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证释 丰卦
丰卦。震上离下
孔子《宣圣讲义》
丰。震上离下。与旅卦往来。旅离上艮下。艮震同体而颠倒。离由下而上。是两卦之用不同。离之易位所致。离在下。亦如归妹女主于内。而归妹九二。刚履柔位。丰则六二。得坤之正。此归妹不及丰者。上卦皆震。六五居外正位。失乾九五之尊。柔主全卦之用。此丰卦内外皆柔。一正一失。得失各半。而中爻九三九四。两阳连接。非如归妹之一阴一阳得偶。因此中互泽风大过。本末皆弱。独隆于中。阳刚无协。内外同敝。则虽中强。亦不可久。而丰下有初九。阳起于初。其志向外。上应震之九四。恰为阳之初动。初四两阳之志相同。二五两阴之情互合。故传曰。丰多故也。故指故旧。旧相识者。情性相投。行止易近。与旅之反其上下者相反。故旅为寡亲。亲指亲朋。恰与丰对。旅以不得合而寡亲。丰以能相投而多故。此两卦之大别也。然丰初四难协。而三上得谐。三为人之始。上为天之终。人天克和。始终有应。亦中行之道。有所佑也。佑启于天。动作于人。截三四五上四爻。两刚两柔。乃成匹敌。初二两爻。亦互交孚。即就此言。亦有多故之道。为其阴阳平匀。升降协济。如相识有素。毫无生疏之感。又故者。兼事故言。凡过往之事曰故事。犹旧事也。非新遇者皆故也。原概一切事物言。多故则多助。多识则多益。助与益。皆为成功之基。立业之本。丰得之。故名丰。谓其大也。盛也。富有也。传曰。日新之谓盛德。富有之谓大业。盛德大业至矣哉。丰之为大。益孚此义。而易卦之为大者。尚有临。有大有。大畜。大壮。皆指阳之盛言。阳大阴小。阳得时得势。斯为大。临以两阳起于地下。上无所阻。势勃(2 右起 5)而时便宜。故曰大。大有。大畜。大壮。皆以乾在下。乾纯阳。而上有应。其势至强。其时亦当。故皆称大。皆阳之德。乘时因势。有所昭也。丰亦以初为阳。得其始。三四为阳。亘于中。始立其本。中扬其辉。是笃实而有光辉者也。刚健文明。一时之盛。丰隆拔耀。中天之光。此丰为大。兼盛多也。富有也。所惜者。有始而无终。得中而失外。内藏大过。用反中孚。此盛极必衰。成后必败。为其难久也。故比之日当天中。光耀虽极而易昃。明盛虽大而易消。此君子忌盈也。人事之有为者。恒赖于得道多助。而其失败也。则由于独大无亲。此情也。忧患之时。喜人之来近。则多方诱掖之。安强之际。幸已之独尊。则好为拒抑之。此多故与寡亲。为因
与果。无他。一发于畏。一成于骄。前后之行。遂若冰炭。成败之道。乃如影响。丰之为大。亦难免此弊也。以不自大。乃成其大。以其既大。乃害其大。天道盈虚。人事消长。理数然也。惟君子不随理数推移。故兴亡自致之也。盛衰必有机焉。丰得时而丰。失时而贫。时为之耳。故易以天道示人事。明三四之独刚。刚慎于乾惕之诫。自免于日昃之离矣。以兑为缺。而巽多变。中互之数。恒使全体受其累。此大过必反而后为中孚也。明以动。宜其有丰大之名。而丰字。亦如年之丰收。大有也。大有属于天。丰责之人。此其别也。故大有可久。而丰难持。以其势易变。而刚不屑自柔耳。苟明此旨。岂不长丰。奈彼处丰者不自知耳。
《宗主附注》
丰继归妹。而与旅为往来卦。在归妹卦。以男曲成女志。犹兄之遣嫁弱妹。且以妹字兼暗昧之意。书曰兼弱攻昧。归妹以兑(原字为兄,改之当否?)主全卦之用。柔而无守。内而求达。故六五九二。互失其正。九二在内。是无守也。六五在外。是求达也。既无守于内则不固。既求达于外则易浮。此弱昧之道也。进取之本在守。雄飞之心先伏。势力之充。必先固其基。推扩之大。必先厚其本。归妹两失之。此所以为弱昧之象。而归者。犹归趋也。其行不慊。其至亦羸。其始不端。其终必败。故上六爻。女则承虚筐无实。士则刲伤羊而无血。可见其无成无功之果。不足以有为也。然全卦志于归。虽上爻空虚。而归心不改。有归心有集。有集必有偶。偶合之至。其众必多。此所以继之以丰。丰大也。富有也。众多也。有如大有同人之象。震上离下。雷火为丰。亦与天火同人相近。震动而离明。有作有为。恰反于归妹之用。震在上固与归妹同。而离与兑异。以明易昧。则可企富强。故丰为大。为丰于势力。厚于功用。而与火雷噬嗑为同体卦。噬嗑得食有合。丰亦以有偶多功为用。然噬嗑者。食合之始。震动于下。其势勃焉。离明于上。其光烂焉。而丰则反其上下。勃然之势。一发即尽。烂乎之光。一照即掩。此丰之象如日中。日中易昃。离卦曰。日昃之离。何可长也。故丰非噬嗑可比。虽相与成始终。异盛衰。不得相拟也。然丰有其时矣。当午之日。乘空之明。震以振之。动以远之。则亦自有其德业。足发抒其积蓄。故彖称亨。称勿忧。言其一时之宜。有可凭藉之功。此王假之之谓也。假者即假借。赋以时位。予以权衡。而得所凭藉。则可达其亨德。成其大用。此丰席归妹之余。与大有同人近似。而与噬嗑相终始也。离中女也。而后天代居乾位。震木离火。木火通时。震雷离电。雷电同耀。此相得有合。而时利于天中也。阴阳平均。而阳在下。虽二五正位皆柔。而三四人爻皆刚。人与天地争。天地犹逊之。
此人道之盛。为多故旧。得友助之象。两阳明于中爻。亦如日之方中。中互泽风大过。则成栋桡本末皆柔之情。故为一时之盛。而非久丰之行。离明在内。易受其蔽。震动在外。难继其功。故丰为乘时之亨。而非如同人大有久远也。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孔子《宣圣讲义》
此丰卦彖辞也。丰以震离合。木火通明。照临万类。雨阳时若。生化无穷。震雷以阳升而作云。以阴降而为雨。雷雨之德。恩威并施。物类之生。动定咸顺。而以离火之照。天日之明。蒸于下。而成云雨之源。蕴于外。而成生化之本。文章覃被。光辉无限。合以为丰。乃见阳德之大。天道之尊。上天好生。必因于日之光明。雨之润泽。丰实备之。故名曰丰。昭其大也。震主东方甲乙木。令盛于春。离主南方丙丁火。德敷于夏。春夏之候。万物同荣。木火之功。天地同盛。此为德者至矣。为用者普矣。生之育之。成之长之。发扬光大。笃实充盈。秀于时为华。长于地为实。华实并茂。生成莫京。此丰之彖辞首称为亨。言亨于一切。达于天下。本乾坤四德之二。合乎夏令。契乎人文。昭于物华。着于帝德。夏由春来。长自生始。离在内。则光明中蕴而不露。震在外。则动作普及而无偏。此亨也。顺夫时。宜乎地。盛于物。及诸人。天地人物。四者无不充盈。无不发育。无不华实。无不发皇。此所以为丰。而协于亨。如人之有礼。着其威仪。显其尊贵。昭其容止。齐其志趣。雍容盛大。惟美惟备。趋跄进退。有节有度。故四德之亨。为嘉会之象。文明中道。光辉内含。振作之以行于天下。鼓舞之以被于四海。此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为人道之至者。而丰象之。故独以亨称。盖物不丰者。礼不备。德不大者。仪不文。时不宜者。行不尊严。位不当者。制不合度。故中庸曰待其人而后行。人也者。时也位也。时位者。德也道也。散之万物。为功用。归于一心。为道德。故丰者备也。如年之大有。为丰登。物之富积。为丰盈。皆盛也广也。以木火之德。春夏之时。乃克致之。天所予也。帝所赋也。在天曰帝。在人曰王。故曰王假之。假犹借也。假借之者。乘时之用。当阳之道不必久也。久假不归。将失其天。故天之假。以时也。丰之为丰。王之所以得诸天。而畀之民。亨诸时。而予诸物。其行虽若假。在权则无伪。以时之所合。而心之所承。心承于天。志成于物。则丰可勿忧矣。盖丰物者多忧。丰于财者。忧其聚散。盛于食者。忧其耗费。厚藏者忧盗。怀珍者忧夺。推之于位。高则忧危。大则忧败。推之于事。顺利忧其逆。常则忧其变。故有丰者皆有忧。而今称勿忧。以其得王假也。
得王者得天。得天者得时。时者天之宝。王之珍。一切功业之所贵也。故彖辞曰宜日中。明时也。时以日之中。则用亦当日之午。物以日中。为生育之极时。事以日中。为发达之极也。非必限于日之午也。以日午为日光最盛。德用最明。则凡当其最盛最明者。皆日中也。皆亨而勿忧之时。皆王所假借。天所赋予。过此则不然矣。故勿忧二字。与宜日中紧接。以此时此位。不可失也。先此时者不及。后此时者太过。皆失也。失中也。故日中中字最要。日以中天为光明。人以中行为正大。此丰之勿忧。本于中道也。失中则不亨而有忧。此与归妹之尚昏者恰反。时各有合。合于朝者戾于夕。合于夜者戾于明。此天所限。而丰则宜日中。明其道之必重光明。行之必取正大。不得尚暗昧之为。偏颇之志。以成木火通明之德。孚震离合同之道。不得有违于日中之时耳。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孔子《宣圣讲义》
此申释彖辞之义也。丰之为义大也。易之称大。皆指阳得时言。故临为大。是其明例。丰之为大。亦犹是义。而丰与临异。临以两阳起于地下。日益发扬。其道甚远。而丰阳虽在初爻。得其本。而隔以二爻之阴。惟三四两阳亘于中。为阳正盛之象。而四爻已达外卦。上蔽两阴。其行颇促。故彖辞以日中明其用。言丰之大。仅就两阳在三四爻言。如日之方中。故称大也。若依临卦之例。则临为自下始。有其本。而丰则由下以间达于中爻。得其中。临由初二达乎五上。前途远大。而丰自三四望于上爻。前行短促。故临犹朝日之初升。而丰则午日之易昃。是以临之大。洵大且远。丰之大。大而不远。为时甚暂。此其异也。丰以离日之明。合震雷之动。卦自初始。是内明而外动。始明而终动。故曰明而动。离震之合德也。离之象火与日。在下为火。在空为日。则此明字。日之光也。震原为木。而在上为雷。雷发于云中。虽可为霖雨。以成生化之功。亦可蔽日光。以阻离明之用。此处就当时言。则明于下者。动于上。生于始者。育于后。温热之力见于日。润泽之功本于雷。震离之契。生化必宏。故占亨。以见效也。而必孚于春夏之时。若乖其时。皆失其用。如秋日非不烈也。而非生物之时。冬雷非不威也。而非震动之际。则不得名为丰。以无生物育物之效。且或反为灾害焉。故丰者。时为之。雷火之合卦。尚有噬嗑。与丰同体。而易其上下。其德亦殊。盖噬嗑内动外明。阳虽得始。而阻于中爻。九四六三。反于既济。故不得称大。以生育之力不显也。然震男离女。男以下女。如泽山咸。阳起于下。正应于上。初上两阳。
中含九四。如颐中有物。故以噬嗑名。言得食也。食必有合。合者可食。不合则食为害。此食与合一义而二用也。丰以离居震之下。反其求食之情。非复颐中含物之象。阳盛于中。乃见丰大之用。二五正位皆柔。刚不得主。乃代之以阴。是即假也。王位在五。而假之于坤。以乾飞龙在天之位。而假成坤黄裳元吉之情。此文明内含。光辉足式。有其道也。王何以假。借予其权。俾成其用。此志在大其道。刚而用柔。尊而自卑。皆欲成其大。原君子克己之行。故释曰。尚大也。尚犹愿也。响往也。心之所之。思之所至。以大为愿。而不惜假以予人也。天之主宰。功不自居。而假于日。日代天明。故天不明。此后天离代乾。而六五乃代九五以履帝位。王自愿假之。则六五非僭窃者。上之所愿。而非臣下所攘。始孚于明动之道。而有丰大之称。故尚大者。王之志。即天之道。天之道。即时之宜。主不自尊。以时畀诸日。乾不自主。以位畀诸离。故上之震。长子主器者也。而至成离中女之德。是以二与五皆柔。初与四皆刚。上下相协。一刚一柔。刚皆自下。此所以谓之假。自上位言。为假。自下位言。为得所凭藉。以乘时履位。有可为者。王假之之力也。如日中天。居天之中。得凭天之覆。有其高明也。而高明之德。一时之情在天中所凭藉者。不可久假。故日至天中必昃。昃则非丰矣。如三四两阳失位。即非日中之象矣。以日中之易昃。则承王假者一时之功。时既难久。必自多忧。是以丰于前者啬于后。大于始者弱于终。全卦中互大过。本末皆弱而成过。过犹不及。为失时也。然当时则喜。故曰勿忧。但日中以两阳亘于天中。宜照临天下。其时至当。其用至充。此丰之为义。必本中爻之阳。如日之当空。无不照也。日之为行有其度。况合至动之震乎。行行不已。则不可久居于空。动作不息。则易致移改其位。此丰于日中者。循至将偏于西。天道无不变也。当其至盛。即其衰时。达于极丰。即其啬始。故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不可满也。满反为亏。不可过也。过反不及。互为因果而相往来。不可避免者也。故天道常虚。人道常谦。德重于柔。物贵于让。是圣人之道。闇(“门+音”,找不到对应简体字)然而日章。恶其明也。丰之日中。明则明矣。而有不明者继之。如月之至望。盈则盈矣。而有食者继之。食与蚀同。亏也。非专指月食。而月食亦必在其至圆时。可见天地盈虚。及时消息。不可易也。日中之丰。即已兆其昃之啬。日午之明。即已知其晡之暗。此明入地中为明夷。日夜往来。不可息也。天地尚如此。不能违其盈虚之时。而况人乎。而况鬼神乎。盖甚言其不可久也。以小人而鬼神虚渺。更不及天地之大且明显者。何堪常丰而不变哉。
《宗主附注》
释彖辞。引...
相关热词搜索: 易经 丰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