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心理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四篇

时间:2021-10-22 13:18:29 来源:网友投稿

学科(subject)包含两种涵义:一是作为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一般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学科的涵义:从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科是一种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独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框架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心理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框架4篇

心理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篇1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

体育科 何嘉怡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养和教育,必须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现代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尤其是体育教学,更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针对学生的年令特点因势利导地渗透健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学生被压抑的心理就似一把久未开启的锁,如何才能把锁打开呢?这就要求老师给他加点“润滑剂”或“去锈剂”然后选准钥匙对准锁孔把它打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看做是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他要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我们体育教师更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学生跑的速度素质较好,而有的学生弹跳较好,有的学生技巧性动作学的较快等等。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观点,以前成功的活动可以使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自我效能的增强,内部动机加强;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既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激发和维持了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有快乐的体验,不要刻意追求成绩,给学生压力,使之紧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并享受体育活动给其身心带来的快乐。又如:50米练习中,设定二条起跑线,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跑速较慢的学生在前面,同时起跑,一方面可以让跑速较慢的学生获得比别人快的成功体验的心情,另一方面,让跑速较快的学生在后面追 ,增加其运动量,又增加了比赛气氛。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成功的信念。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的个别性和气质类型的不同性,致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和在课外的开放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开放性、交流感情的直接性等有利条件,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和对待各种问题。在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对不同运动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对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方面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鼓励性评价。自我评、小组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力让每位学生都认识自我,克服自卑感,人人有所收获,人人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欲表现自己的特点,作为教师应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技能形成的练习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充分争取机会,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在实践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课前给同学们交待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编自导地准备徒手操、专门性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在每节课准备部分或结束部分可让学生轮流领做,真正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自觉、更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同时通过多次的锻炼,克服思想上的紧张心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消除学生闭锁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 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使其学习心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某种“练习”,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中。比如:让那些个子较矮和体胖的学生或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先练习下节课所要上的内容,给他们提供练习的器械和场地,在课中就让这些学生出来做示范,如在投掷课教学中,让臂力强的大胖子来示范,在技巧课练习中,让那些个子较小但技术动作掌握的好的同学领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都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都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比如,换物接力赛,要求跑回队伍时,一定要从右边归队,一次错就扣该队一分等等,促使同组前后同学纷纷互相提醒,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使同学之间关系也更为融洽。又如,安排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游戏活动的裁判,通过秉公执法,养成学生尊重裁判,遵守规则的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心理行为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个别咨询是指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可以开门见山,学生有什么问题就谈什么问题。但双方的谈话要建立在相互信赖、相互关心的基础上,使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他们,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加给予关心和帮助。在课外,要多与学生接触,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与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关系,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敢于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使每位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

总之,为了每位学生的健康,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细心寻找契机、把握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心身健康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时代赋于每位教师的史命。

心理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篇2

一、美术学科所涉及核心素养

(一)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 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

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

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情怀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 通过教材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

家及其艺术作品, 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及作品中的内涵, 这正是人文积

淀的具体体现和渗透。

2、人文情怀

在美术教学中,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和想法进行创作, 以维护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认识为基础,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体会美术学习的幸福和乐趣。

3、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这点在美术学科中体现的尤为凸显和重要。在美术教学中,

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知识, 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与方法, 在长

期的积累实践中, 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和方法。 在长期的美

术学习中,能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具有发现、感知、

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

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科学精神

在美术学科学习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来设计制作

会游的玩具、风筝、会闪光的玩具等。 在制作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如锡纸、粮食、棉花等不同材料来进行创作。

(三)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 学习方式方法选择、 学习进程评估调控

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

要点。

1、乐学善学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让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的动力源泉, 鼓励学生能正确

认识和理解美术学习的价值,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善于掌握适合自身的美术学习创作方法,让美术学习陪伴终生。

2、勤于反思

只有不断的在学习中进行反思, 有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 善于总结

经验;才能更好的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我认为这点勤于反思,不仅在

美术学科中尤为重要,在学生的所有终身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3、信息意识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 也涉及了电

脑美术设计课程,让学生可以通过海报设计,电脑绘画,动漫设计等

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美术创作, 不仅拓宽了美术活动的方式, 更是顺应

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


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1、珍爱生命

美术学习中,我们进行标识的认识,让学生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识,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开展“废旧材料换新颜” 活动,

让学生利用废弃材料来进行创作, 还设计各种不同的新能源车, 保护

地球海报宣传等活动的进行, 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

习惯和生活方式。

2、健全人格

很多学生好动,坐不住,还有一些学生内向或者过于外向,其实在美术学习中,比如书法、国画都可以让好动学生学会慢慢安静下来,培养学生的耐力、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做事的持久性。

而绘画会让内向的学生找到合适的表达自己想法的途径, 在作品交流中,更加融入到社会,使学生自信自爱,坚韧乐观。

(五)责任担当

每个学生都有传承国家文化艺术的责任, 在美术学习中, 比如古代陶瓷欣赏、古代青铜器艺术、书法、建筑等方面的欣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会将祖国的文化艺术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传承、发扬光大是学生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

在美术学习中我们也与时俱进,开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等不同形式的美术活动, 让学生的国家认同、 爱国情感更加强烈凝聚。


(六)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 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

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等基本要点。

美术学习的手工制作课, 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手工制

作中,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更好的方法,不断进行实践创新。

美术学习中,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并能合作进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在美术教学中是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 激发每个学生的思维,

进而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这在美术作品设计制作中有充分的体现。

心理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篇3

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合作,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

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心理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篇4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与内涵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陈月清/文

【期刊名称】创新时代

【年(卷),期】2018(000)002

【总页数】2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反映该学科思维特质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重要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下,根据具体学科的特征和育人的特殊功能确定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处于上位,是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处于下位,但同样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框架

2014年12月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这次修订是在全面考虑技术变革、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情况下开始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针对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在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体系、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突破。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中,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总体结构、内涵描述、具体表现与水平分级等方面。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围绕“人、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的相互关系而展开,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四个核心素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四个素养要素内涵不同,关注不同维度的素养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四个素养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互为联系,共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确定四个素养要素的同时,还确定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等级水平,以及不同等级水平下的细则条款,以规划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后所能达到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等级水平。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无课程标准的事实,对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向下分解,使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相适应,在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分级上,还设置了“预备级”素养水平,指出了学生进入高中时应该具有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这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和具体表现以及预备级水平描述如下表所示。

三、修改后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给新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育新时代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特有的思维方式,运用数字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等,发展良好的信息道德和伦理。修订后课程标准,就其总体结构与体系框架来看,既反映了对国外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研究成果的借鉴,又体现了我国信息技术学科素养发展特征与育人价值追求;就其内容与具体表现来看,是将核心素养系统内涵在信息技术学科维度上的具体化。修订后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科课程教学的需要,更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也将不断得到拓展。

【文献来源】> 相关热词搜索: 素养 心理健康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