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测试AB卷,第一单元,A卷

时间:2021-10-21 12:40:26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单元

 A A 卷

 1.下列加粗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寒 暄(xuān)

  银 镯子(zhuó)

 窈陷(yāo)

 间或一轮(jiàn) B. 拓片(tuò)

 谬种(miù)

  俨然(yǎn)

 少不 更事(gēng) C.倔 强(jiàng)

 草 窠(kē)

 负 疚(jiù)

 咀 嚼赏鉴(jué) D.牲 醴(lǐ)

  悚然(sǒng)

 胆 怯(què)

 沸反 盈天(yíng)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B.(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C.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D.“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4.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顶真) B.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揣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借代)

 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比喻) D.“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婉曲)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6.当学习《祝福》中有关鲁镇人对絮絮叨叨的祥林嫂态度的内容时,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请你读了这则故事后,写出老师通过这则故事所阐明的观点。(不超过 50 字)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猪,猪大声嚎叫,猛裂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猪的嚎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羊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7.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的句子相同。

 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文学家的鲁迅,__________;革命家的鲁迅,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 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滯。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嬾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故事,使全篇情节曲折有致,引人人胜。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 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 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 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 ”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 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 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 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一位中国老师带领学生合唱团赴英国莱高伦参加第 56 届国际音乐节比赛。参赛队都有很强的实力, 但只有前三名才能获奖。比赛结束,中国队获得第三名,但学生们很失落,哭成一片。而获得第九名的意大利队却在狂欢、祝贺,因为他们感觉今天在台上的演出没有出任何差错,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 项,“窃”读 yǎo;B 项,“拓”读 tà;D 项,“怯” 读 qiè。

 2.答案:C 解析:A 项,“开了裂”后面的分号应改为冒号,表示对前面内容的总结;B 项,三处顿号应改为逗号,这几个短语都是谓语;D 项,“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是插入语, 后面要用逗号。

 3.答案:A 解析:该题考核病句的辨析。B 项,主谓搭配不当,主干为“看吃相暴露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应删除“看”。C 项,句意重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删除其一即可。D 项,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开创”与宾语“成就”搭配不当,应将“开创”改为“取得”。

 4.答案:B 解析:B 项为比喻,不是借代。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B、C 两项中的“偏”字,很好地表现了刘姥姥对大观园中的物和事感到新奇时的惊讶。再根据后文“那笼子里黑老鸹了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中先说“长出凤头”后说“也会说话呢”的先后顺序,可以确定横线处当先说“变俊”,再说“也会说话了”。故选 C。

 6.答案:经历不同、命运不同的人,很难理解对方的感受,鲁镇的人不应幸灾乐祸,而应以关怀宽容的心态对待祥林嫂。

 解析:对比寓言中的看似相同遭遇背后决然不同的命运,透过现象洞察世事的本质。

 7.答案: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 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注意例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作为思想家的鲁迅给世人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所以下面要写的两个句子也应当注意例句所隐藏的要求。仿用句式要求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写,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本题属于嵌入式仿写,①注意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文保持一致。②注意仿写的句子在

 内容与逻辑关系上要与上下文保持协调。③注意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④注意修辞特点。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8.答案:(1)B;

 (2)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3)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1)“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反映出被困队员在强烈救人意念的驱动下迸发顽强的意志力;而“送瓜人在被闲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则反映出蒙古族同胞对基地试验队员的支持、救助,彰显的是热忱与善良。可见,两者说明的应是生命力的强大与人性的美好,而不是“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干告诉我们,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联系小说的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应当从情节安排、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来分析。在情节安排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沽。在主题表达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题干要求结合作品分析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 结尾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应多角度进行挖掘,联系小说的叙述角度、故事情节、主題思想及读者的阅读感受来分析。从叙述角度来看, 小说是以试验队员“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这一“美好的谜”应当不在“他”所见所知范围,不去叙写,就显得真实可信。从情节安排看,结局给出一个 “谜”,没有揭示谜底就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显得非常神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从读者角度看,读者是希望知道谜底的,而作者偏偏不揭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去想象,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9.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所述事件不算复杂,却耐人寻味, 折射出中外文化观、价值观的差异。“没获奖的团队在狂欢,而获奖的团队却沉浸在痛苦之中”,这个反常的现象隐含着以下一些矛盾:

 ①重外在评价与重事件本身;②看重结果与享受过程;③“第一”情结与尽志即美;④挑战对手与挑战自己;等等。

 对这种现象如何评价并没有固定的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可以肯定意大利队悦纳自我、享受过程的快乐哲学, 也可以反思中国人的“第一”情结、功利心态,还可以思考中西教育的差异,甚至还可以肯定中国人的取胜意识、精益精神。在立意时, 既可以兼顾双方,也可以侧重一方,只要在材料含意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最有话说的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即可。

相关热词搜索: 学年 必修 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