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浙江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材料阅读专题

时间:2021-10-17 12:04:37 来源:网友投稿

  1 浙浙浙浙浙 2020-2021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 浙浙浙浙浙浙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6 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子曰:“无也。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既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则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孔子家语• 在厄》)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述而》)

 21. 请写出出自上述材料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2. 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孔子的忧乐观。

 【答案】21.

  (1). 发愤忘食

 (2). 患得患失

  22. ①孔子安贫乐道,因追求道义、修养德行而快乐无忧。

 ②君子不忧贫而忧道,不因物质条不好而忧虑,而为德行不能得到修行、不能改过而忧。

  2 ③君子之忧不是为自己,而是“以仁为己任”,为天下而忧,敢于担当。

 ④“君子无忧”是一种坦荡情怀,是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

 【解析】

 【分析】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意总结成语 能力。

 本题中,根据第一段中“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其中含有一个成语,即“发愤忘食”,即十分勤奋;根据第三段“其未得也,患弗得之;既得之,又恐失之”可以总结出成语“患得患失”,即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2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孔子的忧乐观,从第二段中“仁以为己任”可知,君子之忧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天下而忧,敢于担当; 从第三段中“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则乐其意”可以知道,“君子安贫乐道,因追求道义、修养德行而快乐无忧”; 从第四段“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可知,君子不忧贫而忧道,不因物质条不好而忧虑,而为德行不能得到修行、不能改过而忧。

 总结全文,可以得出:“君子无忧”是一种坦荡情怀,是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这就是孔子的忧乐观。

 【点睛】《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3 参考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论语·述而》)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论语•泰伯》)

 子路有一次向孔夫子求教说:“夫子,君子也有忧愁烦闷的时候吗?”夫子回答道:“没有。君子修身养性,他在求学的过程中,便专志于求道,时常会有悟处,乐在这其中的意境;而当亲身体证到圣贤教诲之后,又乐于所得到的道德学问,并能在生活中善巧地运用,随意自在。因此,他有终身的快乐,而没有一日的忧愁。不注重道德修养的人却不这样,在没有得到的时候,一直担忧,希望得到;得到了之后,又唯恐失去,提心吊胆。对于一切总是患得患失,因此一生都生活在担忧恐惧之中,没有一天的自在快乐。” (《孔子家语•在厄》)

 孔子说:“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论语·述而》)

 浙江省浙北 G2 (嘉兴市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6 6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 雍也》)

 (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卫灵公》)

 25. 第(1)则材料中,常人“忧”的是________ ,颜回“乐”的是_________ 。

 26. 联系(1)(2)两则材料,简述你对孔子忧乐观的理解与评价

 【答案】25.

  (1). 贫穷、贫困(物质上的贫乏等),

 (2). 仁道、仁德、仁义(只要是儒家之道即可)。

  4 26. ①孔子赞赏颜回安贫乐道,重视精神文化的内在修养,这是难能可贵的;②但是他说君子“忧道不忧贫”,把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完全对立起来看待,轻视物质,片面强调精神修养,未免偏颇。

 【解析】

 【分析】

 【2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含义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可知,人们忧愁的是饮食简陋,即物质条件贫乏。

 第二空,根据“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知,孔子称赞颜回贤能,因为他在贫困的环境下,他依然不改其道,显得悠然自得。对颜回来说,富贵不是其所求,仁道才是其所愿。生活的好坏,根本就无法改变其内心坚定的志向。因此,他对待贫穷的态度是很坦然的,从不怨天尤人。故而,颜回“乐”的是追求仁道,是精神追求,而不是物质追求。

 【2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评价文中观点的能力。

 根据第一则材料,“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称赞颜回能安贫乐道,在贫困的物质生活中依然追求精神文化,确实令人敬佩。

 第二则材料“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则把追求精神文化与追求物质文明彻底对立起来,说君子只追求道,不为追求生活衣食,甚至认为忙于劳动(追求衣食利益)反而导致人饥饿(贫困),学习道理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好处,过度轻视物质基础,片面追求精神文化,显然是不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有点偏颇。

 参考译文:

 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 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耕作,常常会有饥饿;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担忧是否能学到道,不担忧贫穷。”

  5 浙江省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环大罗山联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21—22 题。(6 分)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① ,则不易使也,信可以 守战也。(《商君书·农战》)

 【注】①纷纷:指民心不统一 17.

 上面两段文字,都体现了

 的治国策略。(2 分)

 18.

 请指出两则材料在治国策略方面的不同之处,并作简要评析。(4 分)

 【答案】

 21.取信于民(2 分)

 22. 《论语》强调了在足民、安国的基础上,治理国家的人还要有道德的修养。如果道德不行,不受

 百姓爱戴,也就失去了治理国家的基础;《商君书》强调的是让百姓专心务农,百姓老实,民朴而 信,也就易统治了。(评分说明:答案要有评有析,只有析没有评,酌情扣分)

 【译文】圣贤的君主懂得治理国家的要领。因此命令民众都把心放在农业上。民众专心务农,那么 民众就朴实好管理,民心不统一则不易驱使,使百姓信任便可以用来守城作战。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 材料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材料三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① 不忘平生 ② 之言,亦可以成人矣。”(《论语·宪问》)

 【注】①久要:久处于穷困。要,同“约”,穷困。②平生:平日。

 21 材料二中,“适”的意思是

 ,“莫”的意思是

 。(2 分)

 22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孔子认为怎样做才算“成人”。(4 分) 【答案】

  6 21.亲厚 淡漠( (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 22 . “ 成人 ” 的意思是 “ 成有德之人 ” 。

 ① 首先要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

 ② 遇到危险肯付出生命。

 ③经过长久的穷困日子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

 ( ( 评 分 标 准:

 共 4 分 , 解 释 “ 成 人 ” 1 分 , “ 见 利 思义 ” “ 见危授 命 ” “ 久 要不忘 平 生之 言 ” 各 1 分 。) )

  浙江省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 9+1 高中联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2-23 题。(6 分)

 (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事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17.21)

 (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2.5)

 2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礼与孝的关系(2 分)

 ▲

 23.孔子为什么严厉责备宰我“不仁”?(4 分)

 ▲

 【答案】

 22.守丧尽孝就是礼的一种形式,尽孝不能违背礼。(2 分)

  7 23. (1)宰予违反了礼制。三年之丧作为“天下之通丧”,是为了报答父母的怀抱之恩, 人人都得遵守这个礼数,宰我否定孔子的根本原则。

 (2)宰予缺少仁爱之心。宰予连这三年都嫌长,心安理得地缩短为一年,无意回报父母之恩。孝为仁之本,对父母的尽孝是求仁的根本,否则就不要奢望能够成为仁者。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材料一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材料二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雍也》)

 材料三

 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①,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尽心上》)

  8 【注】①权:权变。

 2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2 分)

 2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4 分)

  ▲

  【答案】

 21.因材施教 22.①儒家中庸思想的其中一个内涵就是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1 分)

 ②材料一中孔子根据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性格,采取或劝阻或鼓励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做事不要过分退缩也不要一味冒进,体现了中庸的本质。(1 分)

 ③材料二中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才智水平传授相应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也是中庸思想的体现。上述两则材料都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事例。(1 分)

 ④材料三中孟子指出,如果只知道死板地坚持“执中”,没有变通,那就是“执一”了。坚持一点反而废弃了其余很多方面,具有片面性,会对真正的中庸之道有损害,不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1 分)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3 题(共 6 分)

 材料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材料二: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材料三:朋友之债,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论语·乡党》 材料四: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①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论语·子张》 【注释】①孟庄子,鲁国大夫仲孙速。

  9 22 材料一中孔子所说的“孝”不重

 ,而重

 。(2 分)

 23.结合材料,谈谈儒家所倡导的“孝”的内涵。(4 分)

  【答案】

 22.外在、物质

  内在、精神 23.(1)注重内心敬重:内在尊重,要坚守恳切敬爱的内心,站在父母角度考虑问题;(2)坚守礼义:守礼,不因为物品价值改变言行;(3)继承遗志:继承长辈遗志,发扬光大,父母不这也要一如既往保持孝心。(一点 2 分,任两点得满分)

相关热词搜索: 浙江省 期中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