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燃起青少年爱国情报国行
王丽君
① 2020 年 9 月 1 日,央视综合频道的《开学第一课》又
如约和大家见面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深情
开讲,“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
陈薇参与授课,张文宏、吴尊友、毛青以及一批抗疫英雄代
表走进课堂,“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等,
带着中小学生回顾战疫,仰望北斗,感悟“少年强,中国强”。
每一位主讲人的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他
们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高超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至真至诚
的为民情怀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②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立则国立。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
的希望,是充满希朝气和生机的群体,处于“拔节孕穗期”
的他们,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③ 。“开学第一课”,具有仪式感
的教育活动。重视“开学第一课”,就是重视学生成长的重
要节点,让学生以一个更好的面貌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涯。在
抗疫的特殊背景下,今年这堂“开学第一课”邀请来了抗疫
英雄和“白衣战士”讲述他们感人肺腑的战“疫”故事。透
过他们的故事,大家感受到的是爱国主义情怀。作为茁壮成
长的莘莘学子,爱国主义是教育的必修课,以“开学第一
课”这样一种形式来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确实是最好的主
题。把抗疫作为最生动的爱国教材,定能鼓舞着每一位学生
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
④“开学第一课”,涵养顽强拼搏的精神。三尺讲台,
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动容,也照亮着广大青少年的奋进
之路。课堂上,钟南山写下“一个也不能少”,张定宇誓言
“我们要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铿锵的话语中,无不折
射出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可贵的精神必将给年轻的少年们
新的启迪。孙中山曾经说道,“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
来天天不息的。”相信,历经这堂特殊的“第一课”,会让更多青少年收获乘风破浪、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激
励他们勇往直前,健康成长。
⑤“开学第一课”,激发学先锋做先锋的理想。榜样的
力量是无穷的。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谢军等都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身边的榜样。俗话说,“树无根不
长,人无志不立”。通过这样一堂课,广大学生感知到了榜
样行为世范的力量。我们的青少年生逢盛世,莘莘学子要善
于思考,透过这些真切的故事更加懂得今日学堂朗朗书声的
不易。对此,青年一代必须树立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的
理想,慎终如始地以心中信仰为船桨,勇挑历史重担,接好
建设祖国的“接力棒”,用青春的力量去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中国江西网 2020.9.2,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想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必须对青少年精心引导和栽培。
B.第④段引用了孙中山的名言,突出奋斗精神的可,论证
了涵养顽强拼搏精神的必要性。
C.第⑤段引用俗话“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阐述了榜
样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力。
D.第③~⑤ 段通过递进方式,从不同层面、层层深入,展
开针对中心论点的论证。
2. 阅读第③段,仿照第④段的画线句子,续写段落的首句,使上下文语义连贯。(3 分)
3.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文章补充一个恰当的结尾段(6 分)
五、1.D
2.示例:“开学第一课”,传递爱国主义情感。(意思相近,句式大致相同即
可)
3.示例:“开学第一课”,燃起青少年爱国情报国行。钟南山等人的《开学第一
课》,可以说是用血汗书写的教案,用行动进行的教育,弥足珍贵。这一课,值
得我们用心聆听,终生不忘。我们坚信,年轻的一代一定会一片丹心向阳开,再
创未来新辉煌!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
用勤奋赢得人生
吴敏文
①如果你找到了心甘情愿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勤奋就
不仅是日常习惯,而且是一种乐趣。
② 影响人生成败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境、家教和接受教
育的程度等。但是,观察绝大多数成功者,他们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点,那就是勤奋。正如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所说,哪有
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③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道酬勤”“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等说
法,强调的都是勤奋的重要性。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告诫子侄
辈:“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
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戒傲戒惰,保
家之道也。”曾国藩还将勤奋具体化为身勤、眼勤、手勤、
口勤、心勤。身勤即身体力行、躬身实践;眼勤即勤于阅读
与观察;手勤即随手记下所思所想;口勤即勤于与他人交
流;心勤即心志坚定,百折不回。一个人倘若能做到这“五
勤”,并将其持之以恒,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④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突出贡献、近日被授予“共
和国勋章”的钟南山院士,少时天资并不突出。据他回忆,
自己在小学时比较调皮,成绩并不好,曾两次留级。在他上
五年级时,通过努力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母亲很
高兴地表扬了他。母亲的肯定让他领悟到,认真、勤奋地做
一件事情,取得好成绩,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从此,钟南
山开始发愤图强、用心读书。
⑤钟南山院士获得今天的成就,与他长期的勤奋和努力
是分不开的。有学者这样评价他: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曾经
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未遇见一个学
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
⑥ 现实中,一些人把“勤奋”与“苦”联系在一起,甚
至有“勤苦”之说。固然,如果你没有找到自己乐于为之献
身的事业,你的勤奋可能是苦的;但是,如果你找到了心甘
情愿为之终生奋斗的事业,勤奋就不仅是日常习惯,而且是一种乐趣。一个人不可能在每日每时的痛苦中成就事业,只
有真正从事业中找到乐趣,勤奋才可以持久;也只有持久的
勤奋,才可能走向人生的成功。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当被
问到“为什么能数十年如一日勤于自己的工作”时,回答常
常是把喜欢的事情当事业做。
⑦不知有多少人感叹人世的冷暖和世界的复杂。的确,
世界并不简单。但是,如果你陷入那些复杂而无效的枝节之
中,只能白白浪费宝贵的生命。正如无论多么斑斓的色彩都
源自简单的三原色;在复杂的世界赢得人生,方法可以非常
简单,例如勤奋。
(选自《解放军报》2020 年 9 月 24 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绝大多数成功者都有好的家境、家教和教育环境。
B.第⑥段画线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从事业中找到乐趣,
勤奋便是习惯、乐趣”的观点。
C.勤能补拙,想要在复杂的世界赢得人生,勤奋是非常重要的。
D.古希腊德摩斯梯尼坚持朗诵演说,克服口吃成为一代演说名家,可以作为本文论据。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的?(4 分)
3. 选文第④段、第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5 分)
六、1.A
2.中心论点:用勤奋赢得人生。两个方面论证:勤奋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将勤奋
变为乐趣。
3.不能调换,第四段列举钟南山小学时通过勤奋取得好成绩的事例从而认识到勤
奋重要性的事例,第五段则是在四段基础上的推论:他的成就与长期的勤奋分不
开。这两段存在由因到果的关系,因此不能调换顺序。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
读书与创新思维
江曾培
① 最近在读钱旭红院士的书《改变思维》。他在谈读
书求知时强调知识要转化为真正的见识和能力,一定要有
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他说,今天,获得知识容易得
多,获取的渠道也日益丰富,伴随而来的却是好多人迷失
在知识里,特别是迷失在网络展现的知识里。
② 知识虽是文明传授的载体,但超越知识本身的思维
方式和精神心态才是真正的核心。因而可以说,思维和精
神才是力量。人要在读书求学中有效地拔尖成才, 一定
要勇于质疑,养成创造性思维。
③ 前些年,有位专家应邀出席以色列驻华大使的晚
宴,席间,大使说到当年以色列总统西蒙·佩雷斯的母亲,在佩雷斯小的时候,每天会在他放学回家后问两个问
题:“有没有提一个老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有没有
做一件让老师印象很深的有创意的事”。这位专家说:
“我的孩子放学回家,我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今天
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④ 这里反映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一个鼓励孩子大
胆探索,培养质疑精神;一个则是要求孩子听话,陈陈相
因,墨守成规。
⑤ 古人早就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因为,不
是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审视,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方
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解
决问题的前提。按爱因斯坦的说法,提出一个问题是比解
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⑥ 宋代哲学家陆象山说: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
进。”为学要“疑”,要能由此及彼地生发开去,自然首
先是要“学”,不勤学苦读,根本就无从“疑”起。然
而,决不可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必须用脑思考。这
首先因为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有一个英国人,叫亚克
敦,书房里藏有 7 万卷图书,他一生都用在读书,可并没
有给后世留下任何生发与创造。日本人鹤见佑辅就此写了
一篇文章,题目叫《徒然的笃学》。这种“徒然的笃
学”,就是读书不用脑思考的一种。
⑦ 还有,书的内容受着历史、认识、水平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并非都是尽善尽美的,读书不宜照单全收。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正是在努力读书学习中,既重视前人学说,又不拘于前人的学说,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这种“学贵有疑”的精神,是一切大学者所共有的。可以说,任何一个在学术上有价值的造诣,莫不是疑前人之所不疑而有所发现发明的。
⑧ 由此可见,读书学习决不可止于单纯知识的接受,
而必须伴之以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一定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这就是说,读书
一定要用脑袋思考。杰出人才不是用单纯的知识灌注所能
造就的,而是要培养其具有敢思敢想的品质,勇于疑前人
所不疑,具有创新思维。
(选自《新民晚报》2020 年 9 月 25 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读书时,决不可止于单纯知识的接受,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B.读书要有质疑精神,因为读书质疑,才会发现问题,能去解决问题。
C.读书要勤学苦读,不仅要照单全收,还要学会提出问题。
D.读书需要思考,要培养敢思敢想的品质,要勇于疑前人所不疑。
2.文章开头引用钱旭红院士的书《改变思维》中言论,提出
了本文怎样的观点?(3 分)
3.选文第 6 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6 分)
七、1.C
2.人要在读书求学中有效地拔尖成才, 一定要勇于质疑,养成创造性思维。
3.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路象山的名言,指出读书时“怀疑与精进”的关
系,阐述读书要用质疑精神的道理,增强了说服力。列举亚克敦死读书无所建树
的反面事例,论证学以致用的道理,引人警醒,增强了说服力。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
呵护汉字 传承文明
① 世界文字类型丰富多样,或古老,或年轻,或自源,
或他源,其中汉字无疑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文字之一。汉字
是几大古老文字中唯一毫不间断、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字。汉
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
程,传承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对于增强
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
担负起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几千年来,汉字一直顽强地坚
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始终没有割断同文化的联系,与中华
文化相伴而行,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不朽篇章。中国自古
以来就十分重视汉字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社会作用。早在东
汉时期,
许慎在《说文解字
·
叙》里就作出了“文字者,经
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著名
论断。文字是一切经典文献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政治得
以实施的首要凭借,是前人将知识和智慧传给后人、后人了
解和学习古人的最重要的工具。可见,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
的载体,更重要的还是中华文明发展和传播的助推器。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汉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
富,标志着中华民族集体的文化认同。尽管自古以来中国各
地或因汉语方言分歧,或因民族语言差异,存在较为严重的
“言语异声”现象,但汉字一直是沟通和凝聚民族感情的纽
带。汉字以其表意文字的超方言特点,可以使不同方言区之
间顺畅地交流,有效约束了汉语的方言分化。汉字还为促进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日
益深度融合,汉字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
之一。2000 年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次以法
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的法定地位,这是实现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重要举措。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使者。汉字不仅有力助推了中华文
明的发展,也为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作
为中华文明的使者,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汉字就陆续传入朝
鲜、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直接充当
这些国家的官方文字,在这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
闪亮的文明印记。至今仍有部分亚洲国家将汉字作为国家通
用文字之一。汉字在这些国家的应用与传播,拉近了国家之
间的感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
谊的桥梁。随着习近平总书...
相关热词搜索: 福建省 议论文 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