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集合5篇

时间:2021-10-21 16:05:54 来源:网友投稿

立身:汉语词语立身:康鑫申请的商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5篇

第1篇: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以德立身 以德立学 以德施教

主讲人:张新卫

学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为中华民族复兴育英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主题。师德要适应人的全面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单一高速度发展,要适应素质教育第一德育优先而不是单纯追求应试教育能力,要适应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教育公平均衡更要有质量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真切感受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更高水平的教育,期盼全国的孩子们能更好成长,期盼成千上万的好老师,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培育英才。这就是新时代呼唤的现代化教育、新师德新师风。

建设教育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创新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了总体布局: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用这八大支柱,支撑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作为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些强国目标是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战略整体,但又作用不同,教育在强国梦中的地位特殊且巨大。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要把教育发展摆在民生首位,把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竞争战略上升为先导工程,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鲜明主线。小康不小康就看教育强不强,就看教师强不强。新时代中国梦召唤教育强国,召唤服务创新型国家和智慧社会的现代化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发挥教育先导作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思想基础。作为一名教师,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社会都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师德建设就在其中。中国教育发展好,不仅是规模大、速度快、结构合理,更重要的是师德建设抓得紧,好教师多师资队伍好。要建立中国特色师德体系,把打造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

建立尊师重教长效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永恒追求。长效机制就是要推动师德建设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常态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述师德、在政治局会议上讲述师德、在教师节讲述师德、在视察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教师时讲述师德、在谈家庭家教家风时讲述师德,师德建设已经深深扎根于习近平总书记内心,号召全社会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德。在过去5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多次讲话和多篇文章中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的论述意蕴久远、主旨深刻、论断精辟,已经成为总书记以德治国、崇德向善系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下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师德素养和教师个人师德修养的理论指南。

注重学识传授和感恩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涵。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更是“仁而爱人”的事业。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教师、关心教师职业成长、关心教师生活、关心教师道德修养、关心教师队伍建设。在他眼里,教师是充满智慧的职业,要具备识才的品质;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要具备惜才的品质;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真情,具备爱才的品质;教师必须是有高尚师德的群体,具备上善的气质;教师必须有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具备护才的品质;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要具备育才的本领。

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习近平教育思想的突出标志。抓教师队伍建设体现了习近平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特点,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学生是学校的中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为培养人服务的。习近平教育思想还特别关注师德师风的修养建设,对师德师风的性质和作用作出了很多精辟论述。这些论述指出要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要求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育为本不是简单地做加法,增加学校数量、增加投入、增加教师人数,发生物理反应,而是教育行业内部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要发生化学聚变,要做乘法、除法,要找到最大公约数,要有成倍增长。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思考在教书育人、教学答疑、管理服务方面如何提高师德。在科研中提高师德,在扶贫支教中提高师德,努力把师德师风做出高水平、做出特色,做出师德的力量、做成师德的品牌、做好师德的学问,谱写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新篇章。

2018年5月30日

第2篇: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作者:马英钰
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09期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一起,是我国既定的大政方针。怎样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以德为主的道德教育,怎样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教育,使广大教师成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楷模,已经是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

        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人的灵魂。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行为,达到被教育者积极向善的教育目标。在教育行为过程中,道德情操,无疑是一名好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师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首先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和引导学生。《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对于教师不仅是听其言,更在观其行。老师在学生眼中是为人的模范,一名教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等方面都没有正确的标准,就不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以师为镜、以师为范,才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长成材。

        1 一名道德情操高尚的好老师,会始终把敬业、爱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只有拥有敬业爱生精神的教师,才会献身教育,心系学生;没有敬业精神,谈不上业务的熟练,更谈不上对学生奉献爱心。要做到敬业,首先要有诚心,这是教师最基本的心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在何种状态下都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教师职业的社会和道德责任,都会一丝不苟地对待教育过程中的任何事情。要做到敬业,还要有恒心。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一生敬重教育事业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潜心研究业务,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要摒弃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唯有恒心坚持,才是敬业精神的更好体现。

        为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是一名教师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爱是培育桃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挚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曾经看到一句话:“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教育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看到老师爱心的力量。

第3篇: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以德为先 重在立身

德者,立身做人之本,乃事业之基,基不固乃物未有坚久者。世人把做人修身当成了成功的基础,如同修建高楼大厦一样,如果事先不打牢地基,则不会稳固。“八荣八耻”的一条主线就是以人为本,以德立人。立人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原则,也是新时期从事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一、以德为先,是行动的指南。

德,有着特定的价值内涵。德,即指品德和修养,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古人十分重视“德”这一价值属性。《周易·坤》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一个拥有博大胸襟与高尚品德的人,不断进取,宽厚待人,自然会得到众人的敬佩与支持,进而取得巨大成功。 “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

以德为先是古人选拔人才的定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以德为先是各行各业行事的标准。古人在立身治国上都十分讲究以德为先。如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德治国”,招贤纳才“德才兼备”,均是以德为先!今天,我们也把德放在各行各业之首。

二、以德为先,是处事的准则。

高尚的品德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总是为人所尊重、所赞许、所仰慕,从而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进而产生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使之永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任他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以德为先是我党历来倡导的行事原则。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其汇入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去。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干部选人用人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二十四字”的要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为加强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第4篇: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以德立身 以爱树人

2012年,我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教学生涯,一方黑板,三尺讲台,和我想象的一般神圣而庄严。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绘声绘色的讲课中,在埋头备课的字行里下,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半年时间悄然流逝,而我的生活也因教师这一阳光下最美丽的职业而精彩。

《左传》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德,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夯实了教师自身修养,奠定了教育的基础———爱。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了一切。”踏上三尺教台,我才真正地感觉到。我也正为实现这一切而努力着,带着一颗爱心走上讲台,学生犯错误了,用爱来包容;学生有难处了,用爱来关怀。我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着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而学生也不断地给予我最幸福的回报。

想看好花,一定要有泥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这是鲁迅先生称赞过的泥土奉献者精神。我想到了上学期间的那么多老师,他们就像泥土一般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如今我和他们走上了一样的路,知道必须要把泥土铺洒开来,将爱心传递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姹紫嫣红的灿烂。

虽然半年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感受到了莫大的快乐。在讲台上,我是孩子们眼中的百科书和指南针,我能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能体会到世上最真最纯的友爱。在课下,我总会收到一些学生送来的小礼物,即便只是一张写着“老师好”的小小卡片,我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荀子·非十二子》有云:“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而师不可以不德高,没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安贫乐道?没有高尚的品德,岂能“化作春泥更护花”?“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朴实的八个字,却是对教师道德示范作用的最好评价。

课堂,是一个老师修身养德的最好地方。它不仅是教师人生中最重要的舞台,更是老师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构成部分。面对各式各样的学生,面对意想不到的问题,都足以让教师养德而后奋进。每一堂课都是唯一的,每一堂都是有收获的。我可以在每一节不同的课堂上,砥砺品格,修身养德。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树人的同时养得修心。

作为教师的我,也许不会有富足的金钱,但却一定会有富裕的精神,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因为我是教师,必须永远在知识的海洋游弋。于是,思想不断更新,思维不断敏锐,视野不断开阔,精神不断充实。所以,我快乐。

因为我是教师,必须永远和年轻工作。于是,激情不断滋润,热情不断熏陶,朝气不断膨胀,昂扬不断迸发。所以,我快乐。

我不会长篇大论,也不愿慷慨陈词,但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履行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爱树人,以德修身,将使我拥有更充实的人生。我愿意坚守在这一片乐土,看桃花开了又谢,燕子去了又来,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实实。我相信,当我离开这三尺讲台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第5篇: 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以德养德
作者:崔立志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16期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学校道德教育是国家法德兼治的奠基工程。

        桐柏方树泉中学开展的“以德养德,主体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从“彰显道德力,丰厚德育土壤,滋养孩子;突出德育目标,精选德育内容,贴近孩子;丰富活动,搭建体验平台,锻炼孩子;创新表彰方式,以生动的情境激励孩子;健全机构,建设队伍,以严谨的工作和高尚的师德影响孩子”等几方面阐述道德的教化作用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路径探索及社会道德群体对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正面影响,呼吁建设道德社会和法治社会的速度加快。

        关键词:以德养德;主体发展;德育模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治国方略,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刻总结。依法治国的目的在于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调整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和伦理思想对于调整和规范社会行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我国教育方针一贯强调“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自1999年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纲要颁布。《纲要》也明确“德育为首”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根据当前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现状,在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探索中,尝试渐进地推行“以德养德,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实现凝神聚气,育德固本,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未来人才。在全面推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终以“培育德育生长的丰厚土壤滋养孩子;建设高尚的教师队伍形象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孩子;精选多样性的德育教育内容贴近孩子;创新表彰形式激励孩子”等为基本操作策略,引导孩子“主动参与、自我发展”收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

相关热词搜索: 以德 施教 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