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1.黑格尔说:“按哥伦布的本意,那些富饶的印度地方正有无限宝贝等着他去发现,好作为一次新的十字军军费,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这反映出哥伦布航海(
) A.带有宗教目的
B.得到了金钱资助 C.到达了新大陆
D.无意于殖民掠夺 2.《马可·波罗行纪》对日本有这样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
) A.真实可信,且影响巨大
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3.“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达·伽马到达印度 C.哥伦布发现美洲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4.欧洲人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据此可知,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受主观立场影响不够全面理性 B.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趋于全面 C.各种观点都需要新的史料佐证 D.促进不同文明的交融成为主流 5.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但《马可·波罗行纪》对新航路的开辟却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现在(
)
A.介绍世界地理知识 B.介绍航海技术 C.提出了“地圆说” D.增强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6.葡萄牙的国歌《葡萄牙人》中唱道:“海上英雄,民族高尚,这国家不朽和勇敢,现在是时候奋起,重放葡萄牙的光芒。”推动葡萄牙人成为“海上英雄”的根本动力是 (
) A.传播宗教的需要 B.传统商路衰落的刺激 C.寻找贵重金属的欲望 D.商品经济的发展 7.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但《马可·波罗行纪》对新航路的开辟却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现在 (
) A.介绍了世界地理知识 B.介绍航海、造船技术 C.提出了“地圆学说” D.增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8.早在 15 世纪以前,欧洲与亚洲的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就有贸易往来,通过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之手,经陆路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如香料、樟脑、丝绸等比 12 世纪初增长了 10 倍,这严重影响了欧洲商人的利益。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西欧国家经济利益的影响 C.中印往来影响东西方贸易 D.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9.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 1/10 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 1/20,后又增至 1/15。这一记载说明(
) 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
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
C.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
D.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10.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近处的一座是为纪念酋长拉普拉普这位土著英雄,远处的一座则是为纪念新航路开辟中的航海家麦哲伦。他的船队的主要贡献是 (
) A.南行最远到达好望角 B.向西首次发现了美洲 C.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D. 开辟到达印度的新航线 11.“孩子们围绕着这些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石柱,柱身上用葡文刻着:‘1498 年,葡萄牙国王派王室侍臣发现(亚洲)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材料中的“侍臣” (
) A.到达非洲好望角
B.开辟了欧印航线 C.发现了美洲大陆
D.完成了环球航行 12.1410 年,法国人皮埃尔在《世界的面貌》中论述了大地为球状的观点,断定从西班牙海岸越洋去印度,顺风时几天便可到达。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堪内里绘制的《世界地图》,把中国和印度画在大西洋对岸,推断从欧洲西航即可直达东方。这些地理知识的进步 (
) A.体现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B.推动了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 C.顺应了西欧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 D.破除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可·波罗行纪》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书籍之一。有关马可·波罗来华及《马可·波罗行纪》,近百年来不乏质疑和争论。肯定说与怀疑—否定说论战的焦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马可·波罗行纪》若干漏记或误记,其基本记载真实与否?二是马可·波罗在华的身份究竟为何?三是如何看待中国文献中找不到马可·波罗的名字,他是否真正来过中国?
杨志玖、伯希和、鲍埃勒三位学者业已利用汉文《经世大典·站赤》和波斯文《史集》等考订并找出马可·波罗离华的确定行踪,其来华被证实确有其事。经诸多学者的反复辩驳乃至据理论争,马可·波罗来华问题达成越来越多的共识。马可·波罗通过耳闻、目睹,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一手材料,他所述的种种细节越来越多地被学者所证实。有关马可·波罗的研究仍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争鸣是学术繁荣兴盛的永恒动力。
——摘编自李治安《百年以来对马可·波罗 来华史实的厘清》等 材料二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此书最早出版于 1995 年,之后我又写了不少书,不过这一话题始终萦绕于心。我知道这个问题引起了普遍关注。我想强调的是,我关于马可·波罗的观点,尤其因为其他学者们著作的启迪之故,它在很大程度上已有所修正。如今,比起对马可·波罗其人的兴趣,我更在意与他有关的各种史料的来源问题。我写书想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引起讨论,而且我绝不妄下什么定论。
——摘编自[英]吴芳思《马可·波罗 到过中国吗?》中文版序言 (注:弗兰西丝·伍德又名吴芳思,英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她于 1995 年出版《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在国际范围引发热议。) (1)你如何看待《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历史研究的认识。
1.答案:A
从材料中“那些地方的异教人民也应当皈依基督教”可以看出是带有宗教的目的,故选 A。
2.答案: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的说法明显脱离实际,可信度较低,故排除 A、B 两项;但《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引起的反响较大,特别是题干中的描写激发了当时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潮,故排除 C 项,D 项正确。
3.答案:D
依据题干信息“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结合所学可知,1519-1522 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故 D 符合题意。
4.答案:A
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从而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得出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不够全面、理性,故 A 项正确。
5.答案:D
《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作者在东方和中国的见闻,“黄金遍地、香料盈野”。这本书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6.答案: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目的是到东方寻金,满足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故 D 项正确。
7.答案: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可·波罗行纪》引发了东方“寻金热”,增强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故 D 项正确。
8.答案:B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控制在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手中,欧洲商人支付的成本非常高,影响到了欧洲商人的利益,所以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欧国家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故 B 正确。
9.答案:C
根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给海外探险者提供一定的分成是为其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这给予航海家极大的动力,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得益于王权的支持,故 C 项正确。
10.答案: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航路开辟中,麦哲伦船队的贡献是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故 C 项正确。
11.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7—1498 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非洲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开通了欧印的海上航路,故 B 项符合题意。
12.答案: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圆说”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和麦哲伦认为从欧洲西航也可直达东方,因此地理知识的进步为哥伦布等人开
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B 项正确。
13.答案:(1)看法:《马可·波罗行纪》记录了大量宝贵的一手材料且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证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还有诸多疑问,仍需进一步探究,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2)认识:历史研究要秉持科学严谨、求真求实、大胆怀疑的态度;注重史料的搜集与辨析,多源互证;要加强各国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历史研究的新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航路 课后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