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巩固作业
一、选择题 1.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此无关的是(
)
A.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B.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
C.过度使用添加剂
D.人口的快速增加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
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
C.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3.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大量农具和贮藏食物的窖穴。窖穴中有碳化了的粟,粟为耐旱作物,适合在黄土地带生长。据此可以判断(
)
①当时我国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①先民能够因地制宜地种植农作物
①半坡居民修建大量水利工程
①南方湿润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4.16 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水稻、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5.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 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耕作技术进步 B.新航路开辟
C.工厂制建立 D.欧洲价格革命
6.随着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新鲜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的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反映出(
)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C.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7.下表是《通典》天宝八年(749 年)统计的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表(注: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当地粮食产量)。从表中能反映出的信息是(
)
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
全国
109 906 064
河北道
21 029 924
河南道
22 467 641
(唐朝时,正仓储州县粮食,义仓备灾荒时的不足,常平仓均粮价的贵贱。)
A.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B.河南、河北两道是国家重要产粮区
C.河南、河北两道负责储备灾荒粮食
D.两道受安史之乱影响粮食储备不足
8.某企业通过产区建生产基地、销区建销售终端、中间建冷链物流渠道等方式,形成了从种植、冷藏保鲜到卖场的全产业链,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了农民、消费者和经销企业的“三赢”。这说明(
)
①降低生产成本能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①减少流通环节能够产生更多的利润
①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①商品流通环节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9.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知(
)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10.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 9 处出土了石器共 209 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磨石等,计 144 件,另外出土蚌器 205 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 179件。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
11.下图是河南打虎亭东汉墓葬壁画《制作豆腐工艺图》。民间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安徽八公山与“八公”修仙炼丹,偶然发明了豆腐。目前发现最早记载豆腐的文献,是五代陶谷撰写的《清异录·官志门》,其中记载的“小宰羊”即指“豆腐”。由材料可以推断出(
)
A.豆腐的起源不晚于汉代
B.道家炼丹贴近生活
C.制豆腐是主要家庭手工业
D.豆腐制作技术高超
12.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贫富分化的加剧
B.出现了私有财产
C.等级观念逐渐产生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3.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14.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
)
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
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
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
15.下面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A.重农抑商 B.南稻北粟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16.促使远古居民由迁徙过上定居生活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掌握建造房屋的技术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贫富贵贱分化的出现
17.18 世纪以前,英国人习惯用自家的小园子供养自己。19 世纪中期,英国工人的饮食水平随着工资水平变化,工资较高的工人,特别是家里每个人都能挣点钱的那些工人,吃得较好;在工资最低的工人中,土豆成了唯一的食物。材料意在说明当时英国(
)
A.食物供应商品化趋势明显
B.工业革命摧毁了小农经济
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饮食结构
D.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18.下面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表。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
)
品种
传入中国的时间
备注
玉米
16 世纪
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
甘薯
16 世纪
自菲律宾传入中国
马铃薯
17 世纪
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
A.解决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
B.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
19.洲际物种交流约在 1500 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 (
)
A.引起欧洲所谓“价格革命”
B.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推进
C.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
D.改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
20.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人种重新分布,物种频繁交流等。下面原本属于美洲特产的是(
)
A.茶叶、丝绸 B.烟草、瓷器
C.玉米、烟草 D.香料、甘薯
21.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 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君主立宪制度的发展完善
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22.“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
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B.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
C.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
D.解决了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
23.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24.下图为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
嘉峪关魏晋墓“吃烧烤”砖画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
B.各民族文化进一步交融
C.百姓对富足生活的渴望
D.佛教向大众生活的渗透
25.据记载,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先民们经历了从“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
)
A.原始种植业发展的艰难
B.神农氏成为农业的始祖
C.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D.先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仓储制度历史悠久。有资料云:“夫仓谷者,所以广积贮、备凶荒、赡贫乏也。当岁之丰,加增铢两,取之于民而不患其苟;及岁之歉收,开仓廪,施赈粜,亦足以济众。”
材料二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法制大混乱以后,唐朝统治集团格外重视以法治仓工作,隋朝和唐朝都有专门为仓储而制定的法律。唐朝长孙无忌的《唐律疏议》中有关仓储制度的条款有:……严惩失盗,五品以下官员出库都要经防卫主司搜检,因不搜检而发生盗窃案
件,防卫主司应笞二十,并“计所盗之赃”之罪;杜绝损耗,因库址选择不当或晒粮食不及时造成损失的,以“坐赃论处”;提高效率,凡经批准出库的物资应迅速办理出库手续,“受给之官,无故留难”,迟滞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最重的可判徒一年之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仓储发挥的社会职能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的意义。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
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产品没有剩余,没有私有财产,人类也没有私有观念……从农业革命起,社会产品有了剩余,这就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氏族部落的首领和家族长利用自己对公共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权,或利用对外交换产品的方便,把一些集体的财富据为己有。
材料二 随着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也产生了。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减轻自己的劳动……人们不再把战争中的俘虏杀死,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上述现象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人口的快速增加与食品安全无关,故选 D 项;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添加剂都是产生食品安全的因素,排除 A、B、C三项。
2.D 【解析】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适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最终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故选 D。
3.A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窖穴中有碳化了的粟”可知当时我国已经出现原始农业,①正确;西安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半坡人最早种植粟,结合题干中“粟为耐旱作物,适合在黄土地带生长”得出先民能够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①正确;①不符合史实;半坡遗址位于我国北方,①错误。故选 A项。
4.A 5.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联结为一个整体,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故选 B。耕作技术在历史上就一直处于一个进步的过程,不可能在 16 世纪突然爆发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排除 A;工厂制度建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欧洲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与物种交流速度加快没有太大关系,排除 D。
6.A 【解析】
“冷链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属于生产,“人们对新鲜肉奶制品、蔬菜水果的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是消费,因此材料说明的是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故答案选 A。B、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7.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河南道与河北道储粮总数所占比重接近全国的一半,说明河南、河北两道是国家重要产粮区,B 选项符合题意;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的经济重心说法过于绝对,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河南、河北两道负责储备灾荒粮食,C 选项排除;安史之乱发生于755年至 763 年间,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合,D选项排除。
8.C 【解析】
①①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流通环节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企业可以在价格竞争上拥有更大的优势,故选 C。①①与题意不符,题中流通环节减少,实现了农民、消费者和企业的“三赢”,不仅是农业、农民的发展和提高,商品流通环节也能...
相关热词搜索: 社会生活 作业 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