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单元培优检测
一、选择题 1.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一万年
B.五千年
C.三千年
D.两千年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3.有学者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并指出划分农业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工具和技术特征。据此判断,原始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分水岭应该是在(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4.16 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5.《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中指出,“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数以千种的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
A.哥伦布航行美洲意义非凡
B.达尔文进化学说影响巨大
C.工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物种交换
D.经济全球化便利了大陆间往来
6.16 世纪后,欧洲市场上的胡椒供应量比 14 世纪中叶充足很多,其价格下降走上更多寻常人家的餐桌,不再受到贵族的青睐,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这说明(
)
A.价格革命催生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B.新航路的开辟削弱了贵族的地位
C.欧洲贵族全面接受了美洲饮食文化
D.食物被赋予了区分社会等级的功能
7.1929 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 1928 年到1936 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 100 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农业集体化急速普及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重工业飞速发展
D.农民欢迎新经济政策
8.“十三五”规划强调,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同时又明确提出“适度”进口的方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①适度进口是维护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①粮食生产离不开科技进步
①立足于对外开放,化解我国的粮食危机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9.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食物,由于《圣经》中没有提到这种食物,教会禁止人们食用,但是饥饿的穷人打破禁忌,此后这种食物迅速普及。以下选项中最有可能是该种食物的是(
)
A.马铃薯
B.小麦
C.水稻
D.牛肉
10.18 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土豆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而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美洲地区的开发 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
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
11.下图是 1675 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
)
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12.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逐渐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
13.《诗经》中有 10 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B.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
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
14.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
A.汉武帝 B.董仲舒 C.卫青 D.张骞
15.据史料记载,隋亡 4 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 10 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 10 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 20 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
)
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
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
16.20 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有(
)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 ①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③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①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①①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古代世界各文明中,最早栽培出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是(
)
A.中美洲的玛雅文明 B.古代西亚文明
C.南美洲的印加文明 D.古代东亚文明
18.有人认为,潮汕方言当中,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这可能反映了古代潮汕地区(
)
A.男女分工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B.纯粹的海洋渔猎文明,不存在农业生产
C.男女平等,排斥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D.女性居于家庭主导地位,男性地位不高
19.促使远古居民由迁徙过上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掌握建造房屋的技术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贫富贵贱分化的出现
20.我国著名学者王武指出,现今我国养殖业约占 47%,种植业占 5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尤其是应优先发展水产养殖。王武主张优先发展水产养殖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B.确保粮食安全的考量
C.国人饮食习惯的落后
D.增加渔民及国家收入
21.1950 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 141 千克,1998 年达到 450 千克,1976 年到 1998 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 3.5 亿吨。当今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
)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
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
D.使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2.下图是甲骨文中的“高”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筑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从这一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
)
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
B.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财产
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
D.当时已经开始进行粮食储存
23.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24.下图为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
嘉峪关魏晋墓“吃烧烤”砖画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
B.各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
C.百姓对富足生活的渴望
D.佛教向大众生活的渗透
25.世界农业发展进程经历了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主要阶段。其中任何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综合发展的结果。我国原始农业(
)
A.由“刀耕火种”发展到铁器牛耕
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C.采用育秧移栽方式种植水稻
D.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和城市出现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就是人类的劳动手段,从开始的手工劳动,使用木石工具,然后变成铜器、铁器,再变成耕犁,然后变成联合收割机,演进到了机器生产。将生产力演进方向设置为横轴,以手工劳动和机器生产为正负区间,将经济体制演进方向设置为纵轴,以封闭体制和开放体制为正负区间,分为四种经济形态。如图所示:
——摘编自葛金芳《经济史研究方法论示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生产力与经济体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农作物物种的种植与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 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
学名
别名(部分)
原产地
传入途径(部分)
玉米
番麦 御麦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甘薯
番薯 金薯
美洲
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
马铃薯
洋番薯
荷兰薯 土豆
美洲
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再从台湾传入大陆
材料二 乾隆在看到陆耀写的《甘薯录》后,令示隶总督刘峨、河南巡抚毕沅把此书广为传播,令彼等“当即转饬各属,劝谕民人,广为栽种,接济民食,亦属备荒之一法”。
——摘编自邓书杰《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清史(上)》
材料三 乾隆年间人口统计(部分)
年度
人口数(单位:人)
乾隆九年(1744 年)
166 808 604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
218 743 315
乾隆四十年(1775 年)
264 561 355
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
279 816 070
——据《清高宗实录》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6—17 世纪三种粮食作物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它们传入中国的国际背景。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甘薯“广为栽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8.中国古代有非常发达的传统农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的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占重要地位,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是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它基本上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相始终。传统农业以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为标志,生产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上,而以铁犁牛耕为其典型形态。我国在公元前 2000 多年前的夏朝进入阶级社会,黄河流域也就逐步从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从那时起,我国农业逐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
——李根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1)在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次有哪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2)在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传统农业的标志和典型形态是什么?
(4)我国农业有何传统?这一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距今约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逐渐代替了采集和渔猎,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实现了第一次变革,故选 A项。
2.D 【解析】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适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最终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故选 D。
3.B 【解析】
根据材料“划分农业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工具和技术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农业主要利用木石农具,刀耕火种,而传统农业采用铁犁牛耕,实行小农一家一户生产,因此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分水岭应当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时铁犁牛耕出现,选项 B 正确;选项 A正处于原始农业阶段,排除;选项 C、D传统农业已经出现,排除。
4.A 5.A 【解析】
根据材料“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数以千种的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可知,在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了,A 符合题意;材料是讲“动植物物种”的交流而不是动植物的进化理论,B 错误;工业革命主要是促进了工业原材料和工业品在各大洲的交换,C错误;材料所处时期还没有形成经济全球化,D错误。
6.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加强,美洲饮食传入,胡椒由贵族餐桌走向普通民众,取而代之的是蔗糖、巧克力、茶叶和烟草,反映了在当时的欧洲,食物的使用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区分,故 D项正确。
7.A 【解析】
苏联从 1929 年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活动,材料中“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说明农业集体化迅速发展和普及,故 A 正确;B 是 1921 年宣布结束,故 B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重工业发展的信息,故 C 错误;新经济政策是 1928 年废止,故 D错误。
8.A 【解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故要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确保粮食安全,①①符合题意;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基点放在本国力量上,①①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A。
9.A 【解析】
据所学可知,16 世纪 50 年代,马铃薯从秘鲁引进到西班牙,后经奥地利人推广到整个欧洲,后来由于在《圣经》中没有提及该食物,被教会禁用,到 18 世纪以后成为欧洲人的主食,故 A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小麦、水稻、牛肉,本身就在欧洲,与题意不符合,故 B、C、D项排除。
10.C 【解析】
土豆本原产于美洲,而成为欧洲的主要食物,说明这是世界联系加强的结果,也就是商业革命发展的结果,故答案为 C 项;美洲的开发不等于欧洲食物的变化,排除 A 项;香料与土豆没有直接的关系,且...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生活 单元 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