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 7 17 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了解“自由放任政策”。
(2)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经济危机的各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从文字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图片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2)引导学生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信息分析问题。
(3)问题探究法:通过分析文字材料,探究资本主义国家在 1929 年经济危机爆发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通过材料分析总结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造成的。
(2)经济的虚假繁荣会导致经济崩溃;经济危机是世界动荡的源头; (3)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应以史为鉴,努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发生、特点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已经有所初步的了解。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一和五个单元的必修二,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如: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与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高一学生也初步掌握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仍有小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应当进一步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习惯,争取引导他们的进步。
(三)教学方法 本课适合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历史情景设计法和讨论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难点: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
1930 年的美国,有人以 100 美元的价格在市场卖二手车;以及一个英国失业者的求职信息:I know 3 trades,I speak 3 languages, Fought for 3 years,Have 3 children,no work for 3 months,But I only want one job 。同学们根据这两张图片,思考一下,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从而引起学生了解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原因、表现及影响的兴趣。
2、讲授新课 在危机爆发前,美国是怎么的景象?——一片“繁荣” 【展示图片】
“世界最高水平的生活”、“美国方式、独一无二”的标语,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和建筑业 【展示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到 1924 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 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当时的美国被称为世界金元帝国。
总结:这种繁荣只是虚假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第一篇
个人的危机 【展示材料】1929 年的冬天,在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中的对话场景。
女:“妈妈,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孩子,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女:“为什么买不起了呢?” 母:“因为你爸爸失业了。”
女:“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母:“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 思考:这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悲惨生活能否避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个人的危机”?
从而引出合作探究一:哪些因素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展示材料】
材料 1: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导致了生产相对过剩。
材料 2:1920-1929 年,贫富差距巨大,占美国人口 1%的富人拥有国民财富的三分之一,最富家庭的平均收入相当于最穷家庭的 630 倍。
材料 3:1924~1929 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 20 亿美元增加到 35 亿美元。人们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股票。甚至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材料 4:股票投机成风,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事实上一个只有 500 美元投资的联合创办人公司,到 1929 年其名义资产达到 686165000 美元。
通过对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初步探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弊端。
学生总结:(对于回答不完整的学生首先予以肯定,待其他同学补充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
具体原因:贫富差距的扩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等投机活动。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教师着重阐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向学生阐述大萧条并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1825 年,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 1929 年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 【设计意图】
在资本主义国家,自从 1825 年英国首次爆发经济危机以来,经济危机就像一场又一场噩梦,呈现出了周期性的特点。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经济危机呢?对于这样宏观、严肃的经济问题,高中生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深入浅出的讲解就变得很重要,引用大量鲜活的数据、事例,有助于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材料的解读,也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合作来实现。
第二篇
国家的危机 国家是由个体构成的,在个人危机的背后显示出的是整个国家的危机。通过观看一段大萧条的视频和三则材料,思考问题:这次危机空前严重表现在何处?即归纳这次经济危机的标志、表现和特点。
【观看视频】
【展示材料】
材料 1: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 2: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 36%,失业工人 3000 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材料 3: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 30 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 4 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
学生总结:(对于回答不完整的学生首先予以肯定,待其他同学补充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标志:1929 年 10 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表现: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B.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C.农产品价格爆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设计意图】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之所以被称为大萧条、大恐慌,在于这场危机从深度、广度、长度三个方面远胜于之前的任何一次危机,因此解读这个问题的关键词就在于“空前”和“严重”,由于危机的表现和特点相对比较简单,所以由学生来总结完全可行。但是如果教学只限于此,似乎过于单薄。教师可以在课后
布置学生进行复习,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
第三篇
世界的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后一发不可收拾,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二:为什么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设计意图:这道题目把前面第二单元世界市场的问题涉及进去,使新旧知识能连贯和运用。
展示图片,幽默小品,材料,引出合作探究三。
合作探究三:阅读课文,思考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展示图片】
因股票失败出售汽车、各国的失业工人、等待救济的人群等。
【展示材料】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学生总结:(对于回答不完整的学生首先予以肯定,待其他同学补充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1)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 (3)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尖锐 【设计意图】
绝大多数的历史事件从时间、空间上与我们现实的生活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正是这种距离使我们的历史学习产生了一种疏离感,因此情景的创设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要点,本环节采用的这种学生模拟人物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第四篇
危!机?
提出问题:胡佛政府为什么没有能解决危机? 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思想,对危机采取不干涉的态度,导致了大萧条日益加剧。
【展示材料】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的总统。用破铁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村”,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乡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 ,在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胡佛毯”,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胡佛猪”。
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生意好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死了吧。” 【展示图片】:随处可见的胡佛村 从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自由放任”政策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不能缓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代呼唤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即政府干预经济。
教师总结:危机这个词可以拆开来,即是危,也是机。面对大萧条,胡佛政府没有能抓住机,而后来上任的罗斯福抓住了。因为罗斯福政府把握了这次危机的实质——生产的相对过剩。从而加强政府的干预,成功的解决了危机。
从而引出合作探究四: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引导学生思考,并互相讨论。
学生总结:(对于回答不完整的学生首先予以肯定,待其他同学补充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 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设计意图】
学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固步自封在历史的故纸堆中,那么历史是死的,如果将历史剥离出来,放到现实生活中去反思,那么历史是活的。以史为鉴
说的正是这个意思。2008 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又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波及到了中国,本课中胡佛、罗斯福两个政府的对比,也给我们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危与机的辩证关系?大萧条爆发的原因和解决措施,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启示?这种历史、现实相结合的探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影响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新课小结 以知识框架总结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前后关系非常清晰。4、课堂练习 (1)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盛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1924-1929 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 3/4。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 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B. 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C. 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健康发展 D. 增强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2)1929 年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 A.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世界性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3)“我们要感谢你,赫伯特·胡佛,今天我们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今天我们行乞求食,今天我要偷取煤炭来取暖,谁会知道我会偷?”这首流行的歌谣直接反映了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人民(
) ①因经济危机生活贫困 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③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5)1930 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
A.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6)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1929 年夏天,美国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公司股票由 268 上升到 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 165 上升到 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 9 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持续下去。”
材料二
10 月 24 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峰跌倒深渊,价格下降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 4 年的大萧条。
材料三
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 家企业破产,5500 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失业人数由不足 150 万猛升到 1700 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 1913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农产品价格降至最低点。农民将牛奶倒入大海,把棉花、粮食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经济危机的表现。
3、从材料中你能看出这次危机的哪些特点?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危机 学年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