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复习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作物,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发展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畜牧水平的提升
2.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3.17 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凤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4.《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中指出,“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数以千种的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
A.哥伦布航行美洲意义非凡
B.达尔文进化学说影响巨大
C.工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物种交换
D.经济全球化便利了大陆间往来
5.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就会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这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C.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D.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6.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表现有(
)
①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遍世界
①世界市场形成,贸易遍布全世界
①病毒的传播使美洲面临灭顶之灾
①新物种引进为明清经济带来活力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7.南菜北运、黔货出山、跨境海鲜……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农村冷链物流建设还需要在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标准、精准“补短”等方面发力。下列能促进农村冷链物流发展的财政政策是(
)
①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
①加大对相关冷链物流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
①降低企业进口高性能物流设备的贷款利率
①增加对农村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财政投入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8.1975 年 12 月,华国锋指示:第一,中央拿出 150 万元人民币支持杂交水稻推广,给广东购买 15 部解放牌汽车,装备一个车队,运输“南繁”种子;第二,由农业部主持立即在广州召开南方 13 省(区)杂交水稻生产会议,部署加速推广杂交水稻。这表明(
)
A.国家支持是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
B.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科技发展水平
C.杂交水稻良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D.中国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9.“在 1850 年至 1913 年间,在美国,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 50 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地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还能自动地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这些现象表明(
)
A.美国工业革命领域的宽泛
B.美国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
C.农业成为面向市场生产的商业事业
D.它最终引发美国工业革命全面展开
10.某企业通过产区建生产基地、销区建销售终端、中间建冷链物流渠道等方式,形成了从种植、冷藏保鲜到卖场的全产业链,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了农民、消费者和经销企业的“三赢”。这说明(
)
①降低生产成本能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①减少流通环节能够产生更多的利润
①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①商品流通环节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11.古希腊农业文明与大河流域不同,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古希腊人更早地提出节育、晚婚的理论。也更早地向希腊半岛以外移民。土地所有权是公民的专有权利,希腊的政治集体、公民集体和土地所有者集体是一回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古希腊以奴隶制工商业文明为主
B.古希腊以农业文明为主
C.古希腊节育政策导致了小国寡民
D.贵族因经商而积累财富
12.私有制是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产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人类历史上,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土地开始变成私有财产
B.每个家庭成为独立的生产单位
C.氏族制度的瓦解
D.阶级的形成
13.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 9 处出土了石器共 209 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磨石等,计 144 件,另外出土蚌器 205 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 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
14.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番茄、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15.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 ①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
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此无关的是(
)
A.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B.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
C.过度使用添加剂
D.人口的快速增加
17.据史料记载,隋亡 4 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 10 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 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 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
)
A 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
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18.美国自 20 世纪 40 年代就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农业机械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以大型机械为主
B.以中型机械为主
C.以小型机械为主
D.大小型的相结合
19.古代世界各文明中,最早栽培出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是(
)
A.中美洲的玛雅文明 B.古代西亚文明
C.南美洲的印加文明 D.古代东亚文明
20.阿兹特克村社的土地为公共所有,各家的父亲分得土地,终身耕种,死后交回村社;贵族的土地为私人所有,由土地所在地的村社农民耕种。这表明阿兹特克人 (
)
A.家庭的主人掌握一部分土地
B.土地所有制分为公有和私有
C.贵族的土地由村社统一管理
D.贵族会经常吞并村社的土地
21.距今 6 000 年至 7 000年,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一论断来自(
)
A.史诗 B.神话 C.文献 D.考古
22.18 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马铃薯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且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美洲地区的开发 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
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23.1908 年,伊斯特遵循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原理,研究发现了玉米的杂交优势;经过若干年,琼斯解决杂交玉米的制种难题;又经过若干年,华莱士创建了先锋种子公司并使杂交玉米种子产业化。后人尊称他们为“杂交玉米之父”。这个荣誉称号代表的是一个科学家集体。这说明(
)
A.科学研究不可能独立完成
B.科研成果是不断传承的结果
C.科研工作必须要团体作战
D.从科研到生产时间大大缩短
24.相对于常温物流,农产品采用下图所示物流方式(
)
A.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失
B.对物流自动化要求更高
C.对运输距离限制较大
D.对信息的依赖度降低
2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如鹤嘴锄、曲辕犁、双齿锄等,轻便、小型,而不是像西欧近代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合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源于(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农具制造技艺落后
C.政府不注重农具改进 D.地理形势的局限
二、非选择题 26.土豆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蔬菜,同时它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全球人口暴增的年代,使他们不致挨饿的那些美洲作物,最初其实是很低贱的食物,但天灾人祸的危机,为马铃薯创造了良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如今,马铃薯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1600 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植物学家、改革人士、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1641 年英国入侵者在爱尔兰杀人放火捣毁庄稼,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唯有马铃薯在地下安然渡过了战火和严冬,使爱尔兰人得以渡荒抗灾。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方。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今天波兰和德国东部,积极推广马铃薯。最终这种作物征服全欧洲。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马铃薯在近代欧洲成为一种主要粮食的原因和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葛金芳在《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示要》一文中指出人类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就是人类的劳动手段,从开始的手工劳动,使用木石工具,然后变成铜器、铁器,再变成耕犁,然后
变成联合收割机,演进到了机器生产。她将生产力演进方向设置为横轴,以手工劳动和机器生产为正负区间,将经济体制演进方向设置为纵轴,以封闭体制和开放体制为正负区间,分为四种经济形态。如图所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生产力与经济体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8.关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东西方的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和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或科学,等等。
材料二 农业的发明是人类体质进化完成之后又一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的经济生活从攫食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的时代,开始了文明诞生的历程。
材料三 国家的出现,统治者的出现,职业的分工,村落和城市,也许还有文字……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就叫“文明”。农业本身不是文明,但农业一定引发文明。
(1)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三,概括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有哪些?
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形态与发展,原始人类居住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本质上是由生产工具的进步造成的,故选 C 项;人工取火的发明、建筑技术的发展、畜牧水平的提升虽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 A、B、D三项。
2.A 【解析】
促使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转变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和发展,谷物种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表现,故 A 项正确;房屋建造是人类定居生活的表现之一,但不具有决定意义,故 B 项错误;陶器制作是原始手工业的表现,牲畜饲养是原始畜牧业的表现,故 C、D 两项错误。
3.B 【解析】
由材料“17 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凤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一些外来物种传入欧洲,其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地物种交流越来越多的影响,故B正确;A、C、D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4.A 【解析】
根据材料“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数以千种的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可知,在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了,A 符合题意;材料是讲“动植物物种”的交流而不是动植物的进化理论,B 错误;工业革命主要是促进了工业原材料和工业品在各大洲的交换,C错误;材料所处时期还没有形成经济全球化,D错误。
5.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故 C 项正确。
6.D 【解析】
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西半球的农作物交流的表现有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遍世界,①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①错误;由“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可知,病毒的传播使美洲面临灭顶之灾,①正确;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的引进为明清经济带来活力,①正确。故 D 项正确。
7.D 【解析】
本题的问题是能促进农村冷链物流发展的财政政策,①①符合题...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生活 课后 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