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依托教材读写结合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自评报告 一、对课题研究的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实行论证和反思。
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开发利用语文课堂读写结合随文练笔资源的途径和方法。1、创造性地使用好语文教材。2、挖掘语文课堂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学生普遍存有着怕写作文的现象,主要根源就在于学生不善于观察、词语积累贫乏、作文素材匮乏、教师在习作教学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等。我校生源中来自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及附近农村留守农民子女近一半。多数家长每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投入成本很低,学生平时可供阅读的书籍很少、知识面窄、眼界不宽,导致学生“不会作文”的现象就更普遍了。
为了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优化习作教学资源配置,提升习作教学效率,改变当前习作教学现状,培养教师开发利用课内外习作教学资源的意识和水平,在开发利用课内外习作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最终使学生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近一年中,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有效地开发教材中可贵的写作资源,通过注重语文课堂中隐含的习作教育资源,体现了教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智慧,更是教师对文本的一种深刻领悟。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了文章。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文本,从实
际出发,精心设计练习,充分开发写作资源,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氛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挖掘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教育资源得到有效体现,给学生打开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通过大面积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极大地补充,对语言的灵活使用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些变化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每单元的作文中,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初见成效。针对这个点,各年段学生习作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有话可说,有序地表达了。
通过生活化习作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注重课外、校外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水平,全方位地让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创作兴趣。
教师们开发利用习作教学资源的意识持续得到增强和提升。都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大语文观有了切身的感受,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表达。
作为行动研究的课题,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发现实际的研究价值和初期的没有差别。所以本课题所要研究问题对改进语文教学水平的实际作用和价值与课题实施初期的预想是一致的。
1、开发利用语文读写结合的途径和方法。(1)创造性地使用好语文教材。(2)挖掘语文课堂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2、开发利用其它习作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1)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2)开发利用小学生生活化习作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二、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结果实行论证和反思。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结果:
1、激发阅读兴趣 2、积累写作素材 3、激发写作兴趣 4、创设写作氛围 5、 指导写作技巧 6、培养写作习惯:善于观察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坚持写日记的习惯、阅读做笔记的习惯等)7、从小练笔到自由写作。
(二)实行论证反思:
课题实施初期,预设了研究结果,在近一年的实践研究中,对比预设的结果与过程性结果之间是没有差别。具体表现在:
1、通过这半年的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进一步证实了教师善于开发利用各种习作教学资源确实能够促动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创造性地使用好语文教材,利用好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中隐含的习作教育资源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读写结合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水平。
2、通过这半年的研究,老师们普遍地意识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对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性。学生要做到文思泉涌、提笔就能写出来除了有生活的积累、习作技巧的指导外,还得有语言的储备。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就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现在我们这项课题研究中关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研究展开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这得益于课题小组的精心组织和策划、组织课题组老师们认真学习新修订后的语文课标,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给学生推荐适合
各个年级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而且老师和学生都共读一本书,与学生一起交流读书感悟、体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一天天变得爱读书了,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下爱读书的氛围形成了,学生尝到了读书的甜头,谈吐、举止都变了,变得儒雅了。
3、通过半年的研究,基本形成学生对作文不再感到恐惧的心理。学生的习作兴趣比以前提升了,老师布置写观察日记或者小练笔、大作文等学生不再视为难事,而是提笔就写,每个班几乎都能按时按照老师布置的习作要求完成习作任务,老师们普遍感到学生的习作比以前有了质的提升,老师们对开发利用习作资源的意识增强了,随处就能挖掘到习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习作素材;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了。
(三)后期调整的一些措施和工作
1、需要给课题组提供理论支撑,除订阅习作理论书籍和报刊杂志,还应请学校教研室到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有效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还要选派课题组骨干到外面学习,开阔眼界。
2、以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教育资源为有效载体、以随文练笔为抓手,以学生生活化习作资源为源头活水,真正使习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策略进行推广,让学生大面积真正受益。
3、做好研讨的过程积累与反思,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材料。
4、重点抓好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炼。
(1)形成小学生优秀习作集(续写、扩写、补白、读后感、改写、仿写;)
(2)教师习作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经验论文汇编、课例设计汇编、教学反思汇编 。
三、对基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论证和反思。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这一课程教学资源。
(1)、阅读采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语言积累,获得阅读感受,开展读书笔记展示会等。
(2)、在阅读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以读促写,二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会写。如仿写、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掌握习作方法与习作技巧。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1)、丰富学生生活。开放课堂,开放校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生活,丰富生活储备,指导学生坚持写生活日记。(2)、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坚持做读书笔记,丰富语言储备。(3)、改进习作指导。寓习作指导于前期的活动之中,后移于习作评改之中,重在激活储备与强烈的表达欲望,创设特定的情境,为需而作。坚持现作后述,师生同作。
2、经验总结法。
通过组织实施、过程管理、阶段总结、结题报告、评审论证等形式进行课题研究的系统总结和全面总结,形成研究报告、教师优秀论文、优秀习作集等。
(三)论证反思:课题预设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一年就是按照这一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的,不再做任何调整, 四、存在问题 1、本课题从申报到立项、开题、实施的第一年都在低段语文组,今年下半年语文组成员由于年级升迁变动,课题组负责人又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调整。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组立足本校实际对课题研究的问题做了调整,把 “随文练笔”作为库尔勒市九小此项课题研究的有效抓手来做。此安排也得到了校领导和教务处、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自此重新变更了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韩雪峰 黄江虹 杨艳霞 海燕 屈丹丹 祖丽皮耶等 课题实施过程中:1、开发利用语文课堂习作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方法。(1)创造性地使用好语文教材(2)挖掘语文课堂中隐含的教育资源
2、由于前期课题的实施内容太广,缺乏条理性和侧重点,所以在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效果不明显,有点胡子、眉毛一起抓的现象。
3、教师的教学理论不足,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任何一项课题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支撑,我们缺乏系统的有效教学教育理论书籍,所以致使课题研究的理论高度不够。
五、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开发习作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一)、关于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关注语文课堂教育资源的研究
进展情况: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开发语文教材中提供的教学资源,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创新能力,尽情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进行个性写作,就是对课文的“二次创作”,指导学生的习作技巧。课题组成员在近一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凭借教材,对习作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成果有目共睹。
1、标点补充,深化理解,升华情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多处运用了省略号,同样的符号但蕴涵的内容却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省略号这一习作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进行阅读补充,利于阅读的深化。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课,其中描写网站内容丰富一句中就运用了省略号,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除文中列举的网站内容,再说说还有那些网站内容?学生争先恐后一个接着一个的补充,他们虽然年纪小,了解的网络知识还不少,补充内容超出我的想象,我及时点拨:“网站里面有如此丰富的内容,你认为用课文中那一个词来形容最准确?”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应有尽有。”“应有尽有”一词老师不再做任何解释,学生已经非常明白了。在补充网站内容的过程中不仅使平时爱积累的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使一些网络知识欠缺的孩子得到知识的添补,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借此机会布置一篇习作《我的电脑》,第二天展示时发现学生不仅写了对电脑的喜爱和如何使用既带来的方便,同时也表达了父母对他们使用电脑的制约的苦闷。
2、补充情节,扩充延伸,丰富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捕捉、挖掘情节中的写作资源,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寓言故事《惊弓之鸟》中,“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只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利用此处教材留有的写作资源,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精心设计的习作训练作业纸,一只从远处慢慢飞来的大雁下面是醒目的文字, “当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时,会怎么想?”让同学们当一回大雁,替它说说心里话。精美的作业纸激发了学生写作欲望,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一个学生写到:“哎呀,糟糕,我前几天刚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有好,怎么又有人来射我啊,不行,我得想办法赶紧逃,对了,往高处飞,箭就射不到了。” 另一个学生写到:“不好,前几天我中了一箭,之前听到的不就是这样的声音吗?快逃,往高处飞。”还有一个学生写到:“坏事了,这不是射箭的声音吗?前几天刚受过箭伤,伤口还没有好,千万不能再中箭,那会没命的,往高处飞应该会躲过这一箭的。”……抓住“心理活动”让学生写下来再交流、评议、补充,学生把此时大雁紧张、害怕的心情、面临的危险、逃命的办法通过想象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从孩子们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从内心为大雁处于危险的境地而着急、担忧,为大雁如何逃生想办法,可是事与愿违,因此,他们迫切想了解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这样既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又能帮助学生挖掘课文内容,丰富文本的内
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习下文作了铺垫。
3、扩充补写,挖掘情感,丰满形象。
文中的习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训练空间,抓住文本的空白,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合理大胆地想象,自由充分地倾吐,能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扎实而精彩的训练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充满着幸福愉快。讲授《燕子专列》一课时,课文中只有一句话“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作者没有做具体描述,就是文章的留给学生的一个习作资源。我便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做一回编剧,想象小贝蒂听到广播后是怎样冒着寒冷、顶着大雪寻找冻僵的燕子的?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王乐涵第一个朗读她的补白:“小姑娘贝蒂和爸爸、妈妈一起在皑皑白雪中寻找冻僵的燕子,她深一脚、浅一脚,脸冻的通红,手冻的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哎,那棵大树下有个小黑点,赶紧走过去,扒开积雪,是一只小燕子,贝蒂急忙搂在怀里给它温暖。贝蒂又在石缝里、枯草边一天救了十几只燕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另一个同学高高举起小手说:“贝蒂一天救了十几只燕子,两只手怎么能拿的下呢?贝蒂出门的时候特别细心,还带了一个小竹筐。”李阳同学着急地:“那么冷的天,把冻僵的燕子放在竹筐里还是很冷,应该给小燕子盖个小棉被,小燕子不是马上得到温暖了吗?”马浩又补充说:“这时的燕子又冷又饿,小燕子得到温暖后醒来肯定很饿,应该在竹筐里放点吃的。小燕子暖和了、吃饱了身体一定恢复得很快。”看,孩子们想得多周到呀,孩子们怀着一颗爱心,描绘着
贝蒂具体救助燕子的过程,言语之间流露出的着急不正是爱心的表现吗?接着针对“贝蒂会到哪里寻找,怎样寻找”展开讨论,孩子们想方设法的让小燕子得到最完美地救助,在说的基础上奋笔疾书,与平时的作文相比,解决了无话可写的麻烦,而且想象合理,语句通顺。因此,文本补白是说写训练的最佳材料。与此同时,恰当的补白对揭示小贝蒂关爱小动物的品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挖掘教材的写作资源使文本内容更加完整,实现对文本的充实,让人物更丰满,升华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文本产生共鸣。
4、结尾续写,拓宽思维,充实文本。
利用文中言尽而意无穷,留有想象空间的空白之...
相关热词搜索: 读写 课题研究 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