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壳.(qiào)
气氛.(fèn) 尽.管(jìn)
载.歌载舞(zài) B.刨.子(páo)
衰颓.(tuí) 模.样(mú)
人才济.济(jì) C.露.馅(lù)
档.案(dǎng) 愚昧.(mèi)
大腹便.便(pián) D.卑劣.(liè)
过磅.(bàng) 孝悌.(tì)
力能扛.鼎(g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寒喧 九宵 伎俩 攘外安内 B.狡狯 争辩 脉搏 惊慌失措 C.雇佣 急躁 通谍 痛哭流涕 D.厮杀 针贬 袒护 大有稗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但是却有那么一类图形,能够骗过你的眼睛,当你发现真相后如梦初醒。中科院发表研究论文,揭开了复杂的视觉错觉的冰山一角。研究人员
并阐明了真实光流运动向错觉光流运动转化的脑神经生理机制。阐明这种信息的转化机制,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视觉错觉,对于大脑来说却是一种真实的感知觉,它
的是人视网膜物理输入和大脑视皮层感知之间的不一致,是人类大脑通过复杂的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海量神经计算而产生的。人们注视某个图片中心的黑点,(
),然而事实上圆环并没有任何物理转动。这种整体运动视觉错觉感知的强弱,与构成图形的局部细节密切相关。虽然错觉广为人知,但它在大脑中是如何产生的脑神经编码机制
,有待全部解开。
视觉错觉现象是好是坏?科学家认为,由于视觉错觉图形在自然界条件下极少存在,对人们的影响
,因此这种现象并没有好坏的属性,它只是视觉系统基本运作方式的本能体现。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摸索 反映 莫衷一是 微不足道 B.摸索 反应 莫衷一是 微乎其微 C.探索 反应 错综复杂 微不足道 D.探索 反映 错综复杂 微乎其微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种信息转化机制的发现,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传递的,以及是怎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视觉信息整合的。
B.这种信息转化机制的阐明,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是怎么在脑区之间传递的过程,以及是怎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视觉信息整合的原理。
C.这种信息转化机制的阐明,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原理。
D.这种信息转化机制的发现,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视觉信息在脑区之间的传递过程以及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信息整合。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 B.图片远离或靠近头部,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 C.会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 D.两个圆环在分别以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以被明显感知,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② ,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压倒, ③ 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 ④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 ⑤ 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① ② ③ ④ ⑤
A 尽管 / 因为 因而 却 B 如果 那么 因为 / 但 C 若 那么 / 同时 并 D / 于是 因为 因为 然而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 烁
150 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50 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 年 7 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刷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 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 50%的财富,而全球 50%的穷人仅拥有 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 21 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文学杰作。《资本论》完全可以被当作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 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选自《南方都市报》) 7.下列不能支持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C.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
D.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9.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个字。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两个对抗性的阶级, ① 。当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只认识到资本主义的表面现象及其外部联系时,他们只是自发地进行斗争,还是一个“自在的阶级”。例如:在 18 世纪 70~80 年代,英国曾经发生过破坏机器的运动。
② ,便自发地摧毁机器、焚烧厂房。后来,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进行自觉的斗争。从这时起,无产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他们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 ③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草拟的一篇应用文初稿,在用词和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征稿启示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72 周年、马克思出生 202 周年,为纪念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鼓励学生探究马克思思想理论,我校涅槃文学社决定,在 5 月 4 日举办一次征文活动。特向全体同学征集文章,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根据征文目的选定角度,题目自拟,以议论文为主,必须原创,字数在 5000 字以内。
二、稿件请送至涅槃文学社编辑部,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征稿”字样。由于人手有限,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敬请谅解!
三、投稿截止时间 4 月 20 日,对于采用的稿件,本社团有斧正的权力。
此致 敬礼! 2020 年 3 月 5 日 涅槃文学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解析】
A 项,氛(fēn),尽(jǐn);B 项,刨(bào),济(jǐ);C 项,露(lòu),档(dàng)。
2.B 【解析】
A 项,喧—暄,宵—霄;C 项,谍—牒;D 项,贬—砭,稗—裨。
3.D 【解析】
摸索:着重指在方向不明、经验不多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常是经验、方向、门径、技术等。探索:着重指为解决疑难问题而多方面寻求答案,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比“摸索”更自觉、更进一步,对象常是奥秘、原因、根源、知识、实质、本质等。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群众的反映”等。
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引申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比如,“他还没反应过来”。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语境没有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之意,应选“错综复杂”。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语境无不值得一提之意,应选“微乎其微”。
4.C 【解析】
A 项,“发现”应改为“阐明”。B 项,句式杂糅,可以删去“过程”和“原理”。D 项,“发现”应改为“阐明”;成分残缺,句末应加“原理”。
5.A 【解析】
B 项,前一分句主语与前文的主语“人们”不一致;C 项,“头部靠近或远离图片”与下文衔接不紧密;D 项,前一分句与上文衔接不紧密,后一分句与下文衔接不紧密。
6.B 【解析】
①处表假设,③处表原因,⑤处表转折。据此即可确定答案。
7.B 【解析】
B 项,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作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看待。
8.A 【解析】
B 项,原文是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不能由此推出布莱尔反对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C 项,文章将马克思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并非说明马克思的影响力。D 项,“马克思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有误,根据第三段内容,应该是“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
9.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 21 世纪得到显示。
【解析】
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五、六段,注意抓住“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马克思重返欧洲,后面就是原因,答题时注意抓住原文的关键词句筛选整合答案,不可整段抄上作为答案。
10.①它们之间的斗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②当时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贫困和失业的根源 ③能够担负起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任务 11.①“启示”改为“启事”;②“出生”改为“诞辰”;③“斧正”改为“修改”;④删除“此致敬礼!”;⑤落款日期与主办方互换位置。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报 作业 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