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0年农村殡葬改革调研报告例文_殡葬改革调研报告

时间:2021-10-17 13:15:36 来源:网友投稿
-

 革命老区吉安市,地处江西中部,位于赣江中游。辖1市2区10县,47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超过70%,山地、丘陵占70%以上。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古以土葬为传统的吉安人民的殡葬活动也在发生变化。为总结2001年以来实施殡葬改革的工作经验,了解当前全市农村贯彻落实《殡葬管理条例》的实际效果。今年上半年,我们先后深入泰和、万安、遂川、吉水、峡江等县的7个乡(镇)14个村委会,通过与县领导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探讨,与乡(镇)、村干部交谈,与村民座谈等形式进行调查研究。所到之处耳闻目睹,我们深深感受到殡葬改革给我市广大群众带来的实惠,同时也感受到实际中存在的一些缺憾,亟需加强与规范。

  一、 做法与成效

  2001年开始,市委、市政府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提出把殡葬改革工作和“三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目标落实,经过5年的努力,殡葬改革各项工作实现了大跨越,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健全殡葬法规制度,优化殡葬改革环境。建立健全殡葬法规是搞好殡葬改革的基础。2001年5月底,我市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江西省殡葬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出台了《吉安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并以市长1号令颁布实施,同时,各县(市、区)还依照国家、省、市殡葬管理的相关规章,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更具操作性的殡葬管理实施办法或细则,为我市依法治丧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政策保障。

  ———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殡葬改革氛围。殡葬法规的广泛宣传是做好殡葬改革的前提。2001年6月1日,我市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后,确定每年4月份为全市“殡葬改革宣传月”。市、县、乡、村将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江西省殡葬管理办法》以及《吉安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规章,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将《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殡葬管理的通告》张贴到全市各村组宣传栏内进行宣传。各地还在县城、乡镇主要交通干道上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进行流动宣传,大力宣传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法规精神,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各县(市、区)政府领导在县电视台发表殡葬改革的电视讲话,连续长时间播放。并在各乡镇广播站巡回播放殡葬改革宣传片;各地还印制了政府关于加强殡葬管理的通告和其他有关殡葬改革政策法规宣传小册子共50多万份,分发到每家每户。

  由于宣传教育工作扎实细致,殡葬改革政策的目的意义深入人心,较好地调动了广大群众自觉支持和参与殡葬改革积极性。出现了乡村老年人协会自发组织老年人倡议响应国家关于殡葬改革的政策和号召,死后按规定实行遗体火化,不进行土葬。在城区周边的农村,文明、节俭治丧之风也在逐步形成。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由于地方财政紧张、财政资金对殡葬事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的制约,到1999年底,全市13个县(市、区)只有2座火化殡仪馆,而且还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设备陈旧,馆舍简陋,这种现状,是制约我市殡葬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为此,我市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决定以招商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大力建设火化殡仪馆。1999年,我市泰和县通过引进广东南雄客商资金合作建成了县火化殡仪馆,并于2000年投入运营。接着,市本级和全市其他县(市)都主动走出去,引进外商资金合作建成了本地的火化殡仪馆。市本级火化殡仪馆是按国家一级馆标准设计、二级馆标准建设,各县则按照国家三级馆标准建造。到目前,全市共有火化殡仪馆12座,公墓山13座;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也正在加紧进行,泰和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有力地推进了该县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的步伐。至此,我市实现了县县建有火化殡仪馆、公墓山和农村公益性墓地的目标。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为我市殡葬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零点行动”为突破口,促进火化率大幅度提高。面对2000年火化率仅为9%的严峻形势,我市决定以殡葬改革 “零点行动”为突破口,大幅度提高尸体火化率。一是充分了解,严密部署。全市殡葬改革动员大会以后,各地根据会议要求和《吉安市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安排,认真组织部署“零点行动”,在做好深入细致调查摸底工作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地区作为试点,实施殡葬改革 “零点行动”,要求自规定之日起,辖区内的死亡人员必须全部实行火葬。二是组建队伍,严格执法。为确保“零点行动”能够取得实效,市政府从民政、国土、公安、工商、林业、监察和城市管理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了市殡葬管理联合执法大队,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长兼大队长。各县(市、区)、乡(镇、街道)也成立了殡葬改革执法队。市、县、乡三级执法队在殡葬改革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为“零点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成功实施殡葬改革“零点行动”,促进了各地尸体火化量的大量增加。到2005年底,全市遗体火化率达到70%以上。由于在农村推行火葬,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火化后的骨灰大部分进入公墓或农村公益性墓地安葬,净化了人居环境,遏制了农村乱埋乱葬现象,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和木材等资源。

  二、 困难与问题

  殡葬改革是一件新生事物,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难是正常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不到位”。

  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观念转变不到位。由于受几千年传统殡葬文化理念、思维方式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上上下下对殡葬改革的认识不一,有的在思想上还转不过弯来。就村干部而言主要是“两头难”。一是权力难使用。实行殡葬改革,普遍认为“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二是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由于殡葬改革是要改变人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丧葬习俗,操作起来难度大、任务重,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就村民而言主要有“两种心态”。一是认为殡葬改革没有必要。部分农民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的村民认为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殡葬方式能体现晚辈对尊长尽孝,现要进行改革一时难以接受。二是认为殡葬改革是城市人的事。大部分农民认为殡葬改革是城市人或者单位人的事,与农民没有多大关系。

  2、部门协作、社会参与还不十分到位。殡葬改革是一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需政府整体推进的工作。因此,在殡葬改革工作中,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也离不开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目前,有些基层组织或部门总认为殡葬改革是民政部门的事,与已关系不大,导致具体工作中,部门之间配合不够,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参与的氛围不浓、积极性不高。

  3、殡葬服务还不十分到位。目前,有的殡葬服务单位对殡葬服务业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殡葬服务单位重经济利益,轻社会效益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 对策与建议

  搞好农村殡葬改革,推进农村遗体火葬,实行文明、节俭办丧事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因此,工作中必须把握方向,规范运作,加强领导,讲求实效,稳步推进。

  第一、强化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超过70%,搞好农村殡葬改革是整个殡葬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宣传贯彻《殡葬管理条例》和《江西省殡葬管理办法》及《吉安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为契机,着力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使之充分认识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节约土地和木材。旧的殡葬办法提倡“入土为安”、“棺葬为孝”,这种办法占用土地,浪费木材。如果不下决心推进殡葬改革,大力推行火葬,那么,死人与活人争土地、争资源的问题将日益严重,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给经济建设带来损害,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旧的殡仪方式主要体现在“巫婆神汉”作怪,装神弄鬼,风水纸钱,招摇过市,把一个地方搞得乌烟瘴气;另外,丧事大操大办,滋长了社会的攀比之风、奢侈之风、浪费之风,给群众带来过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推行殡葬改革,破除迷信,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加快实现农村小康目标。既要告别贫穷走向富裕,又要告别愚昧走向文明,这是小康目标的标志。近年来,随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的丧葬习俗“厚葬”的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办理一宗土葬少则花费三四千元,多则万元,甚至几万元,这种做法大大加重了群众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火化一具遗体,开个追悼会、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等费用加起来才千元左右。因此,大力推行火葬,文明、节俭治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村群众负担,促进生产,是脱贫奔小康的现实选择。

  第二、改进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对殡葬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要尽快改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要把严格执法与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基层政府尤其是基层自治组织要及时准确掌握殡葬信息,建立报告制度,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在殡葬执法工作中,要把宣传、教育、说服丧户工作做在前,尽量避免或减少事后强制纠正、处罚的行为,积极稳妥推行火化,以净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同时,要引导农民群众改革葬礼,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革除旧的丧葬习俗,树立文明、健康的殡葬新风,有力推进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另外,要加快农村公益墓地建设步伐,以解决农村遗体火化后骨灰集中安葬的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群众采取树葬、草坪葬等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遏制农村乱葬乱埋现象;要采取有效措施,清理农村的房边坟、田间坟和路边坟,积极向丧主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动员他们配合政府工作,将上述区域内的乱葬坟迁入到农村公益性墓地内,以改善农村的村容环境,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建设。

  第三、规范服务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殡葬服务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可抚慰生者的精神,安息死者的灵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将发挥积极作用。殡葬服务工作的好坏是直接推动殡葬改革进退的关键环节,因此,各地殡葬服务单位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组织员工参加殡葬业务知识的培训,开展创建“文明窗口”活动等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服务程序,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殡葬服务的各项工作,以促进我市农村殡葬改革健康有序地开展。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殡葬 调研报告 农村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