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一、单选题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甲午战争后,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启了(
)
A. 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 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 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2.一位学者认为:“教育近代化是整个社会近代化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关键部分。”下列能够体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史实是(
)
①废除科举制度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④成立江南制造总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某同学在整理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时,列出了如下表格,其中,正确的是(
)
序号 事件 影响 ① 京师同文馆译书处 促进了近代西学的传播 ② 《申报》 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③ 《商务印书馆》 为开启民智、传播文化等作出重要贡献 ④ 《奏定学堂章程》 标志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右图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
A. “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
B.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C. 大生纱厂的兴衰
D. 黄埔军校的创建 5.19 世纪末,“天演”“君主立宪”等术语成了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这反映了(
)
A. 维新变法运动
B. 洋务运动
C.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D. 闭关锁国政策 6.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材料主要强调戊戌变法(
)
A.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7.戊戌年间,国难深重。维新志士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但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 奖励发明
B. 废除八股
C. 精简机构
D. 裁汰冗员 8.1898 年 6 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要求“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救空疏迂谬之弊”。由此看出变法的目的是(
)
A. 救亡图存
B. 兴办企业
C. 创立民国
D. 废止科举 9.关于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B. 促使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C.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D.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0.清朝末年,有位思想家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该思想家是(
)
A. 李鸿章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袁世凯 11.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
A. 推翻了顽固派的统治
B. 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D. 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2.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
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 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C.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 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二、填空题
13.19 世纪 70 年代,《________》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1897 年,________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三、问答题
14.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饮水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1)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 (2)“此事”指什么?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3)
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四、材料分析题
1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碑界。”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陈旭麓)
(1)陈旭麓先生所说的战争指什么战争?谈谈你对“这场战争是一块碑界”这句话的理解。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与西方国家日益扩大的差距,社会不同政治派别掀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结合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学习西方是从经济上推行洋务运动;第二次学习是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探索。
A 项经济技术方面探索是指的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 项政治制度方面探索开始于戊戌变法,符合题意;
C 项思想文化方面探索是第三次反思,指新文化运动,不符合题意;
D 项军事强国方面探索和题意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要求具备题干分析理解与知识迁移的能力。
2.【答案】
A
【解析】【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1905 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A 项①②③能够体现中国教育近代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教育近代化的相关史实。识记废除科举制度、创办京师大学堂等的相关史实。
3.【答案】
A
【解析】【分析】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④表述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
A 项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后期文化教育革新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中展示的是“大学堂”的照片显然是教育的改革,这应该是维新运动时期的京师大学堂,所以是新式教育的发展。
A 项“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是学习西方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B 项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可以用题干图片考证,符合题意;
C 项大生纱厂的兴衰是张謇的民族工业,不符合题意;
D 项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军事院校的创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式教育的开端的有关知识及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末民初教育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5.【答案】
A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在他的译著《天演论》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生于今”的进步观点,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A 项维新变法运动和题干中的“天演”“君主立宪”等术语相关,符合题意;
BCD 三项和题干中的“天演”“君主立宪”等术语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注意识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及重大事件。
6.【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是在强调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故 C 符合题意。挽救民族危亡是戊戌变法的目的,但由于政变而失败,没有达到此目的,故 A、B 均不符合题意。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影响。
7.【答案】
B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举人”“进士”“秀才”“翰林”有关的科举制度。因此:
ACD 都和科举制无关,B 和科举制有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难度不大,依据材料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
A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救空疏迂谬之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的目的是救亡图存,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救亡图存所以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A 符合题意;
兴办企业不是戊戌变法的目的,B 不符合题意; 创立民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C 不符合题意; 废止科举不是戊戌变法的目的,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9.【答案】
A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和《国闻报》都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它们都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故 A 符合题意;BCD 说法均不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10.【答案】
B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信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 B 符合题意;
李鸿章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故 A 不合题意; 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故 C 不合题意; 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头目,故 D 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思想家”,结合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11.【答案】
D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 选项符合题意;
推翻了顽固派的统治说法错误,A 选项不符合题意; 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说法错误,B 选项不符合题意; 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的说法错误,C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戊戌变法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2.【答案】
B
【解析】【分析】依据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内容;
B.裁撤冗官,维新改良是戊戌变法的内容;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内容;
D.民主科学,反对孔教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二、填空题 13.【答案】
申报;商务印书馆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 70 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丰富了人们的生活;1897 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故答案为:申报、商务印书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三、问答题 14.【答案】
(1)主张优先发展教育。
(2)废科举。商务印馆。
(3)先进人物引领教育;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推动教育;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革新的相关知识,考查根据材料分析和灵活回答...
相关热词搜索: 革新 变法 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