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算题)4,以能量为核心综合应用问题,含解析

时间:2021-10-17 11:57:51 来源:网友投稿

 4 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一、典例 例 1.如图,某根水平固定的长木杆上有 n(n≥3)个质量均为 m 的圆环(内径略大于木杆直径),每相邻的两个圆环之间有不可伸长的柔软轻质细线相连,细线长度均为 L,开始时所有圆环挨在一起(但未相互挤压);现给第1 个圆环一个初速度使其在木杆上向左滑行,当前、后圆环之间的细线拉紧后都以共同的速度向前滑行,但第n 个圆环恰好未被拉动。已知所有细线拉紧的时间极短,且每个圆环与木杆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求:

 (1)当 n=3 时,整个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当 n=3 时,求第一个圆环向左运动的初速度大小 v; (3)若第一个圆环的初速度大小为 v 0 ,求整个过程中由于细绳拉紧损失的机械能。

 【解析】(1)当 n=3 时,仅有 1、2 两个圆环在运动,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 f =μmgL+μmg·2L=3μmgL。

 (2)当 n=3 时,易知从 1 开始运动到 1、2 之间的细绳恰好拉直的过程中,有:

 12 mv2 = 12 mv 12 +μmgL。

 2、3 之间的细绳拉直过程,取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有:mv 1 =2mv 2 。

 12 ·2mv 22 =μ·2mgL。

 由以上三式可得 v= 10μgL。

 (3)从开始运动到第 n 个圆环恰好未被拉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 f ′=μmgL+μmg·2L+…+μmg(n-1)L=( 1)2n nmgL  由能量守恒可知 ΔE= 12 mv 02 -W f ′= 12 mv 02 -( 1)2n nmgL 。

 例 2.如图所示,高 H=1.6 m 的赛台 ABCDE 固定于地面上,其上表面 ABC 光滑;质量 M=1 kg、高 h=0.8 m、长 L 的小车 Q 紧靠赛台右侧 CD 面(不粘连),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 m=1 kg 的小物块 P 从赛台顶点 A 由静止释放,经过 B 点的小曲面无损失机械能的滑上 BC 水平面,再滑上小车的左端。已知小物块与小车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 μ=0.4,g 取 10 m/s 2 。

 (1)求小物块 P 滑上小车左端时的速度 v 1 ; (2)如果小物块没有从小车上滑脱,求小车最短长度 L 0 ;

 (3)若小车长 L=1.2 m,距离小车右端 s 处有与车面等高的竖直挡板,小车碰上挡板后立即停止不动,讨论小物块在小车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 W f 与 s 的关系。

 【解析】(1)小物块 P 从 A 滑到 C 点的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g(H-h)= 12 mv 12

 解得小物块 P 滑上小车左端时的速度 v 1 =4 m/s。

 (2)小物块 P 在小车 Q 的上表面滑动的过程中,P、Q 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取小车最短长度L 0 时,小物块刚好在小车右端共速为 v 2 ,则:

 mv 1 =(M+m)v 2

 相对运动过程中系统的能量守恒,有:

 12 mv 12 = 12 (M+m)v 22 +μmgL 0

 联立解得:v 2 =2 m/s,L 0 =1 m。

 (3)小车长 L =1.2 m,说明小车与竖直挡板相撞前小物块不会滑脱小车,设共速时小车位移 x 1 ,物块对地位移x 2 ,分别对小车和物块由动能定理可知:

 μmgx 1 = 12 Mv 22

 μmgx 2 = 12 mv 22 - 12 mv 12

 联立可得:x 1 =0.5 m,x 2 =1.5 m 若 s ≥x 1 ,说明小车与挡板碰撞前小物块与小车已具有共同速度,且共速后一起匀速至挡板处,小物块将在小车上继续向右做初速度为 v 2 =2 m/s 的匀减速运动,距离车尾位移为:

 L 1 =L-L 0 =0.2 m 设减速到 0 位移为 L 2 ,则:μmgx 2 = 12 mv 22

 可得 L 2 =0.5 m>L 1

 则小物块在车上飞出去,W f =μmg(x 2 +L 1 )=6.8 J 若 s< x 1 ,说明小车与挡板碰撞前小物块与小车还没有共速,小物块全程都受摩擦力作用,则:

 W f =μmg(L+s)=(4.8+4s) J。

 二、模拟练习 1.如图所示,遥控赛车比赛中一个规定项目是“飞跃壕沟”,比赛要求:赛车从起点出发,沿水平直轨道运动,在 B 点飞出后越过“壕沟”,落在平台 EF 段。已知赛车的额定功率 P=10.0 W,赛车的质量 m=1.0 kg,在水平直轨道上受到的阻力 f=2.0 N,AB 段长 L=10.0 m,BE 的高度差 h=1.25 m,BE 的水平距离 x=1.5 m。赛车车长不计,空气阻力不计,g 取 10 m/s 2 。

  (1)若赛车在水平直轨道上能达到最大速度,求最大速度 v m 的大小; (2)要越过壕沟,求赛车在 B 点最小速度 v 的大小; (3)若在比赛中赛车通过 A 点时速度 v A =1 m/s,且赛车达到额定功率。要使赛车完成比赛,求赛车在 AB 段通电的最短时间 t。

 【解析】(1)赛车在水平轨道上达到最大速度时,设其牵引力为 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f=0 又因为 P=Fv m1

 解得:v m =5 m/s。

 (2)赛车通过 B 点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设赛车能越过壕沟的最小速度为 v,在空中运动时间为 t 1 ,则有:

 h= 12 gt 12

 且 x = vt 1

 解得:v = 3.0 m/s。

 (3)若赛车恰好能越过壕沟,且赛车通电时间最短,在赛车从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Pt-fL= 12 mv2 - 12 mv A2

 带入数据解得:t=2.4 s。

 2.如图所示,顶端带有光滑定滑轮的三角形斜面体 AB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AC 表面均光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分别为 30°、53°,A 点与水平面之间的高度267h= m,轻质弹簧两端连接两个质量分别为 m M =m N=2 kg 的物块 M、N(均可看成质点),M 紧靠挡板,N 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滑轮与质量为 m P =3 kg的物块 P(可看成质点)相连,细绳与斜面平行,物块 P 在外力作用下静止在 AC 的顶端,此时细绳刚好拉直,斜面 AC、半径 R=0.4 m 的竖直光滑圆弧轨道分别与粗糙水平轨道 CD 平滑连接,轨道 CD 长度 L=1.5 m。现由静止释放物块 P,当 P 滑至 C 点时细绳断裂,物块 M 恰好离开挡板,整个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物块 N 始终在斜面 AB 上,重力加速度 g=10 m/s 2 ,sin 53°=0.8。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 k; (2)物块 P 刚好能够滑到圆弧轨道最右端时,物块 P 最终停止的位置与 C 点之间的距离; (3)为使物块 P 能滑上圆弧轨道而不脱离,物块 P 与水平轨道 CD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1)初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1 Nsin30 10N F m g  

 细绳刚断的瞬间,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力2 Msin30 10N F m g   此过程中物块 N 的位移sin53hl 

 根据胡克定律得1 22lF F k   解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6N m13k 。

 (2)物块 P 从 A 滑至 C 的过程中,初末状态弹簧的弹性势能相同,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 2P P N N1sin302 sin53hm gh m m v m g     解得26m s v  当物块 P 恰好能上升至圆弧轨道的最右侧时有2P 1 P P12m v m gL m gR    解得135  设物块 P 在轨道 CD 段滑过的总路程为 s,根据动能定理得2112P Pm v m gs   解得13m6s  所以物块 P 最终停止的位置与 C 点之间的距离为52 m6L s  。

 (3)当物块 P 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时有21P Pvm g mR 解得12m s v gR   根据功能关系可得2 2P 2 P P P 11 122 2m v m gL m gR m v     解得215  当物块 P 恰好能滑上圆弧轨道时有2P 3 P12m v m gL   解得31315  所以物块 P 能滑上圆弧轨道且不脱离圆弧轨道时,物块 P 与水平轨道 CD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取值范围为 15  或者3 135 15  。

 3.距光滑水平平台的右端 L=0.5 m 处有一木块 A(视为质点),紧靠平台右端的水平地面 PQ 上放置一右侧带挡板(厚度不计)的水平木板 B,木板的质量 m B =1 kg,长度 L=0.5 m,且木板的上表面与平台等高。木块 A在水平向右、大小 F=6 N 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当木块 A 运动到平台右端时立即撤去拉力。已知木块 A 与木板 B、木板 B 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0.2,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g=10 m/s 2 。

  (1)若木块 A 的质量 m A =2 kg,求木块 A 与木板 B 右侧挡板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v 1 ; (2)若木块 A 的质量 m A =2 kg,木块 A 与木板 B 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求木板 B 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 x 1 ; (3)若木块 A 与木板 B 碰撞后粘在一起,为使碰撞后整体向右运动的距离最大,求木块 A 的质量 m 及木板运动的最大距离 x 2 。

 【解析】(1)由动能定理可知,A 到达平台右端时的动能 E k =FL 对 B 受力分析可知 A B Am m g m g     由于地面对 B 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 A 对 B 的滑动摩擦力,所以 A 与 B 相碰前 B 保持静止由动能定理可知,A 到达 B 上滑行的过程中有 21 k12A Am v E m gL    解得11m/s v 。

 (2)A 与 B 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关系有:

 1 A A A B Bm v m v m v   2 2 211 1 12 2 2A A A B Bm v m v m v   得1 4m/s, m/s3 3A Bv v   对 A 受力分析有A A Am g m a   对 B 受力分析有 A A B B Bm g m m g m a      当 A、B 速度相等时有A A B Bv a t v a t    得1s12t  可得 A、B 速度相等时的速度大小AB A Av v a t   得1m/s2ABv  相对运动过程中,B 的位移大小为2 212B B B ABa x v v   得111m144Bx 

 之后对 A、B 整体分析,有   A B A B ABm m g m m a     A、B 一起向右运动有222AB B ABa x v  得21m16Bx  B 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1 1 2 B Bx x x   解得15m36x 。

 (3)由动能定理可知,A 与 B 碰撞前有2212mv FL mgL    A、B 碰撞粘连,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 2 Bmv m m v   由动能定理有   2212B Bm m gx m m v     可得22232( 1)m mxm 令11km,可得225 124 4x k k       

 当58k 时,即3kg5m 时,最大距离 29m32x 。

 4.如图所示的简化模型,主要由光滑曲面轨道 AB、光滑竖直圆轨道、水平轨道 BD、水平传送带 DE 和足够长的落地区 FG 组成,各部分平滑连接,圆轨道最低点 B 处的入、出口靠近但相互错开,滑块落到 FG 区域时马上停止运动。现将一质量 m=0.2 kg 的滑块从轨道 AB 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若已知圆轨道半径 R=0.2 m,水平面 BD 长 x 1 =3 m,传送带长 x 2 =4 m,距落地区的竖直高度 H=0.2 m,滑块与水平轨道 BD 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0.2,传送带以恒定速度 v 0 =4 m/s 逆时针转动,重力加速度 g=10 m/s 2 。

 (1)求滑块恰好过圆轨道最高点 C 时在 C 点的速度 v 的大小; (2)要使滑块恰能运动到 E 点,求滑块释放点的高度 h 0 ; (3)当滑块能通过 C 点时,求滑块静止时距 B 点的水平距离 x 与释放点高度 h 的关系。

 【解析】(1)当滑块恰好过最高点 C 时,有2vmg mR

 解得2m/s v gR  。

 (2)若滑块恰好能过最高点,从 A 到 C ,根据动能定理有  21122mg h R mv   解得 10.5m h  要使滑块恰能运动到 E 点,则滑块到 E 点的速度0Ev ,从 A 到 E ,根据动能定理有  2 1 20 0 mgh mg x x      解得 2 1 21.4m h x x     显然2 1h h >,要使滑块恰能运动到 E 点,则滑块释放点的高度01.4m h 。

 (3)①当滑块释放点的高度范围满足 0.5m0.6m h  时,滑块不能运动到 D 点,最终停在 BD 上,设其在 BD上滑动的路程为 x ,根据动能定理有0 0 mgh mgx     可得5hx h  ②当滑块释放点的高度范围满足 0.6m1.2m h  时,滑块从传送带返回 D 点,最终停在 BD 上,在 BD 上滑动的路程为12x x ,根据动能定理有 12 0 0 mgh mg x x      可得 12 6 5 mhx x h    ③当滑块释放点的高度范围满足 1.2m1.4m h  时,滑块从传送带返回 D 点,重回圆轨道,最终停在 BD 上,分析可知滑块在 BD 上滑动的路程为12x x ,根据动能定理有  12 0 0 mgh mg x x      可得  12 5 6 mhx x h    ④当滑块释放点的高度1.4m h时,滑块从 E 点飞出,根据动能定理有  21 212Emgh mg x x mv     解得2 5 7m/sEv h   由平抛运动知识可知,平抛运动的时间20.2sHtg 

 可得1 22 5 77 m5Ehx x x v t        。

 5.如图所示,粗糙平直轨道与半径为 R 的光滑半圆形竖轨道平滑连接,可视为质点质量为 m 的滑块 A 与质量为 2m 的滑块 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中间放有弹性物质,滑块与平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平直轨道长为L。现释放弹性物质的能量,使 A 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滑上平直轨道,滑过平直轨道后冲上圆形轨道,在圆形轨道最低点处有压力传感器,滑块沿圆形轨道上滑的最大高度 h 与滑块通过圆形轨道最低点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 F 之间的关系其中两个值如图乙所示。

 (1)若滑块 A 沿圆形轨道上滑的最大高度为 R,求弹性物质释放的能量; (2)求图乙中的 F 0 的最小值; (3)请通过推导写出 h 与 F 的关系式,并将图乙补充完整。

 【解析】(1)滑块由 A 到沿圆轨道上滑高度 R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0kAmgL mgR E      A 与 B 动量守恒A A B Bm v m v  得12B Av v  2122KB BE mv ,212AKAE mv 所以12KB KAE E  所以弹性物质释放的能量3( )2KA KBE E E mgL mgR     。

 (2)由图乙可得,当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 F 0 时,滑块沿圆轨道上滑的最大高度恰为 2R,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此时滑块所受支持力大小为 F 0 ,设滑块通过圆轨道最低点的速度为 v 1 ,到达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 v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滑块在圆轨道最低点210F mg mR v 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22vmg mR 滑块由圆轨道最低点滑到圆轨道最高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2 22 11 122 2mg R m m    v v 解得06 F = mg。

 (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所受支持力大小为 F,设滑块通过圆轨道最低点的速度为 v,沿圆轨道上滑的最大高度为 h,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①在 F 取值 0—3mg 间 滑块在圆轨道最低点2vF mg mR  滑块由圆轨道最低点沿圆轨道滑到最大高度 h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2102mgh mv    联立上述两式解得2 2R Rh Fmg  ②在 3mg—6mg 间 滑块在圆轨道最低点2vF mg mR  滑块在圆轨道脱离的最高点2sinhmg mR v 其中 sinh RR 滑块由圆轨道最低点沿圆轨道滑到最大高度 h 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2 21 12 2hmgh m m    v v 得3mghFR 即3FRhmg ③在 F 大于 6mg 时,h 最高点均为 2R 完整图如图所示

 ...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能量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