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届湖北省宜城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第 第 I 卷
一、 本卷共 15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希腊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 A. 平等思想 B. 自由观念 C. 责任意识 D. 民主思想 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3.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
) A.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4. 农历 2014 年腊月腊八前后,北方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
A. 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
B. 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C. 精准的预测性
D. 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 5.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 A. 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 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C. 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D. 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6. 康有为主张“改定地方新法,推行保民仁政”,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 之”。二者在民权主义主张上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哪个方面 (
)
A. 国家政权的组成 B. 反对外来侵略
C. 国家政权的性质 D. 主张断发易服 7.下表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位:部) 普通人藏书(单位:本)
17 世纪中叶 29 14 约 1000 1-20 18 世纪中叶 47 27 约 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妇女彻底解放 B. 出版业是推动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
C. 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8.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 A. 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 坚决主张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 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 开启在中国介绍西方制度的先河 9.“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摘自《新民主主义论》)。对“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最合理的解释是,孙中山(
) A. 提出新三民主义
B. 推翻清政府统治
C. 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D. 领导护国护法等运动 10.下表为 1949 年我国居民受教育情况(单位:万)。
大学毕业生 18.5 中学毕业生 400 小学毕业生 7000 文盲人数(占总人口 80%) 43200 就业年龄人口总数 34000 总人口数 54000
上表说明,当时发展人民教育的当务之急是(
) A. 保障人民受教育权 B. 发展高等教育 C.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D. 开展扫盲教育 11.“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 A. 文学革命的发展 B.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C. 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D.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1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 开始改革开放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B. 批判宗教神学 C. 促进思想解放 D.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14. 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的伟大哲学家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 实行宗教神权统治
B. 自由缺乏必要环境 C. 神意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
D. 派系纷争造成政治权力滥用 15. 他们在批判中世纪神学思想时,并没有完全采取纯粹的世俗主义态度。相反,他们创造性地阐发了基督教神学文化传统的某些想想资源,采取了“借神颂人”的理论模式。借助上帝至高无上的权威来颂扬人的自由意志和理性尊严。属于“他们”主张的是(
) A. 追求人的价值尊严
B. 反对世俗君主专制 C. 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D. 怀疑神灵人性至上 第 Ⅱ 卷
本卷共包括 16 、17 、1 18 8 、1 19 9 四 道试题,共 55 分。
16、(14 分)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
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5 分)
(2)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4 分)
(3)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5分)
17、(11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人文主义者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人》 材料二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的相同主张。依据这两段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中西方人文主义对各自近代社会转型产生的不同影响。(5 分)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是教会神学,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管辖世俗界,教权管辖精神界。……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
——摘编自关于度《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2)依据材料三,简要解释“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的原因。(4 分)
材料四
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美】罗素《中国问题》(1922 年正式出版》 (3)材料四的作者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2 分)
18、(15 分)近代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自的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方案一:孙中山的“共和救国论” 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夫共和主义岂平手而可得,余以此一事而直有革命之责任者也。” ——1897 年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的谈话 方案二:张謇的“实业救国论” 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若骛其花与果则灿烂甘美而忘其本,不知花与果将何所附而何自生?” ——张謇《对于救国储金之感言》 方案三: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救国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救国论的观点。(要求:选择材料中的任意一种观点加以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15 分)启蒙运动是 18 世纪的一场思想盛宴,它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该运动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反启蒙文人的攻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新文化史的代表人物、法国启蒙运动的研究专家罗伯特·达恩顿把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的批判归结为有“六宗罪”:
(1)启蒙运动所主张的普世主义实际上充当了西方霸权的遮羞布,人权为破坏其他文化提 供了合法依据。
(2)启蒙运动是乔装打扮成高级形式理性的文化帝国主义,它赋予欧洲人“文明开化的使命”以及构建“土著人”的方法,这种构建导致了土著的沉默与屈从。
(3)启蒙运动十分疯狂地追求知识,以致削弱了道德准则。最终,这种狂热助长了法西斯主义,因为它以高级的技术武装国家并且摧毁了阻止国家权力无孔不入的道德屏障。
(4)启蒙运动过分相信理性,由于信赖理性至上,未能建立起对于非理性事物的防范。它天真地崇信进步,遂使人类在 20 世纪的种种恐怖面前不知所措。
(5)启蒙运动乃是极权主义的根源之一,它为法国革命的恐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又为 20 世纪的恐怖统治指明了道路。
(6)启蒙运动作为应对当代问题的观点已经过时、不适用。启蒙哲人们坚持的工具理性观导致了生态灾难,他们还支持男性化的公民生活观,将女人限制在私人领域。
——庞冠群《后现代之后重审法国启蒙运动》 评析材料中罗伯特·达恩顿关于启蒙运动“六宗罪”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相关热词搜索: 宜城市 湖北省 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