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公元前 8 世纪起,希腊出现了持续两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殖民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土地,共同参与新国家的管理。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推动小农经济的复苏
B.导致城邦制度的建立
C.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
D.确立希腊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3.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我们不能通过元老院抑或公民大会的命令来驱逐它,我们无须诉诸任何人来确定和解释它;谁若违背之,哪怕他逃避了对他的行为做出的其他相应惩罚,也将受到最严厉的处罚。”说明当时罗马(
)
A.法律极其复杂严苛
B.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C.法律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D.法律由权威法学家解释
4.有学者认为:(古希腊)“智者”及其引领的思想运动最大的成果,就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认识到了人作为文明创造主体的伟大力量,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西方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智者学派的哪一核心主张(
)
A.万物是由水形成的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5.在马克思看来,(罗马)法作为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定社会关系相互关联。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如此,法便成为特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含蓄的反映“事实”。这表明他认为(
)
A.罗马法是凌驾社会具体存在形态下的产物
B.罗马法在特定社会阶段,可维系社会稳定
C.罗马法具有时代性,并体现一定阶级属性
D.罗马法可随时代发展完善,实现其约束力
6.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
①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②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
③古代各个文明完全独立发展
④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按照希腊人的观念,即使城邦参加了某个“帝国”,它还是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和法庭,它仍是一个独立的城邦。由此可见,古希腊的城邦(
)
A.常常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帝国”
B.容易丧失独立地位而沦为附庸
C.具有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的特点
D.在政治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
8.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
)
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
9.公元 212 年颁布的《安东尼努斯敕令》中说到:“赐寰宇黎庶罗马公民权,……一旦寰宇黎庶具享公民之权,罗马之伟大远胜海外诸邦,荣耀亦弗先祖可比肩。”该敕令的颁布是为了(
)
A.扩大罗马统治的疆域
B.强化国家民族认同
C.巩固罗马共和国统治
D.实现帝国居民平等
10.有人评价屋大维说“他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
A.罗马城址是屋大维发现的,富丽堂皇的罗马城也是屋大维修筑的
B.屋大维凭借武力攻占了罗马古城,用大理石代替了砖瓦结构的建筑
C.肯定了屋大维结束罗马数十年内乱,确立了帝国体制并带来了繁荣
D.屋大维夺取政权以后,出于独裁统治需要把罗马城建成了军事要塞
11.“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对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 (
)
A.农业革命的完成和发展导致了文明的出现
B.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
C.社会制度的变化引发了文明的出现
D.文明的出现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12.据统计,1 世纪时,罗马全年娱乐日为 66 天;2 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 123 天;4 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 175 天。在娱乐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骑术等活动的费用皆由国库支出。这段材料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
)
A.农业发展的落后 B.工商业出现大衰退
C.统治者奢侈腐化 D.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13.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多种符号,下图展示的是其中部分符号。这些符号的出现表明(
)
A.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诞生
B.古代人们已有了强烈的审美意识
C.先民已通过固定方式进行表达
D.二里头时期中国文明达到顶峰
14.世界上最早培育出玉米的地区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中南美洲 D.南亚
15.公元前 4 世纪晚期,灭亡波斯帝国的是(
)
A.赫梯帝国
B.埃及新王国
C.亚述帝国
D.马其顿王国
16.古代希腊在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方面都为世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就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
)
A.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模式
C.人民绝对平等的理念
D.民主机构运作的体系
17.约公元前 2378 年,苏美尔拉格什城邦的国王乌鲁卡基那开始推行社会改革。他采取措施,壮大公民队伍,使许多失去公民权的平民重新恢复公民身份。其做法(
)
A.推进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B.削弱了贵族的专制统治
C.打击了宗教阶层的社会势力
D.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
18.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字母文字具有书写简捷、易于记忆等优点,逐渐流行开来。字母文字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
出来的字母是(
)
A.腓尼基字母
B.印度字母
C.阿拉马字母
D.拉丁字母
19.与其他文明相比,希腊保留城邦小国林立的局面时间很长,而且是在这种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的繁荣昌盛的高峰。这说明城邦 (
)
A.具有独立自主特征
B.最终演变为大国
C.有利于文明的发展
D.促成了民主政治
20.“国家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而结成的。国家维护一切缔约者的自由、平等、生命、财产,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个观点(
)
A.揭示了国家的历史起源
B.揭示了所有国家的共同职能
C.确认了公民在国家中的真实地位
D.掩盖了国家的阶级性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述人大约在公元前 3000 年以后,在底格里斯河西岸,以亚述城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城邦,开始了早期亚述(约公元前 3000—公元前 1500 年)的历史。最初,亚述城邦还实行同苏美尔类似的制度,国王掌管宗教和神庙,长老会议权力较大。至阿卡德时期,王权才渐趋强大。到国王沙马什阿达德一世(约公元前 1815—公元前 1783 年在位)时,开始向外扩张。他自称“四方之王”,勒石于大海(地中海)之滨,埃什努那、马里皆表臣服,汉谟拉比在位初年亦向亚述表示归顺,后来才打败沙马什阿达德的儿子。此后,亚述的势力长期局限于两河北部一隅之地,且受到西亚中部胡里特人的国家米坦尼的辖制,(亚述)为其藩属长达百余年。
——徐继素、陈君慧《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早期亚述时期西亚地区的特征以及早期亚述在政治制度上效仿的对象。
(2)根据材料,指出早期亚述制度上的变化,并说明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中海宛如一个水槽镶嵌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人戏称它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她浸润过许多古老的文明。地中海的地理意义在于它将欧洲和非洲分隔开来;就文明的传承而言,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文明奠定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基础。
(1)地中海“浸润”过哪些古老的文明?
(2)造成地中海区域早期文明呈现不同特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古代地中海文明在哪些方面“奠定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基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在希腊的大规模海外殖民运动下,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建立,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土地,共同参与新国家的管理,这对希腊本土城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故 C 项正确;古代希腊工商业发达,A 项错误;城邦制度的建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殖民建立的城邦对本土城邦的影响,与希腊在地中海的海上地位无关,D项错误。
2.B 【解析】
根据题干中“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可知这是通过暴力冲突的方式实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可知这是通过和平交流的方式实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故选 B 项;题干中所述及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表明这种文明之间的交融是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进行,而不是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排除 A 项;题干中所述及的“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可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方式是丝绸之路,而在该选项中没有涉及这一方式,排除 C 项;题干中的设问是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方式,而不是依靠力量,排除 D项。
3.B 【解析】
材料表现的法律的地位,并未体现出当时罗马法律复杂严苛,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没有任何权力可以超过它,因此法律至上,故 B 项正确;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并非代表所有人的利益,故 C 项错误;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无需诉诸任何人来确定和解释他,故 D项错误。
4.B 【解析】
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故选 B 项;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命题是在智者学派之前,排除 A 项;“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提出的,他不属于智者学派,排除 C 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也不是智者学派,排除 D项。
5.C 【解析】
根据题干“法便成为特定生产关系这个‘真实’表面的‘面具’,只能含蓄的反映‘事实’”可知,罗马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选 C 项;根据题干“在特定的社会阶段,法很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可知,罗马法不一定能够反映社会的具体存在形态,排除 A 项;题干没有反映罗马法在特定社会阶段具有维系社会稳定作用的信息,排除 B 项;题干仅反映了罗马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没有涉及其发展与完善,排除 D项。
6.B 【解析】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各具特色,呈现多元特征,故①正确;从区域范围的变化可以看出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故②正确;古代各个文明并非完全独立发展的,中国与两河流域早就有交流,故③错误;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如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故④正确;选择 B 项符合题意。
7.D 【解析】
根据材料“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议事会、执政官和法庭,它仍是一个独立的城邦”可知古希腊城邦在政治上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性,A 项错误,D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城邦参加了某个‘帝国’”,而非依附大国,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城邦的面积和人口问题,C 项排除。
8.C 【解析】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最初都是民众口头创作,后经世代流传,增补润色,逐渐定型。史诗的内容虽然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以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材料中的观点为,只有阅读过《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表明他肯定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史学价值。故选 C 项。
9.B 【解析】
题干中敕令提及百姓享有公民权后,则罗马将比海外诸邦更伟大,荣耀也超过先辈,该敕令有利于公民认同罗马帝国,故选 B 项;公元 2 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就已经地跨三洲、水兼四海了,此时重心是整合庞大的帝国,排除 A 项;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排除 C 项;罗马帝国是奴隶制国家,奴隶遭到奴隶主的残酷剥削,排除 D项。
10.C
【解析】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制的创始人,公元前 1 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他因功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故应选 C。
11.D 【解析】
由“驯化动植物”“农业革命”“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可知,反映出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进步共同作用,导致了文明的产生,故 D正确;文明的出现不仅是农业革命的结果,故 A 错误;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都只是材料的一部分内容,不是最全面的理解,故 B、C 错误。
12.C 【解析】
材料信息涉及娱乐日时间增加和活动费用支出,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是统治者奢侈腐化,故 C 项正确。
13.C 【解...
相关热词搜索: 学年 纲要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