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增进文化认同滋养文化自信
【范文】加强城市治理
服务人民生活
【范文】“最美公务员”书写“最美”答卷
【范文】讲好脱贫“好故事”
唱响攻坚“好声音”
【范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用好法治“硬核武器”
【范文】上网访民情 下网解民忧
【范文】为高质量建设数字中国插上“5G 翅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 届常会在线上召开, 我国单独申报的“ 太极拳” 、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 送王船” 两个项目,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太极拳”“送王船”评审通过, 我国已有42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这将极大地增进 14 亿多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滋养追梦人的文化自信。
在保护上下功夫,非遗传承底气十足。
非遗传承发展,保护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保护好、传承好历
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成绩亮眼。保护工作逐渐科学化、行业管理逐渐精细化,非遗传承发展底气十足。比如,今年 6 月份统计数据就显示,全国设立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已经超过了 2000 所,带动非遗项目超过 2200 个。
在创新上下功夫,非遗释放多重红利。“ 非遗” 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和发展。那么,如何发展?关键就是在传统元素基础上的创新。“十三五”期间,苗族蜡染、刺绣等传统“非遗”技艺已经被创意地运用到了家居用品、服饰、旅游商品等产品中。诸如非遗一条街、非遗美食广场、非遗达人秀、非遗工作坊、非遗创意园区等等,也都有助于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并创造经济效益。
在认同上下功夫,非遗增强文化自信。
人心相聚,最根本的动因在于价值相通,认同相一。在“四个自信”中,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诸如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等,也都有助于人们在触摸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魅力的过程中增进文化认同,形成各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在西安察看古城墙保护状况,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调研考察,文化遗产也都是重要的内容。奋进“十四五”,我们就 必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养 都活起来,滋养 14 亿多追梦人的文化自信。( (979 字)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文化 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