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时间:2021-10-17 13:03:13 来源:网友投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课题阶段论文

 五里铺小学

  杨燕芳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一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老子的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今日,我将这句话运用在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指导中,从初步练习习作到让他们在生活中多闻、广见,写出表达自我真实情感的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 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 。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 “要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习作和想象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三年级则要求:

 “ 开始练习习作时,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主要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如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再现生活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从教六年的我一直接触的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说到中高段的语文教学,老师,学生都把重心放在习作上。以下是我对习作教学的一些观点。

 一、想我所想,写我所写。

  习作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要产生情感,那必须得要有兴趣,兴趣是习作的前提。

 1.“润物无声”,学文中指导习作方法。

 我不断发掘教材本身的语言素材,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表象,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真正领略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产生一种想把自己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体验,表达出来的愿望,进而产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

 在教学中,我选取有代表性的阅读篇目,顺势引导学生写作。在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总分句式时,我经常选取教材中的典型篇目,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例如我选取《荷花》中的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把第一句进行特殊标注,让学生领悟总起句概括的好处。紧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各分句的表达效果,发现这样写得精妙所在。之后给出一些总起句的开头。“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向草场跑去。”“湛蓝深远的天空上飘着洁白的云朵。” “春天到了,天空中飘摇着五彩缤纷,各式各样的风筝。”孩子们在提示引导中写得很棒,想象很丰富,语言比较到位。

 2.信手拈来,生活,习作的源泉。

 (1)我在习作指导的时候总结出了“三要”的教学经:一要打破传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时时留意,处处观察,心有灵感,提笔写来;二要充分运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特点,寓习作指导于观察和活动之中;三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观察和活动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一篇习作。通过以上“三要”,让学生感受到习作是件愉快、高兴的事。

 我们班级中人数多,在七十多人的班级中让人人愿意习作,爱上写作,实非易事。在班级中我采用了“轮流日记”的办法,将班级中的孩子们按习作能力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每人一天写自己身边的人,事,物等等。孩子们不但可以写自己的,还可以看别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有些同学之间有了矛盾或祝福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去传递。在这种练习中,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增强,水平在对比中提高了。习作内容更贴近生活,真实地反映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2)“赏识”习作信心的培土。

 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表达;批改和评讲学生的习作,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功,并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

 如 :变天

 三年级二班

 岳长鑫

  2009 年

 4 月 20 日

 星期一

 天气:雷雨

 上第二节课的时候,突然天空暗了下来,真像大人们所说的夏天的天就想孩子们的脸,说变就变,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太阳无可奈何地躲进了灰色的云彩里,漫天的乌云像打翻的墨汁,黑沉沉地压下来,大地变得一片漆黑。紧接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霎时,雷电拥着白色的雨从天而降。粗大的雨点叭嗒叭嗒地打在地上,留下一个个小窝窝,溅起了一朵朵小水花。

 不到一小时,雨过天晴,太阳冲出了黑云的包围,放射出强烈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我的评价的是:阳光总在风雨后,继续观察的生活,在不断的努力中迎来自己的彩虹。

 (3)“班报”习作的展示舞台。

 不但加强我班的向心力,还大大提高他们投稿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加乐于表达,不断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如:学生的一篇文章, 我 我 的 周 末

 梁晋嘉

  三、二班

  我想一到周末,大家一定很开心吧!可我的周末却像在上课一样累。想知道为什么这样累吗?那我就告诉你吧!

  星期五的晚上,大家都开心地回家,可我还要急匆匆的回家,吃过晚饭后,休息一会就得上钢琴课,到九点才能回来。不说这个,就说第二天早上,我连觉都没睡好,就让我去上课。这不是折腾我吗?上完课,就得回家写作业,作业一多,连饭都吃不饱。作业少的话,做完还要弹琴。到了晚上还要上口语角,真是累死了啊!

 你肯定在想我忙了一天,到星期天我应该可以玩了吧!不!大错特错。早上六点就要起床上奥数课。上完课了,要是没写完作业就继续写,要是写完了就弹琴。唉!这也是天理呀!我也无法改变。

 别人都说作业山把自己压的都喘不过气来,可我的周末山都快把我压的咽气了。

 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灵感就在身边——观察周围的事物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由此可见习作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习作时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明确地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我们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处处要做有心人,随时随地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倡学生写日记,培养他们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1.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不仅要在学校中注意观察,而且要在家庭中注意观察,还要注意观察社会现象。不仅要观察周围的人、周围的景,而且要观察周围的事。新奇的事物要观察,那

 些别人不注意的事物也要注意观察;好事要观察,做得不正确的事更要细心观察。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秀美山川、河流、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田野的瓜果蔬菜……只有引导学生勤于留心身边的一切,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验,才能写下真实的见闻、感受、想像,习作才能有内容可写。

 2.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还包括听、说、感。观察一个事物,首先要选准观察点。观察点选得是否准确,对观察的准确性十分重要。观察点选好后,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如带学生去观察春天时,要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或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观察。其次观察要有耐心。因为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我们要把那个事物发展的过程观察清楚。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时,要指导学生观察植物是在什么时候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

 (二)取他人之长,敢自我创新──收集好词佳句,灵活运用。

 习作要写得优美生动,跟平时积累优美词句分不开的。我班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准备了课外积累本,我非常鼓励他们读书,从书中获得营养。并建议他们把积累本进行分类,将不同的好词佳句的摘抄进行分类汇总,每周一进行班级交流,共同欣赏。并在实践习作时,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有新鲜感的词句。

 兴趣、观察、积累、感悟,习作能力培养中的元素缺一不可。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张扬个性、充满活力的开放的习作大课堂”。只有让学生不怕写、爱写、会写、善写,才能写出有时代气息、有灵性的习作来,才能写出他们真实的生活,写出他们独特的感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我看中年级习作指导

  城关区五里铺小学

 杨燕芳

相关热词搜索: 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