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系列-花类选文5

时间:2021-10-21 11:34:44 来源:网友投稿

  2021 中考语文阅读系列——花类选文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芦花荡》节选 (孙犁)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

 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体裁是小说,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了外貌、动作、

 神态等描写方法。

 B.第⑥段中“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C.第⑤段交代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D.第④段中“张皇失措”一词写出了老头子见到鬼子们追过来时害怕的样子。

 (2)选文主要表现了老头子哪些性格特点?请写出其中两点并简要分析。

 (3)寓情于景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下面两处景物描写分别烘托了老头子的什么心情?请简要说明。

 ①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②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答案: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C.正确。

 D.错误,第④段中“张皇失措”,是老头子故意装出的样子,以引诱鬼子上当。

 故选:D。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关键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文章节选了“老头子”为女孩报仇的故事,通过“老头子”精心安排,以莲蓬诱敌,将鬼子带入事先设好的陷阱,可知“老头子”十分聪明机智;“老头子”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武器,孤身对抗鬼子,却能够不急不躁,可见“老头子”十分勇敢;“老头子”为女孩报仇,甘于置身险境对抗鬼子,可见“老头子”爱憎分明,是具有爱国情怀的老英雄。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分析。①“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用水面的平静,来衬托老头子与日本鬼子巧妙周旋时的不慌不忙,表现了他内心的从容、镇定。②“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是对“老头子”报仇后,苇塘里芦花的描写,“芦花”像“展开的丝绒,迎风飘撒”,写出了芦花的美丽样子,衬托出“老头子”报仇后心情的舒畅。

 答案:

 (1)D (2)机智勇敢: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巧妙地设下圈套打败了十几个日本鬼子。爱憎分明:对同胞充满挚爱,替女孩子报仇;对日本鬼子恨得咬牙切齿,诱鬼子上钩,用竹篙痛

 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3)①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与鬼子周旋时平定、从容的心情。

 ②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替女孩子报仇后(痛打鬼子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 (3)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 (4)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又数刀毙之(《狼》)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1)相通 (2)邀请 (3)依靠 (4)离开

 18.D(代词。A.结构助词;B.助词;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9.(1)(他们)自己说祖先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20.甲文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乙文段画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6—9 题(12 分)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 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B. 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C. 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

 D. 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

 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

 9.作者借甲诗表达对_________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______。(3 分)

  答案:

  6.B

 7.(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8.

 A

 9.宁静淡泊的田园

  和平安宁

  不满。

相关热词搜索: 选文 年中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