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集合4篇

时间:2021-10-23 10:47:39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是一个历法单位,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季为三个月,春季是年的开始和年的结束。一年就是十二个月,不包括闰月,阳历365或366天,农历354或355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4篇

【篇一】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1)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科任教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研究课堂为重点,深入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完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自如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化学习。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辩证关系,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我的教育质量上一个台阶。

二、学情分析

  有幸教一年级1班。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对数的感知不是很理想。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够理想。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

1. 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 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4. 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六、教学措施

  1.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教学时努力做到: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 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 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七、教学进度表

2018年9月5日

【篇二】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分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七、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 约3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1—5的认识……………………………………约3课时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约5课时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约3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6、7的认识和加减法…………………………约6课时

8、9的认识和加减法…………………………约6课时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约5课时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约3课时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约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数11~20各数,读数、写数……………………约2课时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约2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9加几……………………………………………约3课时

8、7、6加几……………………………………约5课时

5、4、3、2、加几………………………………约4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篇三】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1)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科任教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研究课堂为重点,深入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完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数学自如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化学习。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辩证关系,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我的教育质量上一个台阶。

二、学情分析

  有幸教一年级1班。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对数的感知不是很理想。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够理想。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四、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

1. 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2. 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4. 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六、教学措施

  1.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教学时努力做到: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 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 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 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8.27---9.2

1.数一数 2.比多少

2

2

9.3---9.9

3. 比长短、比高矮及第二单元检测

4

3

9.10---9.16

4. 1—5的认识(基数含义、数序、写法、比大小)及练习

3

4

9.17---9.23

5. 1—5的认识(第几、几和几、)和1—5的加法

4

5

9.24---9.30

6. 1—5的认识(减法、5以内的减法、加减法及练习),中秋节放假

4

6

10.1---10.7

十一国庆长假

0

7

10.8---10.14

7. 认识物体和图形

4

8

10.15---10.21

8. 分类

4

9

10.22---10.28

9.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

10

10.29---11.4

10.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

11

11.5---11.11

11.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五、六单元检测

4

12

11.12---11.18

12. 11—20各数的认识

4

13

11.19---11.25

13. 认识钟表

4

14

11.26---12.2

14.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

15

12.3---12.9

1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4

16

12.10---12.16

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第、七、八、九单元检测

4

17

12.17---12.23

1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第、七、八、九单元检测

4

18

12.24---12.30

18. 总复习

19

12.31---1.6

19. 总复习

20

1.7----1.13

20. 期末考试

2018年9月5日

【篇四】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表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总88课时
  第零单元  课堂常规                  2课时
  第一单元  准备课                    2课时
  第二单元  位置                      5课时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6课时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6课时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4课时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9课时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6课时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0课时
  第九单元  总复习                    8课时文章来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计划 上册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