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心得】写公文要用点儿模糊语言 373 class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行笔之法 ●
写文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到纯熟后,纵笔所如,无非法者。”(清·吕潢《初月楼古文绪论》)
写公文要用点儿模糊语言
我们的生活领域、工作领域和科学领域,都有很多不肯定、不精确的模糊性现象。为了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和处理模糊信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模糊数学应运而生。
连最讲求精准、最擅长定量描述的数学都可以“模糊”,语言和文字的模糊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文语言总体上要求精准,一字一句都不能乱写,所谓“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但因为客观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模糊的成分。在公文写作中,还有一些“软性”工作没有必要作精确的定量要求,有的现象和问题也很难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为避免把话说满、说死,留有回旋的余地,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公文中运用一些界限不那么清晰的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是一种弹性语言,与精准语言相比,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权。在公文写作中,它与精准语言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具有精确语言所不能及的概括性强、含蓄委婉等优势。比如:“各级党组织”虽然是泛称,但从面上提要求的时候,没有必要说明从哪一级到哪一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相当长”起到了修饰和强调时间之长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虽然比具体的年月日要模糊,但有的数据随时都在变化,用大数、约数足以说明情况,与“到目前为止”匹配起来更能产生一种即时感、紧迫感;“全面加强”“明显提高”“重大突破”,这里面的副词虽然模糊却很简练。这样的表述,在公文中经常可以见到。
总体上看,公文中的模糊语言主要集中在时间状语、限制定语、程度副词上,集中在党建和宣传思想
工作等领域的软指标上。模糊不是稀里糊涂,也不是含糊其辞,而是一种刻意的约略、虚化,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尽管边界不那么清晰,并不影响意思表达,也不至于产生歧义。当然,需要作定量要求、用数字说话的时候,必须认真斟酌、仔细核对、务求精准。(752 字,写于 2016 年 6 月,2020 年4 月 6 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 要用 公文 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