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有效应对水上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健全水上搜救机制
健全完善市县两级水上搜救组织体系,市海上搜救中心根据需要增加成员单位,承担全市海上和内河水域的搜救日常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水上搜救组织体系,负责辖区内海上、内河、库区、城市园林水域水上搜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水上搜救中心办公室设在海事管理机构,无海事管理机构的由各县区、市属开发区指定的部门负责。各县区、市属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水上搜救属地责任,水上搜救责任区由市海上搜救中心统一公布。(市海上搜救中心、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二、修订水上搜救预案
修订《东营市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编制市县水上搜救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好《东营市海上溢油能力建设规划》(修编),修订《东营市海上溢油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市县两级常态化演习演练机制,定期组织
开展应急演习。(东营海事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应急局、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三、完善水上风险预警和预防机制
市县两级气象、海洋发展和渔业、水文等单位要及时将水上气象、水文风险预报信息通报本级水上搜救机构。市县两级水上搜救机构要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发布水上风险预警信息,有关单位要根据分工将预警信息迅速传达至所管理的运输船舶、渔业船舶、海洋牧场、浮桥等水上设施及工作人员,并督促其采取防范措施。(东营海事局、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市海上搜救中心各成员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四、加强搜救能力建设
(一)建设市海上搜救指挥平台。加强市与县区、市属开发区水上安全信息共享,实现港口水域和通航密集区可视覆盖。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加快推进县级内河、库区、城市园林水域搜救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应急、交通运输、海事、自然资源、海洋发展和渔业、住房城建管理、气象、水文等单位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升预测预防预警能力,实现水上突发事件的全面
感知、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科学决策和快速处置。(市应急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东营海事局、市大数据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市气象局、市水文局、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二)推进水上救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场、码头、避风锚地等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物资储备制度,在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水上救援物资设备库。科学布局建设水上溢油物资设备库。(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东营海事局,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三)加强水上搜救队伍建设。完善市海上应急救援中心功能,发挥其区域性海上主要救助力量作用。组织开展水上搜救管理人员、搜救协调员等业务培训和技能比武活动。加强水上搜救值班队伍专业化建设,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健全完善水上搜救专家咨询制度,强化技术支持。各县区、市属开发区要建立岸线和海上溢油清除队伍。
(东营海事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应急局、市财政局、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四)加大救援资金保障力度。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要根据《山东省海上搜寻救助条例》相关规定,按照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要求,将应承担的水上搜救保障资金纳入同级财政
预算。(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五)支持社会搜救力量发展。组织开展搜救力量技能培训活动,建立水上搜救激励机制,支持社会力量组建水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上搜救行动。(东营海事局、市应急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财政局、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五、加大水上搜救宣传教育力度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激励机制,关心爱护水上搜救与值班人员。深入开展水上搜救避险自救知识进学校、进社区等宣传活动,扩大“12395”海上遇险求救电话社会宣传。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营造共同参与救援、保障水上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市委宣传部、东营海事局、市应急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水上搜救工作,按照本通知要求,尽快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协作、分级实施的工作格局。市海上搜救中心办公室要定期调度通报水上搜救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相关热词搜索: 搜救 水上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