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1-10-16 15:26:48 来源:网友投稿

 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施方案 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市现阶段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的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基础建设不够合理、智慧化程度较低、观念意识较淡薄等方面的问题,认真吸收提案提出的对策建议,着力从优化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避难(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推动防灾减灾智慧化、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重点突破。

 1.进一步优化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一是优化完善从地方政府到乡镇街道、再到社区居委会的多级防灾减灾管理体系,通过制订完善《减灾工作制度》《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等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资金物资保障、培训演练保障和应急联动机制;二是落实网格化管理。结合社区工作特点,落实“网格”责任分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情网络组织架构,设立专职灾害信息员,及时准确掌握居民需求及传递信息。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以及应急救灾演练,提高基层网格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建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指导相关企业、物业公司、居民群众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2.高标准推进应急避难(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经过努力,我市现在共建有避灾安置场所 2674 个,另还建有部分应急避难场所,主要是用于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相关灾难发生时的临时安置。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省厅最新修订颁布的《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按照标准抓好避灾安置场所新规范化建、改建工作。做到“五个确保”,即确保选址和建筑物安全,确保场所内外标识牌、指示牌正确设置,确

 保场所内救灾物资按标准配备,确保场所内功能分区科学设置,确保灾害发生后能及时提供热食。同时,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新建避灾安置场所的配套设施配置,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必要的安全消防设施、一定的照明和温度调节设施、与场所规模相匹配的物资仓储设施。避灾安置场所内应张贴悬挂有关图片资料,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加大力度,平灾结合,充分发挥应急避难(避灾)安置场所的综合保障功能,努力实现应急避难(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3.进一步推进防灾减灾智慧化。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在现有杭州城市大脑应急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城市大脑的总体规划,结合防灾减灾智慧化、数字化的要求,搭建社区防灾减灾智慧信息化平台,加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民众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二是抓好数据归集。把数据工程作为应急指挥平台基础性工程来抓,统一数据标准、口径、制式,确保数据归集整合路径畅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监测预警等技术,整合大量分散在各部门行业数据,汇聚全市雨量站、水位站、地质灾害风险点、城区桥涵隧道、低洼地带积水点、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库、避灾安置点等数据,打造“多层级数据叠加、多方位监测预警、多维度综合研判”的风险分析一张图;三是优化决策支撑。基于部门业务数据、感知数据、视频数据等,自动关联预案,自动发出启动响应等级提醒,自动生成风险识别一张图,自动识别附近避灾点和逃生路线,提升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支持功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度,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分析支撑。对全市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进行清点盘查;对各地处置救援数据进行统计汇总。

 4.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各级政府为防灾减灾宣传的主体,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相关宣传经费的保障力度,将防灾减灾救灾纳入社区党建及和谐社会创建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二是打造宣传阵地。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节点,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各级避灾安置场所开展典型案例唤醒公众减灾意识活动,重点针对火灾、地震、台风等灾害开展应急处置和避险自救宣传教育;三是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宣传机构和场所,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专题教育活动和体验,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配备家庭安全绳、应急灯、急救包等必要的应急装备,不断提升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减灾 防灾 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