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作业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评价,实行以人为本,探索“减负增效”的教学之路。
特制订如下方案:
2、组织保障机构:
成立作业管理工作组:
组长:
成员:
三 三 、实施目标 、实施目标
长期以来,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而效率低下的现象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突出的教学问题 。
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教学环节中,将“作业”作为一个具体的问题加以研究,也是依据我校师资和学科专业水平发展状况确定的。活动期望达成以下主要目标:
1 、减少重复、机械操练、死记硬背、东拼西凑的作业练习,改善作业效能,从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 、教师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不同类型练习题的功效,并具有开发一些有针对性、层次性的思维能力训练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 、研究新的作业设计理念,拓展作业的内容和形式;
4 、形成学生课外阅读和探究习惯的引导和培养师生互动机制;
5 、形成协调各科作业量,科学控制学生作业总量的机制;
6 、学校、家长、学生共同探讨并形成正确的课业观,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
四 四 、实施内容 、实施内容
1 、学校组织备课组、学科组学习和培训,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 、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反思过去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分析低效、无效作业的形成及危害,形成新的作业设计理念。研究拓展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各学科组、备课组设计具体研究方案,经教科室审核后实施。
3 、“有效作业”案例研讨活动。以备课组或学科组为单位,利用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开展“有效作业”问题研讨交流活动,活动要有主讲人以及记录。各教研组设计具体研究方案,经教科室审核后实施。
4 、教师作 业专题设计评比。分学科进行,按照备课组开展教师作业设计评比。
5 、征集教师作业设计、“有效作业”研究成功案例并进行总结交流。
6 、 承认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次布置作业。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设计、布置作业时应考虑“四要”即: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要有梯度和区分度,分开层次,不拿同样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都感到满意。
根据学生各科特点,将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分为 a
、 b 、两个层次。
a 层的学生紧扣教材侧重完成 a 档“基础性作业”, b 层学生侧重完成 b 档
“提高性作业”或适当“拓展性作业”。在划分层次时,先自我申报,在申报时,有时有些学生选择不符合自身学情的等级,可采用自我申报与小
组长、教师、家长认定相结合的方式认定等级。当然,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根据 学生学情可适当调整。
7 、精心选题,确保每一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 、面向全体、科学安排作业量。
①语文: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 1 次,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 8 次。每周一练笔,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
②数学:初一、初二每周 4 次;初三每周 5 次。
③英语:初一、初二每周 4 次;初三每周 5 次。
④物理:每周不少于 4 次。
⑤化学:每周不少于 4 次。
五、作业评价多样化、激励化、过程化。
坚持“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及时反馈,多措并举。采用教师批改、小组批改、同学互批、自我批改、家长批改等方式多元评价,教师批改时采用全批全改、精 批细改、面批面改这几种方式交错进行。
加强对学生解题过程的指导。( 1 )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做每一道练习题,都要认真读题,找问点、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题目考查方向、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 2 )养成严谨细致的解题习惯。在具体做题的过程中要严谨细致,确保不因计算、式子转换等低级失误而影响答案的正确性,平时练习不出错,考试才能有保障。( 3 )明确做题过程中遇到难点进行探究的途径。( 4 )把握好答题顺序及时间。( 5 )注意答题规范和整洁度。
6、定期检查、总结交流 学生作业情况,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 要依据之一,与学分管理,平时检测,一同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作业检查采取家长监督和老师监督相结合。作业由班主任公布到微信群,家长在家监督学生按规定要求完成作业,保证时间和质量。家长在检查完后通过微信群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统计班内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到校后再由各科教师分别检查。对于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学生到校后由班主任统一安排时间补作业。
适时总结,定期交流,教导处要跟踪检查学科作业完成及批阅情况,对优秀作业组织展示,以树立榜样,激励先进,促进共同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作业 实施方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