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
时
间
20
年
月
日
课
时
2 2
课
题
予岂好辩哉
教
者
教
学
目
标
1 1 、研读文本,疏通字词句,熟知课文内容。
2 2 、学习孟子思辨推理的论辩方法。
3 3 、诵读名句 ,积累文言知识。
重
点
研读文本,疏通字词句,熟知课文内容。
难
点
学习孟子思辨推理的论辩方法。
教
学
方
法
合作探究法 讨论式教学
课前自学 知识积累:
1 、知人论世,走进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
2 、孟子的“王道”思想 在政治主张上,孟子提倡 “施仁政,行王道”,这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孟子提倡以人为本,以德为辅,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暴力治国。以教育为手段,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反对战争。具体的措施包括:施“仁政”、开“井田”,“省刑罚,薄税敛”,达到社会富裕,“民有恒产”,“五十衣帛,七十食肉”的理想社会,“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在两千多年前的奴隶制时代,能有这样 的认识和见解,无疑是非常难得和可贵的。
3 、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对待人民的事情要积极,“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以此认识为基础,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要求统治者要爱惜臣民,争取人民的支持,要“与民偕乐”、“与民同乐”、“忧民之忧”,“使民有恒产”,“送生送死无憾”,指出只有得到人民支持的国家才是不可战胜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这个意思。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的“有德者必有言”,知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道理。今天,我们接着再来学习孟子的一篇宏篇大论 —— 予岂好辩哉 ——《孟子·滕文公下》 二、自主先学:
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1 、让学生简单说说选段的大概意思,教师点拨明确内容。
2 、以上选段体现了孟子哪些重要思想呢? ( (1 )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 ( (2 )教师点拨概括:
制民恒产,天下太平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兴教育,明人伦,可为王者师 划分井田,公私兼顾,百姓和睦,社会安定。
三、合作互学:
课件出示重点句段: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 》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 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课后自评 1 .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劳力者治于人 B .奚冠 C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D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 [ 解析] ]
A 项,为被动句;B 、C 、D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 [ 答案] ]
A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虽然..,未闻道也 B .织席 以为..食 食 C .有 大人..之事 D .独居三年, 然后..归 归 [ [ 解析] ]
A 项,虽然:古义,是两个词,虽然这样;今义,转 折连词。B 项,以为:古义,把 …… 作为;今义,认为。C 项,大人:与 “ 君子 ” 相似,有时指有德者,句中指在位者;今义,指成年人或长辈。D 项,然后:古今意义相同,均为连词,表示连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 [ 答案] ]
D
教 后 札 记
相关热词搜索: 孟子 论语 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