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易经证释,益卦

时间:2021-10-21 11:00:28 来源:网友投稿

 易经证释 益卦

  孔子《宣圣讲义》

  益与损往来皆三阴三阳。其义互见损卦中。损以下三爻。损而成上爻之阳。益则以上四爻。损而初爻之阳。是二卦皆一损一益。

  惟损下以益上。与损上以益下殊。则两卦之名。由于爻之互易。损以三益上。益以四益初;是损由下而上。至上则极。益则由上而下。至初则反为始。

  故损道易穷。而益道无强。此卦名各殊也。卦由初始至上终。损自三损以为上。是自穷也。益则自四损以为初。是自生也。

  穷则变。生则成。二者含消息之数。有穷通之分。本变化之机。着升降之理。损以艮止。而合兑悦。柔与刚应。其行宜退。益以巽顺。而合震动。阴与阳谐。其行宜进。

  传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行万物者。莫疾乎风。雷风相博。为天下之至速者。合而为益。可见之其行之无阻矣。

  益与恒同体。恒杂而者。其义为久。久必不变。雷风皆善变。何以合为恒。反以不变称。此义已见恒卦。则以变之至易。其极必反。是变为体。不变为用。故恒以久名。而不违于风雷之用。

  至于益卦。不以恒称。而取有加已之益为名。是则纯本风雷之志。而昭其动扬之情也。盖恒卦。雷发于地。风行于天。互易其居。遂相擎制。难尽其用。故善动变者。反以恒久名。

  若益则雷在下。风在上。雷以振之。风以散之。相得益彰。其功愈大。上下相应。刚柔相承。二气同升。两情遂翕。故风雷益。最善于动变之象。与雷风恒异矣。

  可见位之上下。所关不亦大哉。比如山泽损与泽山咸。一则以男女善感而易合。一则以刚柔相制而无家。其异同。亦自其上下易位辨之也。损之与益。咸之与恒。皆相往来。而其用相成。咸后有恒。损后有益。皆数所必至。理所必呈。不独卦爻之相应也。

  由卦爻言。一阴一阳。一匹一敌。各有所象。非可用也。损之与益。虽皆乾包坤。而互各异。虽皆三阴三阳。而内外正位各殊。损下之兑。一阴一阳。中互地雷复。益下之震。仅初爻一阳。中互山地剥。是其异者一。

  损上艮下兑。五为柔。而二为刚。内外正位互失。益上巽下震。九五六二。恰孚内外正位。

 此其异者二。损下卦多阳。上卦多阴。阴主降。阳主升。是以行宜而戾于守。

  益以上多阳。下多阴。则宜于守。亦利于行。此其异者三。故损益之道。有宜于主。有宜于宾。有利于行。有利于止。其德有变有不变。其志有从有违。其情有谐有否。其物有盛有衰。盖皆以时为主。故损益皆时也。

  传曰。伏羲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禾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又曰益以兴利。可见益卦之用。在乎利民。而卦爻之象。受震巽之合。二者皆木。木主生利。上古利用阜生之道。首法诸益。而农为最。农以树芑谷物。收获粒民。亦木类也。而农用器具。尤有资于木。盖尚无金铁也。

  震为东方卦。主天下之春。草木先生。巽为柔木。草谷之属。皆秉天地生机。繁育无已。圣人因之。以为民食用。此益卦兴利之功。不独为宜于行已也。益一阳在初。奋生之气。超越群阴。上接九五。上九。二阳。成天道大生之用。为人类长育之原。故曰益。言有益于天下也。

  损上以益下。犹伐木耒耜之例。推尽其利而已。是损亦益也。卦由否变来。否之不通。变而为益。乃亨利天下。天道下济之象。九五六二。内外正位。有如明主当国。德政及民。无不生成。无不乐育。此益之义。言无所不益也。

  益字之形。下为皿。有所盛也。上若坎卦之象。坎水为天一始生。万物生化之本也。亦象皿中所盛之物。如农人三时勤苦。乃亦有秋乐丰洁。以享以宴之意。而卦名乃假之。以昭其用焉。

  益之与损原相反。益之所利者如此则损之所害者可知。易教在示人以趋避。知损之害。则先自损。自能免害。故曰损以远害。而损彖辞二簋之享。亦可见其与益之丰备。大相悬殊。此则人道之用损。志惟在于远害,而于益。则志在于兴利。利害之别。既损益之分。读者宜深思之。

  益卦以巽震两卦皆木。木主东方。于时为春。震实司之。而巽为对应。如艮之与坤。同为土也。巽柔而震刚。先天为长男长女。实乾坤之初变。交则变。变而相匹。其主爻皆在下。既初爻也。今合为益。

  则震之主爻为初。巽之主爻为四。初九六四。一刚一柔。一内一外。而为益卦交易之爻。以原九四。易而益于初。是全卦大用即在初四两爻。而阳为主。初爻实主之。然易卦向以初上两爻不用。故在内以二为正位。在外以五为正位。是以主爻在初或上。而其受用仍属二或五。

  如损受益之位本属上九。而十朋之龟。元吉之占。仍在六五。而释文明示为自上佑也。则以

 受益者原上爻。今佑而移于五。益卦亦然。全卦主爻在初。而十朋之龟。求贞之吉。乃属六二。亦以二代初为主。明上卦所益。虽属下之初。而六二以正位受之。此二五正位。为凡卦之主。虽主爻有时异。而正位不能移。则乾坤之位。概全易毋改者也。

  益以内外皆得乎正位。尤直秉乾坤大用。与损之全失者有殊。故益卦位正时宜。为用至顺。虽全卦坤在中。重柔失中。且互山地剥。阳德兼剥。而以正位故。得受益之利。仍有为之时。损上益下。伐其枝叶。栽培其本。本立道生。本固技荣。此益之道。有益于一切。损而不已必益。是益因损成。损者终益。天道往复。时全代兴。消息盈虚。与时偕行。此之谓也。

  《宗主疏述》

  传曰。损德之消也。益德之裕也。又曰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没。又曰损以远害。益以兴利。由此可明损益之用。而辨其同异焉。以损益两卦皆有损有益。不过分上下言。

  益上则为损。损上则为益。是损在于势之所迫。而益在于德之所昭。故以远害为损之旨。兴利为益之旨。至简而明。害者人所恶。欲远之必先有所损。利者人所欲。欲兴之必先有所益。其事虽动于下。其利则发于上。故损卦损下益上。乃不得不损。益卦损上益下。则不可不损。一以动言。一以德言。而其用则相近也。

  损以艮在兑上。益则巽在震上。皆一刚一柔各为三阴三阳平均之卦。但以损下多阳。中互地雷复。是损中有震也。而益则上多阳。中互山地剥。益中亦有艮也。艮震皆合于坤。损坤在上。益坤在下。坤固同。而上下之势异。

  故损比泰。益比否。既坤之上下于乾耳。乾虽同。而分包于内外。损下卦多。益上卦多。易例多则不贵。此乾卦之用。以在下为重阳。主升故也。乾主其外。坤主其中。故二卦皆取坤用为先。而损尤着。以损下卦多阳。反不如坤贵也。益则下卦阴爻多。则以乾为贵。

  震之一阳。方自地出。其气勃然。其行卓然。故最得势。而二卦之受益。亦视阳之少而贵者为主。损上阳少。故益在上。益下阳少。故益在下。斯损益之道。仍本易扶阳抑阴主旨。为阳德为天而主生。

  益与生得。损与伤通。阴主杀伤。而德宜秋冬。故损者不可久。而损后必益。如秋冬之后。必有春夏也。秋冬为物之衰。春夏为物之盛。损益实发其机。故曰损益盛衰之始也。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孔子《宣圣讲义》

  此益卦彖辞也。损备四德。而益则独以利称。此可见天道忌盈。人道忌满。卦名益为事。不可自满。器盈则易倾。满则易溢。益犹溢也。如水之漫衍。必由于满盈。故益字上从水。既寓斯意。

  益固利于一切。而必善用之。若以益用益。益之不已。必反为损。是不如损之以虚受益也。损备四德。益但言利。此圣人明天以诏人。俾知益之用。必深自节抑。而鉴于震动在下。巽顺在上。必相协也。利固坤道之所重。而人道师坤。亦以利为贵。然四德利必有贞。贞以为守。利以为行。乃得其全若徒逐于利。而忘其贞。只志于行。而忽其守。是失本矣。

  益因上之损。以成下之益。是以善于培本。彖辞称其利。盖已暗示其已克贞。贞而得利。利之至大。利之所见。先着于行。行之所为。先涉于险。以行必远必大。必不惮山川之阻。舟车之劳。而古者器不备。用不周。恒以大川为难行。其他险阻。尚其次者。

  故所卜必先涉川。涉乎大川。行之无阻。则无往而不可矣。故凡曰利涉大川。即言所行无不利。方可谓利有攸往。大川尚不难涉。则更无可为行之害。观益之利有攸往。利涉大川之占。可知益之利于行大矣。

  就卦象言。震巽属木。木能浮水。作为舟筏。克济江河。故益之利涉亦有因也。由数理言。益之以上益下。初爻之阳。以升腾为志。虽间于三阴。而与五上而两爻接。阳升而阴沉。自下而上。如木之浮水。阳志于外。由内而外。如人之有行。皆本震动之用。巽顺之情。

  巽风震雷。雷风相博。瞬息飞扬。其行至捷。人事则之。利于远行。此彖辞之义。本两卦之合。而着全卦之用也。行者动作之谓。不限于行路也。凡有远大作为。必经险阻。必需物力者。皆如远行。而犯难不避。劳思不辍。卒底于成者。亦犹利涉大川。达其所之之喻。故济川犹济变也。作业犹行道也。皆孚于益之时用者。其所为无不利矣。

  故益之用。在利于所在。既奋进直前之意。因震之奋起。协巽之奉扬。如风与雷。飞越天空。将无可阻。阳之德用。固如是也。积之以时。发之以势。因损之郁郁。成益之勃勃。相得以彰。相应以着如冬之霜雪。发为春之温和。其时必临。其势至顺。此益之利。实由损之四德成之。

  盖益与损。原为往来卦。来者必往。损者必益。前之损下益上者。今则损上益下矣。前之以损为用者。今则以益成行。此非益之自为。乃由损益之相代谢耳。明乎此理。如损哉不知损。正

 为其将益也。故善用损。始能受益。以损而益则益。以益而益则损。损益之道。往复而已。

  然益之利果何由致之。观于同体之恒。亦可见其微意。恒以震在上。而为恒。益以震在下而为益。则一上一下。足明行止利害之辨矣。以益自否变。由不通变为亨通则其利更可知焉。

  《宗主附注》

  夫子所讲损益两卦命名之意。可见古人明易示教之旨。损字古文作扻。既有灭去之意。欠犹缺也。略也。省也不足也。反之为益。则为满也。多也、增加也。丰盈也。故益字上从水。如坎卦象。下从皿。如豆象。豆上盛水。示器中盈满之象。

  古时字少。音亦不分。如盛字。后人分平去二音。平声为盛。物之名。如粢盛。去声为丰盛之称。如茂盛。实既取器中有物。为丰盛。为满足。而不欠不空之义。故平去无分读。字音本念若绳。后人多念若承。而去声尚于古音近。观盛字下从皿。亦可见其所象。与益字同。益亦盛也。而损则衰也。故传日损益。盛衰之始也。损既从欠。足见其渐灭渐衰。渐损渐弱。凡物皆不禁损。初损犹可。屡损必衰。

  俗称物之伤折者为损。如损失。损耗是。而以银钱之损。必系数量之灭少。又如人身病苦嬴弱。形神衰毁。亦曰损。如虚损。劳损。皆气血之伤失。精力之亏耗.如财物之受损。然皆不可足也。欠也。空乏也。故损为扻。意义甚明。既以今文损字言。员字古作云。音亦为云。而义则与匀通。如韵作韵。或均是也。匀均也。

  古本一字。均匀之义。既含有灭去之意。截长补短。裒多益寡。皆匀也。使不均者为均耳。故俗称向人假借。亦曰乞匀。言以有余济不足。如均分之也。均无贫。果能本均匀之义。孚损益之道。天下无贫民。自无贫富之争。更何共产之说哉。是今日之害。皆不明损益之所致。知损之必欠必匀。则自损以求其平均平。知益之有盈有盛。则戒满以保其安和。此损益之道。乃圣人示民经济安定。生活调匀之大则。治世如是。治家亦然。理财如是。积行亦然。扩而充之。内圣外王之要。尽于此两卦之用中矣。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孔子《宣圣讲义》

  此益卦释彖辞也。原与文言混。损益两卦皆然。各卦文言。惟乾坤存其全。而损益尚有存者。

 亦损益之道。与乾坤同重。故后人未全遗之不过颇多错简。损卦错误较多。益则差近。惟与释彖辞混耳。

  益之为益。损上益下。此卦爻之象。以上卦之四。损而益下卦之初。乃变乾坤而为巽震。乾坤交孚之初变也。乾得坤而成巽。坤得乾而成震。一阴一阳之交递。实自巽震始合而为一。则由天地否。变为风雷益。此所谓损上益下者也。圣人因卦象之益。推而至于治民。本天道之益。推而施诸人事。上沛其泽。下被其恩。故曰民说无疆。

  此人道之益。由彖辞利字推衍而得也。民说者。悦其上自损而益之耳。上爱其下。焦惠不吾。下民怀德。悦服无己。无疆犹无限也。以卦爻四易为初。

  初为全卦之始。其进无限。而为德泽者亦不可限量。则身受者。其悦服亦无限矣。天道如此。人道益昭。易道如此。政合益明。损上益下。非徒释卦爻之义已也。

  圣人讲易。必徵之于人。凡卦皆然。损益尤着。言爻之详密精审。可见行事之深切着明。故易辞非具文也。益象在易。益道在人。益用稚时。益成惟政。中庸曰。天道敏生。人道敏政。政行曰令。令成曰法。令本于天。德昭于已。此益卦之用。而使民悦无疆也。

  盖民悦其德泽下沛。恩施靡穷。如益卦自上下下也。自上者。以益先损其上之四。而下下者。由四降而至初。阳升阴降。降乃阴也。今阳循之以下降。达于初而后止。与损之损下益上。其道相反。以损益皆为阳。阳皆主升。损自三至上其行为顺。益则反由上而下降。是可见为损者易。为益者难。

  苟非明于天道。察于易教者。不能为其...

相关热词搜索: 易经 益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