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说很充分,却受宪政原则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产生出我们生活中的事务秩序。该历史学家旨在说明英国政治(
)
A.在历史传统中创新
B.国王的权力不断削弱
C.保留了贵族和君主
D.首创了近代议会制度
2.下表为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情况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 年
99
11 600
7 954
1879 年
187
42 000
51 937
A.俄国农奴制的优越性
B.农奴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C.俄国实现了近代化
D.战争促进了俄国工业发展
3.下面漫画想象了 19 世纪 60 年代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他们都对本国的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据此推断,他们两人最有可能来自(
)。
A.英国、法国 B.美国、法国
C.美国、俄国 D.俄国、日本
4.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的规则下,《圣经》不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这说明牛顿力学(
)。
A.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形成 B.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C.否定了传统的文化体系 D.加速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5.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偶像来崇拜的。两者(
)。
A.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B.都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C.都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
D.都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6.英国议会策划了推翻詹姆士二世统治的政变,1689 年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权,创造出近乎完美的政治设计。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以暴力完成政权更迭
B.国王的权力被完全剥夺
C.兼顾新旧势力的利益
D.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政
7.14 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 16世纪,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该变化说明人文主义日益(
)
A.减少传统约束
B.融入市井生活
C.助推商品经济
D.推动物质追求
8.米开朗基罗早年进入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学习,来到罗马后,他创作了《哀悼基督》,又接受教皇的邀请,创作了《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其中《创世纪》表现了人的勇敢、坚毅、智慧以及创造力和互助精神。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美第奇家族积极资助文艺活动
②《哀悼基督》是为皮提宫雕刻的大理石雕像
③《最后的审判》是为教皇的私人礼拜堂雕刻的壁画
④《创世纪》以宗教形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句话中“大兴土木”的含义是(
)
A.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B.批判神权统治
C.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D.宣扬人性解放
10.下表是 1787 年 5 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 1787 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
代表
土地
投机者
高利
贷者
工商航
运者
持大量
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的矛盾
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11.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这体现了(
)
A.公平原则
B.自由精神
C.妥协精神
D.民主原则
12.中世纪画家创作圣母像往往以想象中的形象为模本,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却以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为原型。这一变化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
)
A.现实主义绘画成为风尚
B.宗教色彩日益淡化
C.人的主观想象受到限制
D.审美观念逐渐世俗化
13.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哪场战役后英国议会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
A.马斯顿荒原战役
B.萨拉托加大捷
C.厄其山战役
D.纳西比战役
14.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
)
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15.《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16.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通过“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进入文明开化之域”,实现了国家富强。据此推知,明治政府(
)
A.重视教育
B.废藩置县
C.实行征兵制
D.允许土地买卖
17.列宁说:“如果总的看 1861 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由资产阶级主导并完成
B.是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彻底变革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18.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
)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19.下列关于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说法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①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④拿破仑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权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0.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观察下图,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伽利略做过实验的比萨斜塔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
A.重视对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
B.重视实用性,应用性强
C.重视实验、观察的研究方法
D.重视经验轻视理论研究
二、非选择题 2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据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材料二 下面为中世纪绘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2)中世纪绘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呈现出哪些不同的特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大约在 1660—1789 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美]伯恩斯等《西方文明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根据材料“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产生出我们生活中的事务秩序”,可知英国政治在历史传统中创新,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老的英国政体是有限君主制类型,不能体现国王权力不断削弱,故 B 项错误;材料说明英国的政治是继承发展了古老英国的有限君主制类型,并未反映保留了贵族和君主,故 C 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有关君主的制度,不能体现首创议会制度,故 D项错误。
2.B 【解析】
从表格中提到的时间及数据的变化,可以判定这是 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生产快速
发展的状况,故 B 项正确。
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国开展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核心措施是废除农奴制,这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林肯和亚历山大二世这两位国家元首在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他们都对本国的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故本题答案为 C 项。
4.B 【解析】
牛顿主张理性,认为理性的分析和推理才是获得知识的正确道路,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故选 B项。
5.B 【解析】
哥白尼的革命改变了传统的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冲击了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康德宣传人的理性,进一步肯定人的地位和作用,也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故选 B 项;二者对人的地位的认识都是正确的,都有利于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所以对立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 A 项;哥白尼的“日心说”不科学,排除 C 项;康德的理论主要是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不是动摇中世纪神学的统治,排除 D项。
6.C 7.B 【解析】
题干述及了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在 14 世纪所创作的作品是“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到 16 世纪时,变为“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这种变化体现了人文主义从社会上层下移到普通市民,故选 B 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14 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的作品大都“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这主要是因为 14 世纪时,意大利时局动荡,其作品不得不在追求新价值时寻找安全的遮挡形式来掩盖其过于激进的锋芒,而且此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还需要借助宗教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主张,选项中的“减少传统约束”只能解释 14 世纪时作家所创作的作品背景,排除 A 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意大利商品经济的发展,才会出现文艺复兴这一思想解放运动,不是文艺复兴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C 项;文艺复兴主张反对教会所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但这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 D项。
8.D 【解析】
根据材料“进入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学习”可知,美第奇家族出资开办“自由美术学校”,积极资助文艺活动,故①正确;《哀悼基督》是米开朗
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选项表述错误,故②错误;根据所学,《最后的审判》是受命于罗马教宗儒略二世为西斯廷教堂绘制的一幅巨型祭台圣像画,故③正确;根据材料中“《创世纪》表现了人的勇敢、坚毅、智慧以及创造力和互助精神”结合所学《创世纪》是九幅宗教题材的壁画,而又表现了人的勇敢、坚毅、智慧等优点,以宗教形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故④正确;选择 D项符合题意。
9.A 【解析】
题干中启蒙运动“大兴土木”,是指建立新的社会构想——理性王国,创立民主法治社会,故 A 项正确;批判神权统治仍然属于“清理了场地”,故 B 项错误;建设工业文明国家是工业革命的要求,工业革命发生在启蒙运动之后,故 C 项错误;宣扬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的表现,启蒙运动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故 D项错误。
10.C 【解析】
材料中制宪会议的参会者组成不属于社会阶层的划分,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制宪会议参会者中奴隶主的存在,不能体现人人平等观念,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制宪会议的参会者组成属于不同利益集团,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相互妥协,最终通过了 1787 年宪法,故 C 项正确;制宪会议的参会者中奴隶主的存在,不能体现天赋人权学说,故 D项错误。
11.C 【解析】
根据“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体现出各方互相让步的妥协精神,故 C 正确。
12.D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世纪画家创作圣母像往往以想象中的形象为模本”“文艺复兴时期却以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为原型”,这一变化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世俗化,D 项正确。现实主义绘画是 19 世纪中期出现的,故 A 项排除;文艺复兴时期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B 项说法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 C 项。
13.A 【解析】
在 1644 年 7 月发生的马斯顿荒原战役中,代表英国议会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溃了王党军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础。
14.C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反对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宗教改革反对欧洲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
相关热词搜索: 学年 纲要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