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酒海井红军纪念烈士碑位于【五篇】

时间:2021-10-21 16:02:38 来源:网友投稿

位于,是汉语中的一个介词,后接说明地点的专有名词或表序数词性的词语。占据某个相对地点或位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酒海井红军纪念烈士碑位于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酒海井红军纪念烈士碑位于5篇

酒海井红军纪念烈士碑位于篇1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非常荣幸能为大家作讲解服务,有不足的地方请给予指正。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坐落于松潘县川主寺镇,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了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纪念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史上的奇迹而决定修建的。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竣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出席了竣工仪式。占地面积为299亩,由红军长征纪念馆、大型花岗石群雕以及主碑三大部分组成,是在雪山草地的自然风貌上加以大量的文字材料和形象的手段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告别苏区、北上艰苦历程、最后的团结胜利表现的淋漓尽致。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

名位领导,请随我的手势往上看,耸立于元宝山山顶的团结胜利主碑,从这个位置看上去更加的雄伟、壮观。总高41.3米,上面的红军战士身穿羊皮背心,一手持步枪,象征胜利,一手拿鲜花,象征和平,双手高举成V字型,欢呼长征的胜利。亚金铜贴面的三角立柱体碑身高24米,象征长征历时24个月,每面上方镶嵌一颗红色五角星,象征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坚不可摧,形成一支不可战胜的武装力量,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在此我们不能看到的是碑座与碑基。碑座是由一个高2.5米的雪山型汉白玉基座,象征雪山。而下面辅设的地板为绿色水磨石,象征草地。总体寓意“雪山草地树金碑”。

各位领导,现在正对我们的九个金色大字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长征的亲历者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7月,也就是他84岁高龄时为碑园题的名。金色的大字镶嵌在红色的石壁上,寓意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用革命的鲜血铺成的金色大道。各位领导,您可曾注意到,小平同志在革命纪念地,题词从不署名,在我们这里也不例外,他老人家曾经说过“革命的胜利是无数的先烈血染疆场换来的,他们都没有留下名字,我把我的名字留在这里不合适。”但是为了表达我们阿坝州人民对他老人家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的敬意,于06年将他老人家的名字补充了上去。各位领导可以在此拍照留念,这里是碑园的最佳摄影点,可以将题词、群雕以及主碑三大景观全部定格到您的相机之中。

名位领导,请随我继续参加,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它不同于其他地区修建的纪念红长征某一事件或某一战斗的纪念建筑,而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总碑,具有象征意义。川主寺既不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也不是长征的落脚点,为什么要将总碑建于此呢,我们即将来到碑志,它会为我们揭晓答案。大家请看,这是用黑色花岗石精心镌刻的《碑志》,以390个精炼的文字,热情而又如实地讲述了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及在此建碑的旨意,概述了碑园风貌和建碑的艰辛,并刻上参建和协助单位,永志后世。(碑志书法秀劲,雕刻精细,值得一读。碑志由陈剑虹执笔撰写,经过川大历史系、中文系的专家、教授讨论修改后对文字进行了推敲。最后由赵蕴玉书写,李定洪刻字)。碑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层次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一些重大事件。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千古江山,英雄辈出,唯万里长征,举世无双。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远征艰险,受命于危难之际,转战于生死之间。遵义会议,转危为安。凌厉迈里,逶迤千城,前仆后继,披肝沥胆。任雪山莽莽,任草地茫茫。跨万水千山,伴月冷星寒。汗飞三江水,血染九重山。纵横神州十一省,长驱二万五千里。胜利会师,铁流三万,悲壮历程,天惊地撼。中华威,民族魂,创一代天骄,垂万代风范。第二个层次主要讲述了将总碑建于阿坝州的历史原因。“三路红军,同征此间,爬雪山,过草地,战包座,打塔山,确立北上方针,奔赴抗日前线”。这些事件都发生阿坝州境内。一提到长征,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爬雪山,过草地”这一段最为艰苦的历程,而雪山草地几乎在阿坝州境内。不仅如此,红军在阿坝州逗留的时间最长,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而在阿坝州呆的时间就长达16个月。第三个层次主要讲述了将碑建于此的地理原因。主碑是“背靠雪山,面对草地”。这里的雪山并不是当年红军翻越的大雪山,而是毛泽东同志《七律 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中所说的岷山山脉主峰——雪宝顶,而草地则是当年红军走过的茫茫水草地,历史上属松潘草地,现在分别为红原、若尔盖大草原,距此40多公里。不仅如此,碑园是“侧连九寨风光,后接黄龙仙境,三景鼎立,隔山呼应”,到九寨沟是88公里,到黄龙是40公里。无论是到九寨沟还是黄龙都会经过此地,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缅怀先烈,传诵长征精神。更好的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第四个层次主要讲述的是在高原建碑的艰辛。阿坝州的平均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在此建碑,可以说是向人们再一次展示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长征精神。

各位领导,请随我继续参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广场叫“种子广场”,广场中心的雕塑名为“黎明火种”。它是将一颗直径为60公分的亚金铜球,放在三块倒置的黑灰色巨石下,比喻在旧中国,深受三座大山重压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势力,就象生机勃勃的种子,要破土而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我们在此可以看到三块石头的共同特点,那便是上面大、下面小,说明它的根基始终是不稳的,最终会被推倒。走近,我们可以看到在种子旁边有一些火焰,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虽小,必成燎原之势,燃遍神州大地。这组雕塑艺术家们用抽象的手法介绍了长征的时代背景产,并拉开了整个碑园的序曲。

各位领导,请随我走入纪念馆,去感受那段风起云涌的万里长征。红军长征纪念馆修建于2006年,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黄龙管理局的整体规划下,2012年进行了风貌改造及重新布展,2013年全面竣工,它由序厅和五个展区组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序厅。序厅主要采用大型的声、光、电、视频景观再现了红军在阿坝翻雪山过草地的真实场景,体现了红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而这座雪山则是当年中央红军进入阿坝州,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它位于宝兴县与小金县之间,海拔为4114米,山顶终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当地流传这样一首民歌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猿猴也难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可见爬雪山的艰难。这组名叫《艰苦卓绝》的英雄组雕,则反映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气概。而这红军长征路线图则清楚的向我们展示了各方面军长征的路线。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主力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途径11个省份,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为策应中央红军,红四、二方面军分别于1935年4月、11月从各自的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完成了长达两年的长征。长征的胜利成为我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各位领导,请随我的手势看看序厅的顶部,它是由藏族的哈达和羌族的羌红来造型,代表吉祥、美好的祝福,同时也增强了展厅的亲和力,寓意阿坝州藏羌回汉各族人民对红军无私的奉献和大力的支援。

各位领导,这边请,现在我们来到第一个展区,感觉走入了中央苏区,此展区以江西民居风格为背景,而这棵大榕树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寓意红军和当地老百姓战胜敌人的坚强意志和决心。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举侵略我国东北三省,在这民族危难、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共产党高举抗日旗帜,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则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各大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中央苏区领导人左倾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损失惨重。中央苏区日趋缩小,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

第一组 红七军团北上

1934年7月,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红7军团在军团长寻淮洲(照)、政委乐少华(照)的率领下,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经福建向闽浙皖赣挺进。出发时,合计6000余人,全军团仅有长短枪1200余支,大部分战士仍然背着大刀,扛着梭镖。

第二组 红六军团西征

同时,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红6军团撤出湘赣根据地西征(训令)。此举带有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路的性质。8月,红6军团开始西征,这是红六军团西征时的组织序列(表)。

第三组 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随着红七、红六军团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及2个纵队8.6万人,从江西瑞金(照)、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这是长征出发时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要领导人。

第四组 红25军挺进陕南

红25军2900余人在军长程子华(照),政委吴焕先(照)的率领下,于1934年11月,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河南省罗山县河家冲(照)出发,开始转移。这是红25军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

第五组 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为策应中央红军作战,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发起嘉陵江战役(照)。大范围机动作战,历时24天,控制了东起嘉陵江(图)、西至北川(图),南起梓潼(图),北抵川甘边界(图)的广大地域,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的机动作战,实际上开始了长征(图)。

第六组 红2、红6军团开始长征

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红2、6军团为争取主动,决定主动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这是红2、6军团长征出发地在刘家坪、瑞塔铺(照);红2、6军团部分干部的合影(2张照片)。

第七组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长江南北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照片)的领导下,在南方八省十五个地区,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残酷的“清剿”,箝制和消耗了大量的国民党军,在战略上配合了红军主力的作战,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保存了革命骨干。

各位领导这边请,现在我们来到第二个展区,遵义会议放光芒 用兵如神破重围。

第一组 突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中央红军撤离革命根据地后,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照),但是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这是湘江战役旧址之一——湘江(照)。

中央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后,国民党军判明中央红军要去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火速调集重兵张网以待。博古、李德不察敌情,仍坚持原定会合计划。在中央红军面临覆没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力主向国民党军队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在通道会议上(照),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得到了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同志的支持。在贵州黎平会议上(照),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转兵贵州。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分三路强渡乌江,尔后,智取黔北重镇遵义城(照)。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照片),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为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这是参加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委员、候补委员以及红军总部和各军团主要负责人(表)。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随后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照),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

第二组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红军占领遵义后,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进逼遵义地区,对红军形成铁桶般的重重包围。毛泽东等指挥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取得四渡赤水的伟大胜利(图)。这是红军渡赤水渡口——土城、太平渡、茅台、二郎滩(照)。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后来谈到四渡赤水,认为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随后红军渡过金沙江,向北挺进。

第三组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要顺利北上,必须通过一片彝族聚居地。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沽鸡部落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雕塑照),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帮助建立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红军在彝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通过了彝族区。接着强渡了大渡河,飞夺了泸定桥,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道路,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把中央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这是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与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合影(照)。

【小红军刷标语景观】各位领导请看这边,这里有两位小红军,正在刷标语墙。在长征途中,红军留下了无数石刻、木刻、手写标语。这些标语是红军宣传群众、鼓舞斗志、瓦解敌军的重要武器。

各位领导这边请,现在我们来到第三展区,从这个展区开始,红军转战到了我们阿坝州。

第一组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攻占茂县后,总部在此召开会议,决定由李先念、何畏率第30军和第9军各一部,西进懋功(今小金)地区,迎接中央红军。同时要求各部队迅速做好两军会师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这是刻有红军标语的茂县石塔(照)。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一军团2师4团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的夹金山,在山脚下,与红四方面军策应部队9军25师74团意外相逢。征战8个多月的中央红军,行程万里,前面不是险峻的高山大河,就是围追堵截的敌人,这回出现在面前的是自己人!钢铁战士们的热泪夺眶而出!两大主力红军的先头部队会师的喜讯,通过电台传到总部,很快传遍了两方面军的整个部队,全军上下一片欢腾。6月14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负责人率领中央红军翻过夹金山,抵达达维镇,受到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夹道欢迎受,这个场景便是两大主力意外会师的地方----达维会师桥。为庆祝两大主力会师,当晚在达维喇嘛寺前的一个坡地上,召开了庆祝大会。这是红一、四会师后互赠礼品一览表(表)。

【同乐会景观复原】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懋功天主教堂同乐会复原场景。21日,中共中央在懋功县城天主教堂举行了干部同乐会,团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周恩来同志主持,毛泽东、朱德作了重要讲话。随后表演了文艺节目,还教唱了《两大主力会合歌》歌声飘扬,气氛热烈。

各位领导,请随我上楼参观。在楼梯的两侧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留下的标语,有的是宣传红军政策的,有的是鼓舞斗志的,也有的是反对国民党军阀的,可见红军十分重视宣传工作,随时随地都在向群众灌输革命道理,真正地体现了长征是宣传队。各位领导,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观,表现的是两河口会议的一个场景。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发展的战略方针问题。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张国焘、刘少奇、邓发、凯丰,以及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林伯渠等16人。一致同意周恩来、毛泽东等多数人提出的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意见。6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为了统一行动,为了红军的团结,中共中央先后在黑水芦花、松潘沙窝及毛儿盖等地召开会议,重申北上抗日战略方针,强调创建川陕甘根据地是当前红一、四方面军面临的历史任务。这是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的扩大会议(照)。由于张国焘坚持南下,9月2日,中共中央在若尔盖巴西召开会议,着重强调了加强红一、四方面军的团结和统一行动的重要意义。这是会议旧址巴西班佑寺院(照)。张国焘不听中央劝告,坚持南下(文照)。9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甘肃俄界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议》,并决定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公然宣布另立中央(照)。这是中共中央发布的令张国焘立刻取消第二“中央”的决定(文照)。张国焘不得不在6月6日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红军在阿坝州期间,除了召开这些重要会议,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第三组 艰苦卓绝战顽敌

1935年5月1日至7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土门战役。这是战役旧址——茂汶土门区三元桥(照)。土门,是进入茂县的要隘,位于茂县、北川、安县交界处,易守难攻。土门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创造了条件。随后又攻克雁门关,进占威州镇,这是雁门关战斗遗址(照)。两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后,又进行了毛儿盖战役、松潘战役、包座战役等大小战役数十次。前面的这个场景展现的便是包座战役。红军走出水草地,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胡宗南得悉红军北上的消息后,急调第49师增援包座,企图在上下包座至阿西茸一线堵截红军北上。包座是进入甘南的必经之地,为了打开向甘南通道,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决定8月29日,红四方面军第30、第4军向包座发起战斗。到31日,增援的第49师敌人大部被歼灭,上下包座均被红军占领。包座战斗是四方面军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打开了北进甘南的门户,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红一、三军先行北上后,张国焘发布南下命令,先后发起绥崇丹懋及天芦名雅战役等,在攻占百丈关时受挫,被迫撤出百丈。经7昼夜的激战,毙伤敌人1.5万余人,但自己伤亡也近万人。这是四方面军南下作战从进攻转入防御的一个转折点。这是百丈关战场遗址(照)

第四组 军民鱼水深情

各位领导,我们这个展区主要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红军来到阿坝后,开展了许多的活动,帮助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地方政权,如西北联邦政府、格勒得沙共和国、中共大金省委、绥靖回民苏维埃政府等。不仅如此,红军还严格遵守群众纪律,执行当地民族宗教政策,这是红军欠款木制借据(照)。阿坝藏羌回汉各族人民在自身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先后为红军筹集牛、马等牲畜20余万头,粮食2000余万斤。还为红军铺路、修桥,当通司、作向导等,积极的参加红军,这是阿坝州各县参加红军的情况(表)。红军在阿坝人民的支援、帮助下,建立了炸药炸弹厂(照)、医院(照)、临时兵工厂(照)、被服厂和红军大学(照)等。为红军的行军打仗,培养干部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五组 翻雪山 过草地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可以在廊桥上看看序厅的雪山和草地,此时居高临下看草地才能看清草地的泥潭交错,有一种稍有不慎就被吞没的感觉。各位领导,红军翻越的雪山,大部分位于阿坝州,海拔4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时而艳阳高照,时而狂风暴雨。这样的天气,对于长期生活、战斗在我国南方又经历了长途跋涉和一路作战已经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来说,是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当时他们穿着单衣草鞋,食不果腹,要翻越这酷寒缺氧的雪山,只能靠辣椒面、棕背心、麻布片(文物)等物品御寒,以“寒风透骨凉,风凉血不凉”的豪迈气概,踏着积雪,互相拉着、拽着,深一脚浅一脚的艰难前行。就这样,一座又一座雪山被他们踩在脚下。然而也有许许多多的战士因累倒、冻僵,长眠于雪山上。据统计,红军在阿坝州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亚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8座雪山。

红军走过的草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三千五至四千米以上,气候甚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许多区域渺无人烟。部队进入草地后,几乎每天都有雨。雨水不仅淋透了战士们的衣衫,也淹没了部队前进的路线。有些地段,连续几十里水深没膝,使向导难以寻找过去游牧留下的痕迹,有的战士也因此偏离了部队路线,陷入沼泽而失去生命。面对大雨、冰雹,战士们连藏身之地也找不到。常常方向也难辨,有时艰难地行进了几小时,才发现又回到了原地。饥渴威胁着红军的生命,而高原的寒冷则削弱了红军的力量。八月的草地,白天最高温度可达30度,但是昼夜温差却在25度以上。白天紫外线灼伤皮肤,晚上冻得浑身发抖,战士们只能背靠背互相取暖。每当黑夜过去,宿营地便留下许多长眠的英灵。在革命信念的激励下,红军与大自然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

长征途中,特别是雪山草地,牺牲最多的便是担架员和炊事员,担架员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愿意放弃担架上的伤员,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却留给了自己。这是连环画《担架队员》。红军长征在阿坝地区,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粮食问题,阿坝州是地广人稀,物产缺乏的地方,当地的藏民在生活困难,粮食紧缺的情况下,也无私的支援了红军。这是红军在藏民家征集粮食的场景。各们领导,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藏族同胞带领红军走出水草地的场景。红军在阿坝地区,通司、向导在帮助红军战胜种种困难中,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的祖国日益富强,当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他们的名字。在这个专题中,展示了12名长征中牺牲的省军职以上领导干部(照),422名牺牲的营职以上干部(表),阿坝州籍红军烈士(表),以及长征中牺牲的成千上万的普通战士和无名英烈。他们用信念、热血和生命创造了历史伟业,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这里还介绍了长征途中的老红军、小红军、女红军及长征中的外国人,各位领导可以了解一下。

各位领导,小心台阶。在楼梯两侧是七副楠木题词,是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建碑时为碑园的题词。

景观《藏族妈妈》

现在看到的景观名为藏族阿妈,它反应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红四方面军只有十五、六岁的战士杨宗毅,随部队翻越党岭山时不幸病到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在一位藏族阿妈家里。在阿妈的细心照顾下他的病很快就好了,(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但是在这里却融汇了伟大的母爱)。因为在小红军离开的时候那位藏族阿妈把自己孩子脚上的唯一一双鞋脱下来送给了。母爱的伟大在于奉献,而谁家的阿妈不爱自家的孩子。

这里陈列了不同时期颁发的21枚功勋奖章。功勋奖章是军人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崇高荣誉。它见证着人民军队为创建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激励着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忘我奋斗。

第四部分 团结北上战顽敌 三支劲旅大会师

长征中,各路红军在战略上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共同北上。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照)。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将台堡(现属于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示意图)。这是各路红军长征的里程表及实力统计表(表),红一方面军25000里,红二方面军20000余里,红四方面军10000余里,红25军10000余里;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为65000里。

各位领导这是纪念馆最后一个展区,影评今日阿坝,它阿坝州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位的介绍了阿坝的发展。各位领导可以自行观看一下。这里介绍的是阿坝红色旧址和阿坝新风貌的一些照片。

各位领导,现在请随我继续参观外围景观,现在正对我们的团结胜利主碑此时显的更加雄伟壮观,他有一大奇观叫“金碑夕照”。在每个晴天的下午,当太阳从对面的龙头山缓缓落下时,由于阳光的照射,整个碑体发出耀眼的光芒,金光闪闪,极为壮观。这是在建碑前没有考虑到的,也是建碑史上的第一次,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

眼前这组单面浮雕,高3米,长9米,它与前面的三军铜像、断壁浮雕是一个整体。雕塑家们运用形象逼真的手法塑造了56位人物,生动地再现当年苏区人民支援红军,和红军被迫战略转移时,与苏区父老乡亲热情送别的场面。现在我们来到三军铜像。三位战士,背心而立,挥手告别,他们分别代表长征时的三大主力。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装束上来鉴别。各位领导请看,这位穿布鞋的战士,代表的是各方面条件最差的红一方面军。长途行军,连续作战,每天头上有几十架飞机轰炸侦察,地上有几百万敌军围追堵截,我们的红军却只开动自己的双脚,行军二万五千里。是长征中行程最长的红军部队。这位穿皮靴的战士代表的是条件最好的红四方面军,而这位穿布鞋的战士则代表的是条件介于一、四方面军之间的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的领导人之一贺龙当年就是两把菜刀闹革命,在这里将菜刀演变为大刀。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断壁浮雕,从上至下完全断开,正是雕塑家们别出心裁的表现手法,加重当年红军离开苏区时的被迫气氛和依依不舍的深情。你看,一边是苏区老百姓,手捧美食挥泪送别;一边是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挥手踏上远征。把两边合在一起又是一幅完整的画面。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表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艰苦历程的大型群雕,它是由四川美术学院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0位著名雕塑家的集体创作,是当前我国规模空前的现代群雕。它共有九个主题,十九位人物。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组名叫“开路先锋”,他是由彪悍的藏族向导和一名红军战士组成。他们身着披风,并肩抗着“马克辛”机枪,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们是长征中无数尖刀部队和侦察英雄的缩影。

这组叫“勇往直前”,由两名年龄不同、手握钢枪的红军战士组成,他们是无数浴血征战的红军英雄的缩影。

第三组叫“团结北上”, 由艰难跋涉的3名红军战士组成。三位红军战士代表了三个方面军。

这组叫“草地情深”,由一名骑着战马、怀抱婴儿的女红军和一位正送上酥油茶的藏族姑娘组成。在过草地的途中,一位红军的后代诞生了,面对巍巍雪山,茫茫草地,饥寒交迫,奶水枯竭,人马断粮,孩子怎能生存?妈妈的心在流泪、在滴血。忽然,一顶帐蓬在地平线上出现,一位美丽健壮的藏族姑娘跑来了,她迎接红军来到草地,为红军送来热腾腾的、香喷喷的奶茶。给孩子带来了生的希望,她用甘甜的乳汁喂养红军后代——祖国的未来。

这组叫“征途葬礼”,由一名肩挎钢枪、手捧鲜花的彝族战士(我们从他的发型可以看出是彝族战士)组成。此雕塑表现了长征过程中十分悲痛的场面。很多红军战士在牺牲的时候没有碑铭,有的只是青山埋忠骨。这组雕塑就作为我们后人对他们深情纪念的表达吧!

这一组是“前仆后继”,由一位老炊事班长,搀扶着一位受了伤的红军战士组成,表现了永不放弃,永不抛弃的革命传统精神。

这一座独立凝思的红军指挥员雕塑的名叫“回顾思考”。他望着前方,思考着过去的点点滴滴,红军长征一路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的艰苦过程,一路的心酸让这位红军指战员一路的沉思。

现在大家将看到的这组由5个人物组成的雕塑群,叫“山间小憩”。它是在充满硝烟的征途中,相对宁静的一刻。描述了红军战士稍事休息的生动场景。看这位指挥员,正在静思,似乎在总结上场战役成败的原因,又仿佛在考虑着下一步的计划。年长的战士坐下吸着当地自制的一种土烟,年轻一点的战士正利用这短短的休息时间,攀上悬崖峭壁,刻“红军万岁”的标语。石洞前一对青年红军,他们正说着悄悄话,谈论着理想、战斗和美好的明天。

最后一组叫“英灵会聚”,它在群雕的顶端,在彩云中一个个若隐的红军头像,它象征着红军战士的英灵与日月同辉,与大地共存,激励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努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酒海井红军纪念烈士碑位于篇2

《召夸烈士纪念碑》随想今天,站在这里,仰望碑上的名字,轻抚历史镌刻下的烙印,清风吹拂,翠柏肃穆,树影婆娑。一幕幕、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在眼前浮现,不断有人倒下、冲锋、倒下,但却无人退缩。是什么?让他们忘却家小、舍弃生命、埋骨他乡,用鲜血、用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忠诚,是人生理想,是信仰、是执着,更是母亲轻轻的叮咛,和祖国对我们无限的重托。从古至今,岳飞、韩信、袁崇焕,董存瑞、焦裕禄、孔繁森、王瑛,等等不正是带着心中那份信仰、那份期盼、那份执着,用行动甚至生命,去诠释人生价值、谱写千古绝唱吗?今天的和平安宁,正是先辈们用鲜血和身躯层层堆砌换来的。然而,“忠诚”二字,却被我们所抛弃,逐渐地远离我们而去。安于现状、工作应付了事,甚至出现追逐名利、腐化堕落,谈何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不够坚强,抵御不了腐朽思想的侵蚀?是不够执着,放弃了那些曾经许下的理想和抱负?还是不够热情,失去了对工作的态度和生活的信心?归根结底是思想失去控制、名利蒙蔽双眼、金钱束缚了双手。此刻,抚碑沉思,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发展激人奋进,展未来满怀豪情扬帆远航。战争造就革命烈士的勇敢与坚强,和平安宁提供我们学知识长才能的机遇。

酒海井红军纪念烈士碑位于篇3

烈士纪念碑前的感想

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一起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长城,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把满腔热血洒遍祖国大地。

你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的牺牲,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会有今天的和平环境,才会有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热爱祖国,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为国增光,为国添彩,共创美好的明天!

 

酒海井红军纪念烈士碑位于篇4

观梧州市革命烈士碑有感

火红的五月,阳光明媚,是出游的好日子,恰逢五一假期,闲来无事,便与几个朋友重游了梧州市河滨公园。虽说是故地重游,很多地方还是非常引人深思,令人颇有感悟的,尤其是那高高耸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让我再次对革命英雄们产生了敬畏之情,感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在五月暖阳的照耀下来到了河滨公园的革命烈士碑园,据了解,梧州市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5.33米,碑体坐落在一个长10米,宽10米,高1.7米的正方形碑座上。碑体上“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大字刚劲有力,彪炳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站在革命烈士碑下,我仿佛看见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英勇斗争。

据了解,梧州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7年,主要是为了纪念那些在中国共产党员领导下,为新中国的建立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而壮烈牺牲的梧州市革命烈士。其中有中共广西地委书记廖梦樵和地委组织部长黄士韬等19位同志,中共党员郭金水、李秀农、谭景韶及李素秋等13位同志。他们为了梧州市的解放事业,为了梧州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分别于1927年9月,1926年10月中旬,1927年10月7日或英勇就义或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梧州市今天的幸福安宁。

站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俯视梧州市那一栋栋高高耸立的高楼大厦,那川流不息的车辆,那在江面上缓缓前行的船只融汇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山城美景图。在看公园里,老人们在公园的树荫下聊天,打牌,锻炼身体,小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尽情的玩耍嬉戏,青年人也利用假期时间出门游玩观光,其乐融融。这些美丽的图景,这些幸福的生活,这些和谐的画面,都是我们的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

站在革命烈士碑前,我进一步明白了:梧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奋斗中,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宝贵的青春和生命,开创了梧州的新生和发展,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他们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一切的优秀品质,以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激发热情、凝聚力量,推动伟大的发展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与成功。

因此,每次站在巍巍屹立的革命烈士碑前,都有一种无上崇敬的感动涌上心头,都会受到英烈们那种高尚情感的熏陶。正是由于这种熏陶与感动,使我认识到英烈们对民族、国家的强烈的责任心,并懂得了不但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更要把这份爱国情感和责任心体现在我的生活中、行动中。

青山肃立,绿水常歌,我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们的光荣事迹,继承和传扬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是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酒海井红军纪念烈士碑位于篇5

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

晚上,我央求妈妈明天带我去凤凰山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带我去嘛!我会听话的,再说这可是我的暑假作业呢!”妈妈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同意带我去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天刚泛出鱼肚白,我第一个起床,爸爸妈妈都还在梦乡里呢!于是,我放声唱道: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一路上,我不停地问xx:

“凤凰山有哪些革命烈士的故事?”他们总说:

“到了再和你说吧!”

到了凤凰山脚,映入眼帘的就是苍翠欲滴的景色。长青树郁郁葱葱,象征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山上走去,在半山腰看见一块墓志,上面写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设背景——1927年桐庐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很多革命烈士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英烈不畏艰险,前仆后继。为了缅怀他们,因些建立了这座纪念碑。

走到山顶,我一眼就看见了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上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这些,爸爸给我讲了许多革命故事。我们一家环绕纪念碑一圈,仔细看着碑座底上的烈士姓名。我怀着崇警的心情向革命烈士敬了个队礼。

这次参观革命烈士纪念碑,给我上了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要向革命先烈学习他们面对困难,挺身而出的革命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烈士 红军 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