动的同伴,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小组等等。另外,打击乐器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能对发出声响的玩具好奇。他们有探究意愿,渴望弄响它。并以此获得满足。逐渐的让儿童尝试、探索声音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会不约而同的从玩会发声响的物品,如,锅、碗、盖、盆等等,以此来探索声音的长短、高低、轻响、音色、这正是儿童以后较正规的打击乐演奏活动的“序曲”。

 (二)音乐教育教学中多变的教育方法主观灵活性 艺术是幼儿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例如:选择一些儿童生活中熟悉的模拟音乐声:风声、雨声、钟声、小鸟鸣叫声等等,通过节奏、力度、音色的变幻透出其生动的音乐形象性。

 第 2 篇 幼儿期是游戏期。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游戏也是一种学习,它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德国幼儿园之父福禄培尔说:“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幼儿最自然的活动方式就是生动活泼的游戏。由于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幼儿年龄又小,控制力弱,思维具体形象,所以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理解的。因此必须把音乐同他们的生活、玩溶为一体,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又是一门表演艺术,只有在生活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幼儿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幼儿天生是喜欢音乐的,如果我们能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游戏化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从而使幼儿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研究我有了一点小小的体会,现与大家一起分享,如有不足之处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音乐内容的的选择符合游戏化

 我们在选择音乐活动教材时,除了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外,还必须考虑到音乐教材本身的趣味性——是否可以把音乐内容设计成一个或一系列的小游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投身于音乐活动中,在唱唱、跳跳、敲敲、玩玩中来感知音乐,发展能力。选好教材后,我们可以针对音乐本身的内涵,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形式。如:表演性游戏、竞赛性游戏、情节性游戏及一些在训练时的猜谜、辩音、打击、领头人等小型游戏。有人要问:选择什么样的游戏形式才能更符合音乐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选好教材以后,精心地钻研分析教材内容,之后才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游戏形式。如:歌曲《哈罗哈罗》,就可以在活动前和活动后设计一个游戏:让一个或多个幼儿在集体中边唱边找朋友,并跟着歌曲做敬个礼、抱一抱、拉拉手转一转的动作,然后让被请的小朋友重新开始。这个游戏可以不断循环,不仅让幼儿积极地完成了活动目标,而且提高了他们的交往合作能力;又如:歌曲《小指勾一勾》可以设计成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用小指、小胳膊、小脚来游戏,增加了幼儿间的互动;再如:音乐欣赏《谁来了》,可以利用角色游戏加入一些具体的情节,更好地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内容:轻快的音乐除了小鸟飞来了,还可以是谁呢?缓慢沉重的熊现在正在跳舞,还有谁和它一起跳呢?幼儿可以根据想象用动作来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和它们跳舞的情节。运用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当然,如果我们在活动前能为幼儿创设与游戏、音乐相符的环境氛围,所收到的效果会更让人满意。

 二、教学过程中的游戏化

 在集体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三种游戏化的方式。

 1、插入式游戏

 即在一个完整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不同的环节中插入游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歌唱活动《乔尼用一个钉锤干活》,在幼儿初步会唱的基础上,我打破传统的简单枯燥的练习方法,设计了以下的小游戏:a.请幼儿装作神秘,不想让人知道的样子,用说悄悄话的方式来演唱;b.请幼儿假想这件事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用欢呼、宣告的声调和动作来演唱;c.请幼儿假装自己是乔尼,在帮爸爸干活,受到表扬,心里特别高兴,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d.请幼儿想象乔尼干了一整天的活,又饿又累,用缓慢较粗的声音来唱。这个游戏可以看成是一个表情游戏。在其过程中,我与幼儿自然地讨论了表情问题,并共同实践了假想中的感情表达,让幼儿和我都对这首歌的练习乐此不疲。

 2、串连式游戏:

 即将整个音乐教学活动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对应地侧重解决教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例如: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中,我通过玩“看动作拍节奏”,老师做擦玻璃的动作,幼儿拍出相应节奏;老师做切菜动作,幼儿用响午板打出节奏;让全班幼儿进行分声部合奏。这一系列的游戏帮助幼儿学习节奏、即兴伴奏和看指挥演奏。幼儿在这些游戏中,象是和老

 师在玩,一点儿也没有教学的紧张、严肃,幼儿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欢乐,兴趣高涨。

 3、融合式游戏:

 即把整个音乐活动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游戏。当游戏结束后,幼儿便自然获得相关的有益经验,达到教学所要求的目标。如:歌唱活动《伸伸转转》,就可以把整个教唱、学唱的过程,通过一个“学做木偶人”的游戏来完成:首先,用幼儿熟悉的语言游戏《木头人》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然后教师在这个语言游戏中提出新要求,让幼儿学做木偶人,来熟记歌词,掌握歌曲节奏,最后还是在这个语言游戏中学唱歌曲。幼儿在活动目标完成后,还意犹味尽地自发组织玩这个游戏。

 三、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1、除了集体的音乐活动,我们还可以运用在音乐区中来开展活动。在音乐区游戏中,教师可随意地播放一些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的开始而开始动作,随着音乐的结束,而停止动作。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合拍地做动作,使动作协调优美、整齐一致,从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当幼儿有了一定的节奏基础,再在活动区中放置一些乐器,让幼儿运用乐器表演。这样,既丰富了幼儿的乐器演奏技能,更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2、音乐游戏中的“玩中学”

 如音乐游戏《小蝌蚪》,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一个一个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极高的兴趣。利用“顿悟说”的认识理论:捕鱼人来了,小蝌蚪们不能在河里玩了,会被捕鱼人用网捉住的,应该快快地游回家,等捕鱼人走了才能再次游出来玩。孩子们对这个游戏规则记得特别牢。

 幼儿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在游戏活动中才能得到最大的调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继续加强“游戏化教学在音乐活动中的运用”的研究,让更多幼儿积极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使音乐真正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音乐教育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