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江苏省江阴市澄江片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2021-10-21 11:37:46 来源:网友投稿

 江阴市澄江片区 2020-2021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语文试卷 (满分 11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 3 8 分)

 1.根据课文默写。(8 分)

 ①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②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

 。

 (韩愈《晚春》)

 ④此夜曲中闻折柳,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

 ,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⑥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⑦《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诗人对故乡魂牵梦萦的句子是: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①哀 dào

 ②取 dì

  ③妇 rú 皆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然....,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

 B、为了揭开“天书”神秘的面纱,林国恩近 9 年来可谓沥尽心血....。

 C、在此次贫困帮扶活动中,我市涌现出 50 多位先进单位和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D、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察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4.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

 D、《老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杨绛通过回忆与老王交往的片段,凸现了孤苦的老王的淳朴善良品质。作者讴歌了人性美,表达了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也传达了对自身的反省。

 5.下列加点字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么..地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A、介词

 连词

 形容词

 B、动词

  叹词

 副词 C、介词

 连词

 副词

 D、动词

  连词

 形容词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公路网规划的颁布实施,江苏省大约 53%左右的省道已上升为国道。

 B、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新冠疫情不再扩散。

 C、不少学生存在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记住了前面知识,又忘了后面知识。

 D、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7.阅读《朝花夕拾》文段,回答问题。(4 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选文中的“她”是“我”的保姆

  (姓名)(1 分)

 (2)说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8.阅读《骆驼祥子》文段,回答问题。(11 分)

  〖甲〗他认识那些桌椅,可是对火炉,菜案,与鸡毛掸子,又觉得生疏。新旧的器物合在一处,使他想起过去,又担心将来。一切任人摆布,他自己既象个旧的,又象是个新的,一个什么摆设,什么奇怪的东西;他不认识了自己。他想不起哭,他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脚在这小而暖的屋中活动着,象小木笼里一只大兔子,眼睛红红的看着外边,看着里边,空有能飞跑的腿,跑不出去!A 穿着红袄,脸上抹着白粉与胭脂,眼睛溜着他。他不敢正眼看她。

 ……

 他一气走回来,进了屋门,大概也就刚交十一点钟。A 已把午饭作好:馏的馒头,熬白菜加肉丸子,一碟虎皮冻,一碟酱萝卜。别的都已摆好,只有白菜还在火上煨着,发出些极美的香味。她已把红袄脱去,又穿上平日的棉裤棉袄,头上可是戴着一小朵绒作的红花,花上还有个小金纸的元宝。祥子看了她一眼,她不象个新妇。她的一举一动都象个多年的媳妇,麻利,老到,还带着点自得的劲儿。虽然不象个新妇,可是到底使他觉出一点新的什么来;她作饭,收拾屋子;屋子里那点香味,暖气,都是他所未曾经验过的。不管她怎样,他觉得自己是有了家。一个家总有它的可爱处。他不知怎样好了.......。

  〖乙〗祥子的心要跳出来,一直飞到空中去,与白鸽们一同去盘旋!什么都有了,在几

 句话里美满的解决了一切,想也没想到呀!看这个天,多么晴爽干燥,正象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他似乎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晴。为更实际的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他扯开大步,去找 B 。心中已看见了那个杂院,那间小屋,与他心爱的人;只差着一对翅膀把他一下送到那里。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

 (1)选文中的 A、B 分别是谁?(2 分)

  (2)选文乙中“人遇到喜事”,喜事指什么?(2 分)

  (3)请从修辞角度给选文甲中的划线句做批注。(3 分)

 他想不起哭,他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脚在这小而暖的屋中活动着,象小木笼里一只大兔子,眼睛红红的看着外边,看着里边,空有能飞跑的腿,跑不出去!

  (4)看到收拾好的屋子和做好的饭菜,祥子为何却“不知怎么好了”?(2 分)

  (5)联系《骆驼祥子》的相关情节,谈谈 B 的死对祥子产生的影响。(2 分)

  二、阅读与赏析(2 32 分)

 (一)课外古诗赏析(6 分)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 荡桨向临圻 ② 。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②临圻:临近曲岸的地方。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9.试分析首句的作用。(3 分)

 10.三、四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二)课外文言文(12 分)

 年羹尧① 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 ,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 ③ 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 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 分)

 ①军中不解其故.

  ②忽闻.疾风西来

 ③是.飞鸟振羽声也

  ④此去.西南十里

 12.下列各句中“之”与例句“必有惊之者”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久之,目似瞑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又数刀毙之

  D.宋之丁氏

 13.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4.翻译下列句子。(2 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三)课外记叙文阅读(14 分)

 世界还很年轻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跟亲戚们打听种棉花的

 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的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

 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时,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改编自《中学生阅读》2018 年第 7 期)

 15.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有哪些?(4 分)

 ...

相关热词搜索: 澄江 江阴市 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