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 2019- - 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4 4月月考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48 分)
1.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气和活性炭均可作为漂白剂,若同时使用,漂白效果会明显加强 B.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C. 测定溶液 pH 的实验中,用干燥 pH 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 pH 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D. 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原因是两种溶液混合产生的 HClO 易分解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氯气的漂白性是因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具有强氧化性的 HClO,它的漂白效果是不可逆的,而活性炭的漂白性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有色物质,这两种漂白剂混合使用,漂白效果并不会加强,A 错误; B、Cl 2 和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可以得到 NaClO 或 Ca(ClO) 2 ,这两种盐在水中易水解生成HClO,所以这两种盐可以用作消毒剂,B 正确; C、新制的氯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用 pH 试纸测定其 pH,pH 试纸先变红色,再变为白色,所以该操作的结果一定会受到影响,C 错误; D、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浓 HCl,“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 NaClO,这两种溶液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Cl 2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A 选项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同时还要注意 Cl 2 和 S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时,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溶液中,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物质不具有漂白性,原混合气体的漂白性是没有了的。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S 2- 的结构示意图:
B. NH 3 的结构式:
C. CO 2 的电子式:
D. HCl 的电子式: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硫离子的核内有 16 个质子,核外有 18 个电子,故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 A 错误; B.N 原子分别与三个 H 原子形成三条共价键,故氨气的结构式为 ,故 B 正确; C.二氧化碳中 C 原子和两个 O 原子间存在碳氧双键,故二氧化碳的电子式为 ,故 C 错误; D.HCl 是共价化合物,H 原子和 Cl 原子间为共价键,故电子式为 ,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 C,要注意电子式中“·”和“×”的数目之和等于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之和。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测定稀醋酸的 pH
用玻璃棒蘸取 CH 3 COOH 溶液点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
B.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在试管中加入食盐水,将铁钉放入并露出一部分
C.
用标准盐酸测定某 NaOH 溶液的浓度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握住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
D.
用 CCl 4 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分液时,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先后放出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pH 试纸不能湿润,应选干燥的 pH 试纸测定稀醋酸的 pH,故 A 错误; B.食盐水为中性,Fe 失去电子,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可验证铁的吸氧腐蚀,故 B 正确;
C.用标准盐酸测定某 NaOH 溶液的浓度,眼睛应该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判断滴定终点,故 C 错误; D.分液时为了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先从下口分离出下层液体,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故 D 错误; 故选 B。
4.分子式为 C 4 H 10 O 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3 种 B. 4 种 C. 5 种 D. 6 种 『答案』 B 『解析』
『详解』 分子式为 C 4 H 10 O 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一定含-OH,分子式可以改为 C 4 H 9 OH,可以看成丁烷中的 1 个 H 原子被 1 个羟基取代的产物,丁烷有CH 3 CH 2 CH 2 CH 3 、CH 3 CH(CH 3 )CH 3 ,CH 3 CH 2 CH 2 CH 3 中有 2 种 H 原子,1 个 H 原子被 1 个羟基取代有 2 种结构;CH 3 CH(CH 3 )CH 3 中有 2 种 H 原子,1 个 H 原子被 1 个羟基取代有 2种结构,故符合条件的 C 4 H 9 OH 共有 4 种,故选 B。
5.对已达化学平衡的反应
2X(g)+Y(g)
2Z(g)
ΔH<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减小压强,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B.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C. 除去部分的 Z,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D. 加入正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减小压强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一致,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 A 错误;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 B 正确; C、降低 Z 的浓度,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降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正反应速率降低,故 C 错误; D、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 D 错误; 故选:B。
6.镍氢电池(NiMH)目前已经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 中的 M 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Ni(OH) 2 + M = NiOOH+ MH 已知:6NiOOH + NH 3 + H 2 O + OH - =6Ni(OH) 2 + NO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iMH 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NiOOH + H 2 O + e- = Ni(OH) 2 + OH -
B. 充电过程中 OH - 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C. 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 2 O + M + e- = MH + OH - ,H 2 O 中的 H 被 M 还原 D. NiMH 电池中可以用 KOH 溶液、氨水等作为电解质溶液 『答案』 A 『解析』
『分析』
镍氢电池中主要为 KOH 作电解液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 2 +OH - =NiOOH+H 2 O+e - 、阴极反 应 :
M+H 2 O+e - =MH+OH - , 总 反 应 :
M+Ni(OH) 2 =MH+NiOOH ; 放 电 时 , 正 极 :NiOOH+H 2 O+e - =Ni(OH) 2 +OH - , 负 极 :
MH+OH - =M+H 2 O+e - , 总 反 应 :MH+NiOOH=M+Ni(OH) 2 以上式中 M 为储氢合金,MH 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
『详解』 A、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 2 O+e - ═Ni(OH) 2 +OH - ,故 A 正确; B、电解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所以 OH - 离子从阴极向阳极,故 B 错误; C、H 2 O 中的 H 得电子,不是被 M 还原,故 C 错误; D、不能用氨水做电解质溶液,因为 NiOOH 能和氨水发生反应,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7.已知 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 倍,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 Z 位于ⅠA 族,W与 X 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X)<r(Y)<r(Z)<r(W) B. 氢化物的沸点 X<W C. W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Y 的强 D. X 与元素 Z、W 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分析』
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
子层数的 3 倍,X 只能含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含有 6 个电子,为 O 元素;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 F 元素;在周期表中 Z 位于 IA 族,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 Z 为Na 元素;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W 应为 S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 X 为 O 元素、Y 为 F 元素、Z 为 Na 元素、W 为 S 元素。
A.一般而言,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大小 :r(Y)<r(X)<r(W)<r(Z),故 A 错误; B.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水的沸点较高,即氢化物的沸点 X>W,故 B 错误; C.非金属性 F>S,则 W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Y 的弱,故 C 错误; D.X(O)与元素 Z(Na)、W(S)可形成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化钠、过氧化钠,所以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故 D 正确; 故选 D。
8.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 A. 氨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 B. NO 2 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 C. 向 Fe 2 (SO 4 ) 3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D.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氨水中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是由于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缘故,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错误; B.NO 2
通入水中,气体由红棕色逐渐转变为无色,是由于反应生成 NO 和硝酸,N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B 正确; C.向 Fe 2 (SO 4 ) 3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C 错误; D.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硅酸,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 D 错误; 故选 B。
9.下列现象因发生取代反应而产生的是 ( ) A.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将苯加人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 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D. 乙烯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乙烯含有 C=C 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选项 A 正确; B.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在水中溶解度,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接近无色,选项 B 错误; C.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后黄绿色消失,是因为氯原子取代了甲烷中的氢原子生成无色物质而使氯气褪色,选项 C 错误; D.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乙烯被高锰酸钾氧化而褪色,选项 D 错误; 答案选 A。
10.由下列元素形成的单质,不能实现如下转化关系的是(
)
单质2O
氧化物2H O 酸(或碱)NaOH HCl或盐 A. C B. S C. Na D. Cu 『答案』 D 『解析』
『详解』 A.C 单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能实现转化,故 A 不选; B.S 单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能实现转化,故 B 不选; C.Na 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实现转化,故 C 不选; D.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不能实现转化,故 D 选; 故选 D。
11.常温下,向 25 mL 0.1 mol.L -1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 0.2 mol.L -1 的 HN 3 (叠氮酸)溶液,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叠氮酸的 Ka=10 -4.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电离出的 c(H + ):A 点小于 B 点 B. 在 B 点,离子浓度大小为 c(OH - )>c(H + )>c (Na + )>c(N 3 - ) C. 在 C 点,滴加的 V(HN 3 )=12.5 mL D. 在 D 点,c(Na + )=2c(HN 3 )+2 c(N 3 - ) 『答案』 A 『解析』
A.A 点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B 点为氢氧化钠和 NaN 3的混合液,N 3 - 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则水电离出的 c(H + ):A 点小于 B 点,故 A 正确;B.B点呈碱性,则 c(OH - )>c(H + ),由于 pH=8,混合液中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较小,则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Na + )>c(N 3 - )>c(OH - )>c(H + ),故 B 错误;C.滴加的 V(HN 3 )=12.5 mL 时,恰好反应生成 NaN 3 ,N 3 - 部分水解,溶液呈碱性,而 C 点溶液的pH=7,所以 C 点 V(HN 3 )>12.5 mL,故 C 错误;D.在 D 点,V(HN 3 )=25 m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2c(Na + )=c(HN 3 )+c(N 3 - ),故 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及溶液 pH 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曲线对应溶质组成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溶液酸碱性与溶液 pH 的关系,能够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判断离子浓度大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C 为本题难点。
1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 C 2 H 4
B. H 2 S C. Cl 2
D. NH 3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对于 AB n 型共价化合物,元素化合价绝对值+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8,则该元素原子满足 8 电子结构,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C 2 H 4 中 H 的化合价为+1 价,H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满足 2 电子稳定结构,不是 8 电子稳定结构,故 A 错误; B.H 2 S 中 H 的化合价为+1 价,H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满足 2 电子稳定结构,不是 8电子稳定结构,故 B 错误; C.Cl 2 中 Cl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7,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Cl 原子满足 8 电子结构,故 C正确; D.NH 3 中 H 元素化合价为+1,H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1,所以 1+1=2,H 原子不满足 8 电子结构,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 掌握 8 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中学阶段,常见的稳定结构有 2 电子稳定结构(如 H 元素),8 电子稳定结构(如 C、O、Na 等绝大多数元素),其他特殊结构(如 BF 3 中 B 为 6 电子结构,PCl5 中 P 为 10 电子结构)。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₂/CCl 4 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答案』 AB 『解析』
分析:A、双糖又名二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类化合物; B、根据酶的性质特点解答; C、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
详解: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 错误;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B 错误; 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 Br 2 /CCl 4 溶液褪色,C 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 正确。答案选 A。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4.含一个碳碳双键烯烃与氢气的加成产物为:CH 3 CH 2 CH(CH 3 )CH 2 CH 3 ,下列相关说法
正确的是(
)
A. 该产物符合通式 C n H 2n
B. 该产物有 3 种沸点不同的一氯代物 C. 这种烯烃只可能有 3 种不同结构 D. 原单烯烃与分子式为 C 5 H 10 的烃一定互为...
相关热词搜索: 张家口市 尚义县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