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运营实施方案 当前城市市运营过程中暴露出的“消防安全隐患”“高楼玻璃幕墙安全隐患”“地铁施工过程安全保障”“地下空间保障”“巨量人口生活保障”等问题,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关意见措施,针对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提出以下方案。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您提到的城市安全运营课题与我市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高度一致,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市各类地面塌陷、水气管网破损泄漏等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进行批示,尤其是去年西溪“路 12·29”道路塌陷事件致两人坠亡后,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城市安全运行对策措施,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要求全力做好工作。
(一)做好城市运营安全工作 城市安全最大的风险在城市建设阶段,我市亚运场馆和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量大面广,目前全市共有施工项目 4649 个,其中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5950 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1813 项,地铁在建工地 169 个,地铁以外领域 5m 以上深基坑项目约480 个,施工过程中极易造成地下管道破损、路面塌陷等,城市建设过程中地下空间风险突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2019 年起,我市委托中国安科院和浙江省安科院联合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评估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市)的危险化学品、建设施工、桥梁隧道、城镇燃气、高层建筑等 40 多个行业领域,全面摸清
城市工业企业、城市公共设施、人员密集区域、自然灾害四大类安全风险底数,建立了全市风险点清单数据库,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二是拉网式排查城市地下安全隐患。成立由缪承潮副市长牵头、市城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勘测检测消除城市地下安全隐患工作专班,制定《**市勘测检测消除城市地下安全隐患工作方案》,投入约 500 万元分三阶段进行主城区路面塌陷检测,至 2021 年 5 月 6 日全市累计检测道路 684 条(段),共 723.98 公里,发现的空洞及脱空问题已督促属地全部完成整改。深基坑项目方面,全市共排查深基坑项目(含轨道交通)434 个,共发现安全隐患 163 处,所有隐患均已及时采用地面注浆补强、开挖回填或强化基坑维护措施等方式落实整改。地铁施工、在建工地等重点区域方面,共排查周边供排水管网 2000 公里、天然气管线7095.5 公里,发现管道渗漏等 51 处,检测地铁施工区域道路 171 条(段)99.32 公里,发现空洞 2 处、土体疏松 30 处,均已完成整改。三是开展城市地下智慧感知系统建设。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建设全市地下智慧感知系统,计划在今年完成城市地质数据库和智慧感知应用平台搭建,初步完成主城区第四系分布区“地质风险一张图”编制,基本实现主城区地下工程建设及地下空间运行的分层级地质风险管控。到 2025 年,建成以地质数据为基础、以监测感知为手段、以智慧应用为目标的“一库、一图、一模型、一平台、一体系”地下智慧感知系统。四是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治理。成立**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协调小组,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系统已存储自来水管线数据 4402 公里、雨水管线数据 3614 公里、污水管
线数据 2503 公里、强电管线数据 4114 公里、弱电管线数据 13183 公里、燃气管线数据 5170 公里。推行弱电共同沟建设,将新建和改扩建道路新埋设通信管线统一纳入弱电共同沟,已累计在市区随路建成3210 公里弱电共同沟。五是强化城市安全运营。加强水设施和城市河道监管,强化市政设施安全治理工作,加强燃气设施安全治理,持续推进地铁运营区保护监管工作,强化环卫固废设施的监督管理,做好景观设施养护管理工作。同时出台《城镇燃气设施安全检查技术标准》《**市渣土消纳场安全管理办法》《**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安全运营规范体系。
(二)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推进应急预案管理。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加强全市应急预案管理的工作意见,统筹推进应急预案修编,建立全行业、全灾种区域覆盖、上下对应的应急预案体系。目前全市市级专项预案 58 项。加强应急预案演练,2020 年全市共组织各类应急演练 2415 场,有 18 万余人次参加了演练。二是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管理的通知》《**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开展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培育工作的通知》,强化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培育工作,开展应急救援队伍技能竞赛。截至目前,已建成19 类应急救援队伍共 745 支 22129 人。全年共投入 405 万元专项资金资助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三是加强航空救援体系建设。建设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并作为全省直升机救援主运营基地,严格实行“观察员驻点制”管理,做到全天 24 小时响应备勤。高质量落实临时起降点建设管
理,目前已落实陈经纶体校、**消防救援支队余杭训练基地等临时起降点 29 个。四是加快指挥体系建设。建设全市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通过购置移动音视频采集设备、升级应用系统等方式,配备移动单兵、布控球、无人机等装备,基本建成全市连通的 4G 公网可视化指挥调度体系,实现第一时间获取现场视频信息。完善现场指挥部建设。制定突发事件现场指挥部应急抢险操作手册,理清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部门到场人员,按照“1+6+N”(1 个现场指挥部+6 个常设工作组+N 个临时工作组)的架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五是增强应急物质保障能力。市商务局学习疫情期间武汉居民隔离的成功经验,利用市场调控和政府调控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物资配送、保障能力,确保我市市民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的物资供应储备充足。
(三)提升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 一是风险隐患信息化。市应急管理局完成三张风险隐患图:一张图呈现城市运行综合风险,确定全市八大行业 11.2 万个风险源,以红、橙、黄、蓝四色展示,形成**市全域综合风险四色图;一张图呈现重点区域风险,一图定位展示市级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1131 处、山洪灾害危险区 1300 余处;一张图呈现重点部位风险,定位地铁施工进程中各类固有风险数据 3000 余条,实时监测盾构机运行状态和深基坑压力沉降数据,动态提示施工掘进隐患。二是城市管理信息化。市城管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运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管控安全风险。建设智慧市政管理系统,运用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切实提高城市桥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燃气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市燃
气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城市管理精细化及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平台,实现数字城管、市容环卫数据的梳理归集。三是地铁建设信息化。市地铁集团引入**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监控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涵盖监控量测、盾构信息化、联络通道自动化测温、视频监控、起重吊装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统计等功能模块,形成地铁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管控。四是房屋管理信息化。市住保房管局通过一线数据调查、基础数据核查、标准数据建立、统一数据进库等程序,形成全市房屋的房屋主题库。2019 年,完成主城区 49 个街道 688 个社区范围内既有房屋的调查落图建库工作。2020 年将房屋主题库建设工作扩展到**各区、县(市)。五是人防建设信息化。2020 年 8 月城市大脑人防驾驶舱上线,市人防办在此基础上,利用人防工程信息管理平台、“我身边的人防工程”APP、人防专号 962790 等多个数字化模块,打造全市“智能疏散”系统。
(四)强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 一是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履职承诺制度。按照“政府统一主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物业按规履责、业主积极参与”的原则,严格落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到个人。二是建立定期维保检测制度。督促高层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全面自查外保温防护层破损开裂、脱落以及电缆井、管道井封堵不严等问题,逐项登记整改。对于不具备自主维保检测能力的单位,要求其聘请具备从业条件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消防设施施工安装企业进行维保检测。三是普及微型消防站。每幢高层公共建筑和每个高层住宅小区建立
一支微型消防站,并提请属地政府依据《浙江省社会消防组织管理办法》,出台微型消防站队员优抚优待、激励保障等配套政策。
(五)做好高楼玻璃幕墙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2020 年市住保房管局与省建科院合作,对既有建筑幕墙的使用安全管理机制、排查流程、鉴定流程、检测方法等主题内容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建筑幕墙使用安全管理机制,形成《既有建筑幕墙安全管理和检验技术的研究课题》和《我市房屋既有建筑幕墙安全鉴定情况分析报告》等成果。二是部署落实超 10年使用期建筑幕墙调查建档相关工作。制定**建筑幕墙调查建档工作方案,完成我市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钱塘新区六个城区使用年限超 10 年建筑幕墙的数据梳理工作。通过对鉴定单位的摸底,从已备案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中选取具备幕墙检测资质专业单位,为下步开展建筑幕墙检测鉴定专项抽查做好技术储备。
(六)强化安全宣传工作 我市围绕城市运行安全宣传工作要点,完善宣传机制,建强宣传队伍,丰富宣传载体,提升宣传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工作。一是市应急管理局通过**电视台《安全 365》、移动电视《应急 300 秒》、**之声《安安全全每一天》、**日报《你谈我谈安全生产大家谈》专版、**网“云上安全生产月”“童心绘安全”等专题,以及“**应急管理”微博微信、**市宣传教育中心抖音号等载体,借助城市大屏、地铁公交车厢站台电子屏等传播媒介,进行全年性宣传,强化市民安全意识。二是市人防办组织“9·18”紧急疏散演练,有 15000 名市民参加。在全
市 200 多所初级中学开设人防知识教育课,年受教育学生超 10 万名。三是市地铁集团组织“安全宣传进社区”主题活动和“安全宣传进学校”工作,打造彩虹课堂品牌,提高老市民对地铁乘车安全、地铁运营安全理念的认识。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2020 年,我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171 起、死亡 136 人,同比下降 25.3%、28.4%,虽然安全生产事故降幅明显,但与疫情特殊影响不无关系,不能有丝毫懈怠。**作为特大型城市和“万亿 GDP”城市,已成为要素高度集聚、多元复杂交汇的巨系统,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存量风险和新增风险不断冲击城市运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面临极大挑战。根据您的建议,4 月由我局李雄飞副局长带队赴上海和广东省广州、深圳、佛山四地调研学习城市安全管理工作,重点调研学习了浦东新区城运中心、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佛山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运作情况,收获良多。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市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一个机构统筹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风险管控全链条、突发事件全周期管理,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城市管理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安全、越来越智能,为亚运会召开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一)城市运行保障方面 持续推进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按照《城市运行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分工及进度控制表》序时进度,细化责任分工,加强运行
监管,不断提高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完好率和交通通行能力,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加快推进全市城市桥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全面开展城市内涝风险点摸排整治,基本消除城市易淹易涝区域和严重内涝灾害现象。推进重大风险精准智控,推动重点行业领域风险动态评估、分析、预警。实现与基层治理“四平台”对接和数据共享,发挥基层网格监管作用,形成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与快速处置闭环管控。
(二)城市管理信息化方面 按照数字浙江建设新阶段新要求,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以规划为牵引,以数字为要素,以科技为引领,推进城市大脑应急管理系统迭代升级,加快数字赋能应急管理,提升风险精准识别,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是继续开展应急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快城市大脑应急系统数据中台建设,实现数据统一接入、治理和发布,满足各场景应用数据需求。深度开发城市安全运行系统,扩容视频融合平台,迭代升级**市危化矿山安全风险管控信息系统,深化防汛防台平台。二是构建一个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标准化地址库等的 CIM 平台基础数据库,并在此平台上探索地下空间及管廊管线综合管理、建筑外立面(玻璃幕墙及石材干挂)安全监督等场景应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房屋数据信息化,为城市房屋客体的感知、公共资源的配置、事件预测预警、科学系统治理等“政府综合服务”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三)应急管理基础夯实方面
一是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今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普查,我市从 5 月开始在工业企业、消防、交通运输、农机渔业、危化品矿山、建筑施工、城市运行和旅游八大领域全面推进。通过风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我市安全生产风险底数,科学评估各企业(单位)、行业领域和区域安全生产风险状况,强化风险信息在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监管和政府统筹安全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企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增强行业监管和属地监管的针对性。二是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在去年临安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我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计划于今年 12 月底完成,目前已落实风险普查工作经费2445 万元...
相关热词搜索: 实施方案 运营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