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检测 1.早在 15 世纪以前,欧洲与亚洲的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就有贸易往来,通过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之手,经陆路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如香料、樟脑、丝绸等逐年大幅度增长,这严重影响了欧洲商人的利益。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西欧国家经济利益的影响 C.中印往来影响东西方贸易 D.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2.15 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欧洲人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基督教 3.有学者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在此作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现实原因是(
)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主要商路 4.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 A.亚非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5.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年)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该图以中国为中心,当时澳洲虽然还没有被发现,但是图上已出现五个洲。这反映出当时(
) A.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C.传教士是早期殖民掠夺的先锋
D.世界地图绘画水平较低 6.“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
) A.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 C.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 D.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 7.《马可·波罗行纪》中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 (
) 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8.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一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亚洲人口的膨胀 9.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由此可知,哥伦布 (
) A.熟悉东方文化
B.已经发现美洲 C.接受地圆说
D.经济实力雄厚 10.自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
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开启美洲历史新篇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11.1992 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 500 周年,在许多欧洲国家把哥伦布作为英雄进行纪念
的时候,美洲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行为,他们举行了游行示威,甚至砸掉了哥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受到严重阻碍 B.欧洲文明破坏了美洲文明 C.两种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D.历史的价值判断有相对性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 1493 年到 1800 年世界白银产量的 85%和黄金产量的 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 16 世纪约为 17 000 吨,到 17 世纪约为 42 000 吨,其中有 31 000 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 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 16-18 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 1000 万到 2500 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 17 世纪初只剩下不到 200 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 700 万减少到只有约 50 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摘编自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
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 大交换——1492 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1.答案:B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控制在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手中,影响到了欧洲商人的利益,所以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故 B 项正确。
2.答案:A
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来说,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故 A 正确。
3.答案:C
根据题干材料“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故 C 项符合题意。
4.答案: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亚、非、美洲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答案为 B。
5.答案:A
由材料“当时澳洲虽然还没有被发现,但是图上已出现五个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故选 A。
6.答案:D
马可·波罗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故答案为 D 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 A 项;传播基督教是西欧人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排除 B 项;马可·波罗关于东方的描述并非完全真实,排除 C 项。
7.答案:D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的说法明显脱离实际,可信度较低,故排除 A、B;但《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引起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其中的描写激发了当时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故排除 C,选 D。
8.答案:A
根据所学得知,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随后的三角贸易使得美洲大量的高产作物流入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才产生材料中的“餐桌革命”,故 A 正确。
9.答案:C
从材料可以看出哥伦布认为一直向西走能够到达印度,说明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故 C 正确。
10.答案:D
根据“碰撞”“产生新的混血种族”“文化”等信息可知是纪念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故 D 项正确。
11.答案:D
“欧洲国家把哥伦布作为英雄进行纪念”是因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利于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美洲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行为”是因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推动了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显然历史的价值判
断具有相对性,故 D 项正确。
12.答案:(1)扩大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美洲的开发;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开始形成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非洲的黑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流向:美洲→欧洲→亚洲;美洲→亚洲。原因:当时,欧洲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而欧洲又迫切需要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商品。
13.答案:(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经济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性和消极性);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交融。
相关热词搜索: 单元 通关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