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6 页 2020-2021 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共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满分 45 分,每小题 3 分)
1.(3 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高梁酿酒 B.馒头发霉 C.蜡烛燃烧 D.蔗糖溶解 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 B、馒头发霉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D、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故选:D。
2.(3 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制纯碱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金刚石切割玻璃 D.焦炭用于炼铁 解:A、二氧化碳制纯碱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焦炭用于炼铁是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3 分)上海世博中心建设成 1 兆瓦航天太阳能发电项目,实现年发电 100 万度。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多晶硅转化成光伏发电,多晶硅产能将建立国家准入制。依据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位置,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硅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B.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硅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14 个电子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g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14,表示原子序数为 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硅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4,故选
第 2 页 共 16 页 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硅,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 14,表示原子序数为 1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硅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14 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3 分)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下列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不可分
B.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C.转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1:1
D.转化①、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解:由图示可知,一个氯气分子和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次氯酸分子。两个次氯酸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学方程式为:转化①H 2 O+Cl 2 =HCl+HClO;转化②2HClO光照¯2HCl+O 2 ↑。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变化,分子可再分,故错误; B、由转化①H 2 O+Cl 2 =HCl+HClO 可知,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C、转化②2HClO光照¯2HCl+O 2 ↑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2:1,故错误; D、转化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 0 变为+1,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变为﹣1,都发生改变,故正确。
故选:D。
5.(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 页 共 16 页
A.图①所示元素是 2017 年 5 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172
B.②可用符号表示为 Mg +2
C.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一定会改变
D.③④两种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解:A、图①所示是 2017 年 5 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115;中子数为288﹣115=173,故错误; B、由 B 为镁离子,离子符号表示为 Mg 2+ ,错误; C、原子变成离子后,电子层数不一定会改变,如③是氯原子得电子后变成氯离子,电子层数没有变,故错误; D、③④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故选:D。
6.(3 分)在化学符号 2H、2Fe 3+ 、2H 2 、2Cu、2H 2 O 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尽相同,其中“2”的意义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解: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2Cu 中的“2”分别表示氢原子的个数为 2、铜原子的个数为 2。
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Fe 3+ 中的“2”表示铁离子的个数为 2。
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H 2 、2H 2 O 中的“2”分别表示氢分子的个数为 2、水分子的个数为 2。
“2”的意义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2 个。
故选:B。
7.(3 分)2020 年春节期间,江都区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放鞭炮”标志的是(
)
A.
B.
C.
D.
第 4 页 共 16 页 解: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故 A 错; B、图中标志是节水标志,故 B 错。
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放鞭炮,故 C 错正确;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循环标志,故 D 错。
故选:C。
8.(3 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W、G、H、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W G H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对该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W 待测值是 13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P 是生成物
D.物质 H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由表中信息可知,P 物质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 20 克;G 物质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生成的质量是 25 克;H 物质的质量不变故 H 物质不参与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W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是 5 克。
A、反应后物质 W 的质量为:18g﹣5g=13g。故 A 正确; B、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 B 错误; C、P 物质的质量减少故为反应物。故 C 错误; D、物质 H 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D 错误。
故选:A。
9.(3 分)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 Z 范围的是(
)
A.干冰 B.水银 C.熟石灰 D.铁锈
第 5 页 共 16 页 解:由图中信息可知,x 属于单质;y 属于化合物;z 属于氧化物。
A、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 A 正确; B、红磷属于单质,故 B 错; C、熟石灰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 C 错;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A。
10.(3 分)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
A.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用二氧化锰、氧化铜和过氧化氢溶液比较二氧化锰、氧化铜的催化效果
D.用镁、锌和稀盐酸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解:A.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无需控制变量;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时,均与氧气接触,只是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属于控制变量法; C.此时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质量均相同,只是加入的催化剂不同,根据产生气泡的速率来判断,属于控制变量法; D.此实验中,金属片的长度、厚薄、稀盐酸的浓度均相同,只是金属的种类不同,根据反应生成气泡的速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属于控制变量法。
故选:A。
11.(3 分)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4
C.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19%﹣
第 6 页 共 16 页 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48%﹣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分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故错误;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丙的质量之和,故正确。
故选:B。
12.(3 分)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 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第 7 页 共 16 页 D. 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解: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故该实验结论合理。
B、氨水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没有接触,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故该实验结论合理。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故该实验结论不合理。
D、该实验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该实验结论合理。
故选:C。
13.(3 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aO(CaCO 3 )
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O 2 (CO)
足量的 O 2
点燃 C HCl(H 2 SO 4 )
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过滤 D NaCl(NaOH)
适量的硫酸 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解:A、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 2 SO 4 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NaOH 能与适量的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
第 8 页 共 16 页 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4.(3 分)向 AgNO 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Al 和 Fe 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已知 HCl+AgNO 3 ═AgCl↓+HNO 3 ):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 Ag.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 Fe(NO 3 )
2 ,一定不含 AgNO 3 ,可能含有 Al(NO 3 )
3 .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0 个 B.1 个 C.2 个 D.3 个 解:①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金属是否剩余,而银不能和酸反应,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气泡,故①错; ②由于没有提及具体的铝和铁的量,所以不能判断是否将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所以不能判断一定产生沉淀,故②错; ③由于铁和铝的活动性都比银强,所以在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单质,故③对; ④溶液得到是浅绿色溶液,所以可以判断铝已完全反应,所以在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铝和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故④错; 即题中所给的说法正确的只有③,即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故选:B。
15.(3 分)两份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a 份加入少量 MnO 2 ,b 份不添加 MnO 2 ,分别同时反应,放出 O 2 的质量(用纵坐标表示)与反应时间(横坐标表示)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这一反应中二氧化锰充当的是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以知道催化剂只是加快了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没加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即 b 分解的速率慢,而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快,即 a 分解速率快,所需时间较短。而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是正确的。
第 9 页 共 16 页 故选:C。
共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满分 15 分)
16.(4 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汞元素 Hg 。
(2)三个铝原子 3Al 。
(3)铵根离子 NH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