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读音duō fā ,是汉语词汇,意思指的是发生率较高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矛盾纠纷多发的原因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矛盾纠纷多发的原因4篇
矛盾纠纷多发的原因篇1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刑事、治安、自杀、群体性上访案件,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为深入剖析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日,我们组织专人,对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成因
根据司法所、镇街司法调解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12348”法律服务专线等渠道统计的情况看,今年1-10月份,司法所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329件,其中,宅基地纠纷46起,婚姻纠纷56起,边界纠纷23起,邻里纠纷74起,土地纠纷7起,征地拆迁6起,其它纠纷117起。“12348”法律专线共接待群众来访1631人次,电话咨询2217人次,其中土地纠纷1871起,婚姻纠纷622起,征地拆迁纠纷432起,养老纠纷310起,劳务纠纷187起,干群关系的165起,其它纠纷261起。从掌握情况来看,有六类矛盾比较突出:
(一)土地建房纠纷。这部分纠纷占总数的48.6%,此处的焦点难点问题是宅基地纠纷。其主要原因,一是村庄规划执行不严,使之抢占、强占、多占宅基地、建新房不拆旧房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由于土地承包遗留问题引起纠争。三是由于建房规格不统一,因为排水、通风、采光等影响邻里团结,发生争执,严重的可引起械斗事件。如北沟二村两村民因为房屋地势高低不同,今年雨水又多,因排水产生纠纷,双方各自纠集了十几个人准备械斗,由此产生了矛盾。
(二)劳务纠纷。近年来这类矛盾纠纷呈高速上升趋势,仅我市“12348”法律服务专线统计,今年共接待这类来访187起,占纠纷总数的4.8%,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养老保险、工伤赔偿等方面。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新建企业的增多,外来人口数量多,管理难度大。二是各企业对《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够深入,贯彻不得力,执行不严,未按合同履行义务的现象突出。三是务工人员本身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极易上当受骗。四是企业效益不好、职工下岗,企业改制中遗留一些问题,离岗退休人员的报酬问题等,均可诱发矛盾,激化成为上访事件。
(三)农村干群矛盾。现在村民与村干部、群众与村组织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村里的财务政务、土地使用承包及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热点问题上,因干群关系引起的纠纷有167起,占总数的4.3%,虽然比例不高,但由此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错综复杂、处置困难,后果严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原因,一是部分村干部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民主,难以作到“四化两公开”,导致人民群众产生误解,二是部分地方家族意识比较浓厚,人民群众意识观念跟不上,对政府文件、政策理解不够透彻,也极易导致干群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磨擦。三是极少数村干部以权谋私、以势压人,大行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的威信。四是村委会换届选举,由于权力派别之争,经常引发群体性的矛盾和纠纷,甚至导致群众集体上访。
(四)家庭婚姻纠纷。在“12348”法律专线咨询中占16.1%,因解除婚姻关系引发的家庭纠纷明显呈上升趋势。引起婚姻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人缺乏或更丧失了道德观念,因第三者引起的婚姻破裂。二是夫妻双方经济收入出现较大差距,生活方式和志趣爱好发生差异。三是部分人感情基础薄弱,农村中仍有包办婚姻现象,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导致原有的婚姻破裂。婚姻纠纷带来的财产分割、抚养儿女及单亲家庭现象、未成年违法犯罪等,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问题。
(五)农村赡养纠纷。因赡养问题引起的纠纷占总数10%。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够有力,不少青年人结婚分家后不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二是由于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老人懂得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不赡养或虐待自己的儿女,要求依法处理的多了。三是由于兄弟、妯娌之间不团结,在分家析产上斤斤计较,在赡养老人上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互相推托,造成老年人晚年生活没有保障。
(六)拆迁补偿纠纷。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基础建设投资加大,征用土地较多,因大项目建设用地、道路拆迁补偿产生了许多矛盾纠纷,这部分纠纷占总数的11.3%。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无理取闹,以期从中获取个人利益,阻挠施工,影响工程进度。二是由于部分单位工作中不注意方法方式,没有把政策交给群众,让他歉忝靼资窃趺匆换厥隆h?怯捎诤贤?痪⊥晟疲?绦虿还缓侠恚?岩匀萌褐诼?猓??琢粝乱帕粑侍狻?br>二、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对策
预防人民内部矛盾,调处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扩大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作,对我们司法行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在定期分析民情、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必须抓好四点:
(一)发挥镇街司法调解中心和调委会的作用,及时化解各类纠纷。这也是我们及今后工作的重点,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构筑“大调解”格局的重要环节,我市12个镇街已全部建立了司法调解中心和调解委员会,并收到了显著效果。下一步,司法调解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提高依法调解的能力,集中抓好联合调解日,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大调解的综合效应。镇街调委会要定期对复杂疑难的民事纠纷进行专项治理,使人民调解在辖区内全方位、多层次覆盖,通过调处各类民间纠纷及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将矛盾引向依法解决的轨道。调解不成的,可引导上法律程序,杜绝越级上访的发生。
(二)加大法制宣传工作的力度,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我们感到,当前的矛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的矛盾大多是涉法问题,有许多问题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只要矛盾双方都能依法办事是可以避免的。经过四个五年的全民普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对
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也不可能了解那么多,这就要求继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法制建设。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利用橱窗、专栏、黑板报、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各种法规和政策,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三)发挥法律服务的作用,预防和消除各类矛盾。要发挥好“12348”法律专线便民、快捷的优势,及时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是遇到的法律问题和纠纷,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涉法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社会矛盾,减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同时,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要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积极为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当好法律参谋,做好法律服务,在帮助基层政府开展法制教育、制定依法治理方案、参与重大经济和行政决策活动时,要多出主意,保证党政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在为群众服务时,发放“便民法律服务卡”,将法律服务的内容、联系地址、电话列入卡内,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能够得到快捷的法律服务。在为群众代理诉讼时,既要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不断地向居民宣传法律,教育群众依法办事,达到预防和减少纠纷的目的,促进社会安定。
(四)加强村居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最高院司法解释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符合条件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从而实现了人民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的有机衔接。要进一步发挥好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健全完善各级调解组织建设,完善组织网络,提高工作质量,增强调解的方法性、艺术性。在开展调解工作中,必须坚持依法调解。要加强调解队伍建设,挑选一些政治素质高、懂法律、群众威信高、思想意识好、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调解干部,并对这支队伍的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政治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要进一步搞好节假日、敏感时期的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依法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社会稳定。
按照组织安排,XX年4月,该同志从市水电局选派到..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队长,分管水电、水库移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气象、水文等工作。近一年来,该同志的主要实绩有三项:
一、转变思维,主动融入,落实抓好分管工作
该同志注重对自身承担的分管工作任务和主要领导交办的事项进行系统思考和谋划,及时确定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把握工作方向,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投入..万元完成盐山、六一冲、峡口肚等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此外,我县今年已列为国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县,可获连续三年..万元的投资;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直接奖励..万元。 二是大力推进水库移民项目建设,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XX年库区项目建设投资合计..万元,远远超过了年初计划的..万元。 三是水文、气象发挥部门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积极参与防汛抗旱、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水情雨情预报准确率100%,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受损失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心系群众,改善民生,努力办好实事好事
该同志始终把解决干部群众实际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昭平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今年新农村建设实施“合力工程”这一工作思路,大力整合人力、政策、项目等资源,重点解决了一批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全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共引进或协调项目..个,资金达..万元,为民办实事好事..件。
三、创新方法,统筹协调,合理处置难点问题
该同志按照集中、高效、安全、和谐的原则,着手处置搁置了近三年之久的..户电站库区移民搬迁问题。截至目前,已有73户搬迁户自愿搬离老房子。预计在XX年1月底,能完成近100户搬迁户搬迁工作,明年汛期前可搬迁完毕。此外,该同志经常深入一线,对龙冲、同古、峡口肚水库等多个水利建设项目纠纷进行调解,通过协调解决,基本达到了水利建设顺利推进,工程发挥效益,群众基本满意的效果。
今后,将继续加强政治学习,适应不同岗位的挑战,把依法执政作为出发点,把廉洁从政作为工作准则,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加巧干,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关于峄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报告
近几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拓宽就业空间,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积极培育就业载体,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目前,全区16.5万农村劳动力已有7.1万人转移到二三产业,其中外出务工人员2.3万人,农村非农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3.2%。
(一)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农村劳动力陈旧的就业观念。我区的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初期大多是以投靠亲友为主,属于小规模、零散的盲目流动,经济效益不明显。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思想落后、就业观念陈旧,对外出就业存有偏见、怕上当受骗、怕有风险,宁肯在家受苦受穷,也不敢走出去。虽然目前有所好转,但仍存在小富即安、不愿外出的观念。为改变这种陈旧的就业观念,区劳动、农业部门在全区范围内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发表电视讲话、现场采访、制作专题、开辟专栏等形式,宣传政府对外出就业的优惠政策和规定,打消人们外出务工的种种顾虑,鼓起他们走出家门的信心和勇气。今年1—10月份,共发放宣传单和用工信息30000余份,制作专题节目3期,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亲自到场欢送外出务工人员5次。同时利用外出务工致富典型开展宣传活动,有计划地组织这些先进典型到城乡巡回报告,大力宣传外出务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先进事迹,通过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从而在我区农村营造了“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致富”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打造经济平台,创造转移空间,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我区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积极培植就业岗位,加快农民非农化进程,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采取各种手段,引导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地转移一批。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关键环节来抓,采取培强做大一批、引进新上一批、巩固发展一批的办法,培植一批农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全区现已形成源大实业、东方变性淀粉、海石花蜂蜜、小杂粮加工、天缘乳业、盛源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培育粉皮、地瓜枣等农产品加工专业村8个,专业户200余户,带动转移农村劳动力近1.3万人。二是壮大民营经济,就近转移一批。按照强产业、壮载体、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将民营经济发展与镇(街)企业改制、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今年1—10月份,全区新上招商引资项目109个,完成实际到位资金11.33亿元;全区新上及续建技改项目91个,累计投入资金4.64亿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000户,增加劳动力就业岗位12000余个。三是发展工业经济,吸纳转移一批。围绕工业兴区计划,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膨胀经济规模的重要举措来抓,突出抓好续建和新建项目的落实。今年全区4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38个,开工率95%,累计完成投资11.3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8.9%,其中过亿元的项目6个。截至目前,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23亿元,同比增长31.81%;实现销售收入44.92亿元,同比增长72.61%。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农村在岗职工1500人,其中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矿山企业的工人劳动力达1000余人。四是致力发展服务业,拉动转移一批。把服务业作为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行业,在加快发展餐饮、流通、维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中介等新兴服务业。目前,全区从事商业、运输、餐饮的农民已近2.6万人,已形成运输专业村22个,商饮服务专业村19个,庭院经济专业村17个。五是建立健全农民中介协会,带动转移一批。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规范运作、强化服务、促进发展”的原则和“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农民中介组织建设,带动了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今年以来,全区新成立无公害蔬菜产销协会、养殖协会4个,全区已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32家,入社农户7143户,带动农户30306户,帮助农户平均增收3900余元。
(三)发展劳务输出机构,健全输出信息网络,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输出。一是规范本地劳务输出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通过市场就业,有效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加大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在原峄城区劳务输出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人力资源合作中心,专门负责劳务代理和劳务输出的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内供与外输的合理配置,达到资源共享,有偿服务,互惠互利。推行了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失业登记等“一站式”服务,把人力资源市场建成了峄城区的人才和劳动力的交易集市。严把民办中介机构资格审批关,实行劳务输出定期回访,建立劳务输出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了后顾之忧。二是建立驻外劳务输出机构。在用工单位需求量大且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并健全驻外劳务输出服务机构,负责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协调劳务关系,解决务工人员的一些实际困难,开拓新的用工市场,切实做到“输出有组织、流动有服务、权益有保障”。目前,我区已在黄岛、南京、苏州建立3处劳务输出基地。三是健全劳务输出信息网络。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以村级信息员和驻外劳务输出服务机构为延伸,充分发挥镇(街)劳动保障事务所、村级信息员的作用,摸排富余劳动力情况,建档立卡,建立基本数据库,变以前的被动报名求职为主动推荐择业,形成了劳务接收地、劳务中介组织、劳力输出地之间互通信息、密切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输出信息网络。今年以来,除镇(街)保障所外,还在徐楼、桃花、邵楼三个村 (居)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截至目前,全区共聘任村级信息员423人,并为其颁发了信息员证。
(四)整合教育资源,强化技能培训,打造峄城劳务品牌。劳动者素质偏低、技能单一是制约就业再就业的瓶颈。为此,我区一直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基础性措施来抓,制定了先培训后输送的输出机制,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一是整合教育资源。今年以来,我区以实施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实行“订单”式培训,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信息咨询服务,提高了农民就业和择业能力。围绕该工程实施,全区确定培训基地6个,规范劳务中介机构8个,设立劳动保障联系点7处,配备兼职联络员130人,形成了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网络。二是加强技能培训。进一步膨胀教育规模,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培养专门实用人才方面的作用,根据企业和市场的用工需求,进行订单培训,实现了市场需要什么样劳动者,就培训什么样劳动者,企业需要什么工种,就培训什么工种。近年来,依托区就业训练中心、区职业中专累计对1200余名务工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技能培训,逐步实现了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人,就业安置率在到90%以上。其中,为无锡华丰公司培训的陶瓷彩工150人,月工资都在1000元左右。三是开展诚信教育。在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法律常识、择业观念、竞争意识、社会生存能力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对输出人员进行诚实守信教育。区劳动保障局还编印了《外出务工人员须知》小册子,发给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狠抓以诚信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峄城外出务工人员深受各用工单位的好评,先后有600余名获得先进生产者称号,180余人走上了生产班组长、车间主任等重要工作岗位,树立了峄城外出务工人员的良好形象。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一)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体系。进一步膨胀职业教育规模、大力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充分发挥职业中专培养专门实用人才方面的作用,加强专业技术教育。充分利用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镇(街)成教中心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的场所、设备和师资力量,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岗位定向教育,争取使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都能掌握一两门专业技能。鼓励引导各级培训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所主动与当地及外地大中城市用工单位签订合同,确定用工岗位,根据岗位工种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二)广开输出渠道,努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潜力。围绕培植蔬菜、林果、畜牧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运销产业。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地得到就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进一步创造环境,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兴建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导本地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加工制造、商贸餐饮、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农村二、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放开政策,放宽限制,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把小城镇同引导民营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村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繁荣城镇经济,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积极扩大劳务输出,切实畅通农民工异地就业渠道。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务输出管理服务网络,加强区域劳务协作,在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和我省青烟威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机构,形成劳务接收地、劳务中介组织、劳务输出地之间互通信息、密切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积极引导各类中介组织与外地劳动力市场建立合作关系,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力输出合同,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三)依法维护权益,保护和调动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成立专门的农民工维权机构,认真清理对农民工的各种不合理收费,严禁乱收费和超标准收费;监督用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有效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农民工工资支付标准、支付形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加大对侵害农民工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劳动争议,对招工后不办理用工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恶意拖欠和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的用工单位,依法严肃查处。
(四)加强领导,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创造宽松环境。牢固树立转移农村劳动力也是政绩的观念,加强对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劳动力转移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落实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责任制。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业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切实抓紧抓好。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积极申请省、部级项目,争取培训经费的基础上,集中使用现有科教兴农、农业标准化、土地复恳等资金,依托生产培训项目,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倾斜。研究切实可行的经济补偿机制,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或奖励,对承担培训费用困难的农民,可区别情况采取减免培训费、就业取得收入后补交培训费、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其参加培训。三是积极搞好就业服务。尽快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培训资料库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信息引导,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全方位服务。在户籍管理、承包地流转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降低农民进城入镇成本,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流动。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土地流转制度,维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培育转移典型,加强分类指导,及时总结交流,示范推广,跟踪服务,推动农民转移致富。
矛盾纠纷多发的原因篇2
医患纠纷和矛盾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审阅程度越来越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随之增多,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规则,医护人员必须在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医患间的行为规范和关系协调,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医患纠纷的关键所在。本文就医患矛盾及纠纷产生的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减少医患矛盾和纠纷的防范措施。
一、医患矛盾及纠纷产生的原因
1、患者方面的原因
(1)患者法律意识逐步增强。法律规定了患者的知情权,于是,不少患者经常行使这种权利,有的行使得正确,由于我们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矛盾的产生,也有的患者不正确地行使知情权,对于医疗人员的合理拒绝非常不满,并且往往导致矛盾的产生。还有一些患者或其家属等人,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我在医院花了钱,医院就得给我治好病,于是,当出现的医疗结果不是他们所期望的结果时,就将抱怨、愤怒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认为是医务人员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出于感情因素或者经济考虑,将矛盾激化,形成纠纷,有的还要法律诉讼。
(2)患者经济意识逐步增强。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及失常经济的影响,医疗费用快速增长超出群众心里承受能力,导致患者不满。多数老百姓不太清楚现行医疗改革的服务体制,或受大众媒体的误导总把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对准医疗机构。殊不知药价高是多部门,多机构的原因。首先,药价的高低与生产厂家有关。目前大多数药厂经营艰难,为了生存,只好选择生产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药品。其次,药品的流通要经过多个环节层层批发,层层加价,必然导致药价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医院仍属于福利性质,药价仍是国家物价部门制定的,医院无权定价。另者因近年科技的发展,诊疗技术随之发展,检查及治疗手段增多,费用也随之增高。而且,医疗保险覆盖广度不够,许多患者诊疗费用完全自费,使患者及家属负担过重,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矛盾纠纷多发的原因篇3
浅谈当下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离婚的原因与法律对策
论当下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离婚的原因与法律对策 [论文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由于社会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和价值观的嬗变等原因,导致离婚的因素增多,离婚率逐年上升。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引导,解决。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婚姻自由;婚姻调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也对人们的婚姻观念、婚姻稳固提出新的挑战。据有关方面统计,因物质诱惑、道德滑波、感情异变等诸多因素,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到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基于以上原因,深入研究离婚高发的深层次原因,认真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法律措施与方法,以家庭稳定维护社会稳定,以单体和谐促进整体和谐。
一、诱发离婚的诸多原因
我国《婚姻法》第二章第五条至第十二条规定了“婚姻自由”,同时在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至四十二条也规定了“离婚自由”。就离婚来说,有些是合理,合法的,但有些从情理上看是不便提倡的。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提出了一个艰巨的问题。从诱发离婚的案例研究,其因索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夫妻双方因矛盾纠纷导致感情破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多元化社会结构的形成,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离婚案件日益增多。由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原因,使家庭变成发泄郁闷的战场。夫妻双方虽然生活在一起,但因家庭琐事长期吵闹、冷战、敌视对方、矛盾纠纷升级、感情破裂后导致离婚的案件时有发生。如婚前婚后财产的隐匿,婚外情的存在,以及隐形的家庭暴力,和一些不良嗜好引起的纠纷。
(二)普遍偏低的文化水平
虽然教育体制逐年改革,但是在有些地区的整体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是落后的,加之对知识的渴求度及认识度上的不到位,即构成了文化低层次人群。这些低层次文化人群组成家庭后,感情是比较脆弱的,夫妻双方互谅互让难度大,感情交流粗放,心里沟通简单,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缺失,在认识事物本质上有缺陷,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和道德意识,最终结果就是离婚。
(三)因拐骗、拐卖妇女儿童引发离婚
因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本土原因,拐骗、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频繁发生。拐骗拐卖妇女儿童成为离婚案件的一个首要因素。对于拐骗而形成婚姻来说本身就是违法的。拐骗、拐卖妇女儿童的行为已形成了地下网络,因家庭成员一时对孩子看管不到位使其被拐卖,被拐被骗后夫妻双方互相埋怨引发离婚。还有多数家庭因孩子丢失所寻无果而夫妻感情破裂。可见,拐骗,拐卖妇女儿童的恶劣行径的法律后果及社会影响的严重性。
(四)家庭责任意识淡薄
由于近年来的思想意识的开放,年轻一代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相当淡薄,因闪婚、骗婚而导致离婚的案件屡屡发生,爱情已不再是结婚的重要组成元素。婚前缺乏了解,婚后矛盾重重,夫妻间缺乏信任,自私自利,是导致年轻一代离婚的主要因素。因为感情破裂而引发的法律问题也尤为突出,更甚者会引发命案。因为对婚姻的极度不负责任,践踏了法律的尊严的同时,也引发了法律界对现行经济条件下婚姻问题的思考。
二、离婚引发的社会问题
从以上现象可以分析得出,导致离婚因素是多方面的,行为隐蔽,问题严重,后果难以预料。,是它有害家庭,给夫妻双方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二是有害于双方老人健康。三是有害于双方子女教育。四是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带来诸多方面的不稳定。
父母离婚后,给子女留下了阴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缺乏责任感,视孩子为累赘,不尽抚养教育之责。由于子女长期得不到家庭温暖与关爱,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念模糊(情感受到压抑,容易产生自卑、冷漠、绝望、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而从因果上去分析父母离婚可能直接导致子女违法犯罪,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不良因素。特别是子女没有了父母的关爱,长期缺乏情感教育,其结果形成了未成年子女的情感缺失,情感受到了压抑,自卑积累后思想感情发生一定变化,会有一个从良好到一般再到颓废的演变过程,后果是违法犯罪,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有过错一方在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的同时,还应该自我醒悟,自我感悟,自我进行教育。既遵守社会主义法律,又崇尚社会主义美德,应该从诱发离婚的诸多原因人手,从导致离婚的后果上加以分析推理,从维护家庭、社会稳定的要求出发,在法律上制定严格的法律规定,确保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从法律的要求思考对策问题
妥善处理家庭矛盾和纠纷,正确处理家庭婚姻关系,应该采取各项综合性法律措施。
(一)建议国家制定婚前《婚姻法》教育条例
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由专家圃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论证,制定可行性《婚姻法》教育施行办法,由司法职能部门实施。地方成立《婚姻法》教育常设管理机构。贯彻好全国统一的教育规划,有专职的法律工作者任职。配备好必要的学习设施场所,这是减少离婚率,确保家庭婚姻稳定,减少家庭矛盾纠纷的一项软环境措施(等同于法律的强制性。增强全民的法律知识和道德意识,使《婚姻法》普及化。
(二)成立专门的婚后婚姻家庭学校
建议在《婚姻法》第三章第十五条中增加关于“婚后夫妻双方到家庭婚姻学校接受教育”内容。建立学校,学校由司法、教育、民政、妇联、青联等部门共同管理。成立专门的家庭婚姻学校常设管理机构管理学校。同时,国家要制定统一的教育规划,制定统一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聘用建立合格的专兼职高素质教师队伍。凡夫妻双方一律到家庭婚姻学校定期接受教育,学习合格者发给毕业证学习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创办家庭婚姻学校的经验,这个婚姻家庭学校,学员均来自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的当事人。通过集中受理,现身说法,对夫妻双方进行法制、伦理、道德、后果教育,帮助其提高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平。截止2008年lO月这个区共有1842个离婚案件当事人经过到家庭婚姻学校学习,共有358对
夫妻重归于好认识到了夫妻感情的伤害后果,对子女教育的伤害后果,对双方老人的伤害后果,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后果,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可借鉴性作用。有利于营造教育子女的良好环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地方成立化解家庭婚姻矛盾纠纷专门调解机构
一般说来,夫妻双方离婚起诉到法院,在判离前都由法院事前进行调解,双方协议离婚到民政部门办理的,在办理前由民政部门做事前调解,对解决家庭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成立专门的化解家庭婚姻矛盾纠纷调解机构。双方可以在诉讼前或协议前由专门的调解机构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这样针对性强,效果显著。调解机构最好设在城镇的社区下延到居委会,在农村设在村民委员会、乡镇。调解不成的诉至法院,还可提高法院的办案效率。减免一定的资源浪费。
(四)综合治理色情场所,坚决取缔传销、非法婚介、征婚诈骗宣传广告、赌场,净化文化市场
从刑事,民事,行政角度,坚决取缔诱发家庭离婚的色情场所,坚决从快从严治理传销组织,净化严查精神污染的文化产品,坚决取缔非法婚介组织,以合法的手段对影响家庭婚姻的征婚诈骗虚假宣传广告进行治理,取缔各样翻新的公开和隐蔽的地下赌场,同时把拐骗妇女儿童案件作为影响家庭婚姻的重点进行治理,加大法律惩治力度。除此之外还应在《婚姻法》中加入“因以下事由导致离婚,如赌博,嫖娼,以及婚外情等,除正常家庭纠纷外,可以要求过错方给予精神损害赔偿。”
(五)确认婚姻调查的合法性
夫妻忠实义务是婚姻关系最本质的要求,婚姻关系稳定与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此。正因此,新修订的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并在第46条规定,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情形之一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虽然,对违反夫妻“忠诚”义务、情节尚未达到“重婚”、“与人非法同居”等严重程度的一方如何承担相应责任,我国在法律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但法律也未明文禁止当事人自行约定,所以《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受到严重冲击。无过错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委托他人对配偶进行调查,所以,婚姻调查公司也逐步兴起,而随之弓I发的法律问题也在民法方面考验着立法者。
基于对无过错方的保护的原因,确认婚姻调查的合法性势在必行。婚姻调查的存在是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所有过程的实施都要求遵循一定的规定原则。婚姻关系本身是社会存在的最基本的单位,和谐的婚姻关系会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夫妻关系不和谐导致的问题会影响很多方面,所以婚姻调查的存在也是抵制不法婚姻存在的前提。在《婚姻法》中加入婚姻调查的合法性内容,如确认“婚内隐私权的调查范围、方式”,“业务员有通知被调查人的进行调查的义务”等内容,即要保护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调查者的知情权。而对于“婚前调查”,建议将“恋爱关系”确认成“准婚姻关系”纳入到《婚姻法》中来确保婚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预防不法婚姻弓l发的离婚案件。
综上所述,家庭和婚姻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和谐必须从家庭抓起,必须从家庭矛盾纠纷的状况人手,从离婚的原因出发,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维护社会的整体和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婚姻稳定的首要问题。
矛盾纠纷多发的原因篇4
关于深入开展经营性矛盾纠纷
排查调处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镇、街道,区综治委成员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省市党政领导同志重要批
示精神,深入开展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确保全
区社会政治稳定,现就市综治委《关于深入开展经营性矛
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通知》(淮综治[2 011]9号)的贯
彻落实,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
目前,周永康同志对通化市如家快捷宾馆纵火案作出
了重要批示,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和省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徐立全分别就贯彻周永康同志
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市党政领导也就开展经蓄性矛盾
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排查化解经营
性矛盾纠纷是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维
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保障服务经济发展、加强
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举措,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要坚持以
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维护金市稳定大局,以坚决
防止发生恶性案件为总体目标,深入排查调处经营性矛盾
纠纷,切实把各类经营性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
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为纪念建党9 0周年创造和谐稳
定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领导
各单位各部门和经营性组织、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经营
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
自过问。为加强领导,区综治委成立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
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政府分管领
导任副组长,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信访局、区维稳办、
区经信委、区教育局、八公山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司
法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城乡建设委、区交通局、
区农林局、区卫生局、区文广新局、区物价局、区安监局、
区旅游局、区行政执法局、区工商联、八公山国税局、八
公山地税分局、八公山工商分局、各镇街道、新庄孜矿、
李嘴孜矿、舜泰化工公司、舜岳水泥公司、皖淮机械厂负
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区综治办主任王涛任主任,区综治办副主任闫绍清任副主
任。各单位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抽调或
明确专人负责(领导小组名单7月1 0日前报区综治委)。
各镇、街道和相关单位维稳综治机构要发挥好牵头、协调、
督导作用,充分运用大调解工作体系,发挥职能作用和工
作优势,组织和推动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三、明确重点
各单位各部门和经营性组织、单位要深入排查各类企
业、新经济组织、个体工商者和农村生活经营环节中的各
类矛盾纠纷,重点排查调处冲突性较强、容易5』发“民转
刑”案件的经营性矛盾纠纷和可能产生“个人极端行为”、
具有现实危害性的经营性矛盾纠纷当事人。
四、落实责任
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行“条块结合”和“谁
主管谁负责”, 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镇(街道)、
社区(村)为单位,把地区排查、系统排查和经济组织、
单位内部排查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发动群众
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调差摸底。各镇(街道)、社区
(村)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经营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各
部门负责涉及本系统业务工作范围的经营性矛盾纠纷排
查调处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内及本单位工作业
务涉及范围的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各镇、街道要建立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长效工
作机制,把排查经营性矛盾纠纷纳入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
解工作,纳入大调解体系,定期排查化解,定期上报,定
期督查推动,以充分发挥其他各项渠道化解调解经营性矛
盾纠纷的作用。区综治委将把此次集中排查化解工作纳入
市对镇、街道和综治委成员单位2 011年度综治工作目标
管理考核内容。
要严格实行排查化解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排
查化解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明确解决问题的时
限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仁件有着落。对该排查出的问
题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及时化解而酿成极端事件或
恶性案件的,要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精心组织
按照上级部署,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共分三
个阶段:深入排查阶段(6月2 O日至7月2 0目)、集中化
解阶段(7月21日至8月31日)、总结上报阶段(9月1
日至1 5日)。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全面动
员部署,充分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各类经济组织和广大人
民群众积极参与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把各
种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清楚,把引发矛盾纠纷的原因查出
来。对排查掌握的经营性矛盾纠纷,要根据其产生的原因、
特征,逐件制定化解方案,逐件确定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
人,制定工作措施就地及时化解,并逐一登记造册。对冲
突性较强、容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重大经营性矛盾纠
纷,要由领导包案,限期化解,防止矛盾激化;对于可能
铤而走险、产生“个人极端行为”、危害社会的经营性矛
盾纠纷当事人,要及时纳入管控视线,重点包保,落实稳
控措施。重大经营性矛盾纠纷要在落实调处和稳控措施的
同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机关和有关部门(区经营性矛盾
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时报区综治委。报
表见附件一)。排查化解工作结束后,各单位各部门要进
行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报当地镇、街道维稳综治工作
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区经营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排查化解工作总结请于9月1 0日前报
区综治办。
相关热词搜索: 多发 矛盾纠纷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