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通史版)2022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评6,近代中国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含解析

时间:2021-10-16 09:45:55 来源:网友投稿

 单元综合测评( ( 六) )

 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 —— 民国时期( ( 公元 1912 —9 1949 年) )

 (时间:40 分钟 分值:8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 20 世纪初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C [20 世纪初社会习俗由跪拜礼变为握手礼,称呼由“老爷”变为“先生”,这说明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故选 C 项;“彻底”说法错误,排除 A项;材料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排除 B 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1915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2.(2020·漳州模拟)1916 年初,陈独秀撰文说:“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旨在(

 ) A.唤醒青年的公民自觉

 B.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C.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D.创立无产阶级政党 A [根据材料“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可知,陈独秀希望唤醒中国人的国民意识,参与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故选 A 项;“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虽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的主张,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B 项;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8 年才由李大钊传入中国,排除 C 项;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1921 年才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3.(2020·广州模拟)1920 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启蒙思想的新取向,否定“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趋向于互助进化、财产公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这说明当时(

 ) A.民族主义意识削弱

  B.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增强 C.科学观念受到质疑

  D.欧美社会制度得到推崇 B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思想界出现的新趋向是互助进化、财产公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这说明当时社会主义思想影响增强,故选 B 项;平民主义体现了民族主义意识,排除 A

 项;1920 年处于新文化运动以后,科学观念得到普及,排除 C 项;材料属于社会主义思想,与“欧美社会制度”无关,排除 D 项。] 4.(2020·苏州模拟)下面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部分),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 时间 产业女工人数 占总产业工人比例 行业 1930 年 37.4 万 31.7% 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 1933 年 24.3 万 48.7% A.国家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变革,妇女开始成为自由劳动力 B.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轻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D.清朝末年废止缠足等法令的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B [1930 年到 1933 年,女工占总产业工人比例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故选 B 项;“国家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变革,妇女开始成为自由劳动力”是在中华民国初年,排除 A 项;“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轻工业获得迅速发展”是在中华民国初期,而非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排除 C 项;“废止缠足等法令的推行”是在中华民国初年,而非清末,排除 D 项。] 5.(2020·扬州模拟)下图为胡烈在 1933 年 10 月所创作的漫画《选举运动》(被扫帚扫出的人身上标有“官僚”“贪污”字样)。该漫画旨在反映当时(

 )

 A.国民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国民党残余势力强大 C.苏区政权建设重视民意

  D.正在为长征准备条件 C [由材料“被扫帚扫出的人身上标有‘官僚’‘贪污’字样”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苏维埃政权选举的内容,在选举中要杜绝官僚和贪污等产生,说明苏区的政权建设重视民意,故选 C 项;国民革命的时间是 1924—1927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苏维埃政权选举的内容,未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苏维埃政权选举的内容,为长征准备条件是在 1934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6.(2020·南通模拟)1935 年 10 月,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

 出新的任务。”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取得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 B.开始着手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 D.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C [题干表明中共中央在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后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故选 C 项;1936 年 10 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排除 A 项;1927 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革命的道路问题,排除 B 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排除 D 项。] 7.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出现一批进步音乐家,作品多采用进行曲的形式,雄劲的旋律和坚定的节奏,歌词中常常出现“长城”“热血”等文字意符,代表曲目《长城谣》被民众广为传唱。此类作品的出现反映了(

 ) A.国民革命运动逐步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C.国共两党对峙斗争激烈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民族矛盾上升,“长城”是民族的象征,“热血”代表人民的抗战精神,因此反映了当时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 B 项;20 世纪 20 年代国民革命运动逐步兴起,排除 A 项;材料中“长城”“热血”体现的是民族精神,而非内部矛盾,排除 C 项;国共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排除 D 项。] 8.在 1938—1942 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 6 000 公里左右增至 16 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 1 000 公里增加到 20 000 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这说明(

 ) A.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

  B.西南建设主导抗战进程 C.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

  D.西南落后面貌得以扭转 A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发展当地的交通及邮电事业有利于接受外国物资援助以持续抗战,故选 A 项;“主导”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西南地区,无法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排除 C 项;西南地区交通及邮电事业得到发展,并不等同于其落后面貌得以扭转,排除 D 项。] 9.下面是 1931—1943 年东北地区的工矿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较表(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东北地区(

 ) 年份 1931 年 1937 年 1940 年 1943 年

 指数 100 100 100 100 农业 73.1 49.0 45.6 40.7 工矿业 26.9 51.0 54.4 59.3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 B.成为日本“以战养战”的基地 C.逐渐摆脱了对日本经济的依赖 D.经济结构得到了完善和优化 B [从表格数据来看,1931-1943 年东北地区的工矿业产值有较大增长,这一变化是由于日本掠夺工矿资源维持侵华战争的需要,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故选 B 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日本侵略者的严重打击,日益萎缩,排除 A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企业由日本接管经营,排除 C 项;“经济结构的完善和优化”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排除 D 项。] 10.(2020·莆田模拟)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财政部于 7 月 27 日急令四大银行在上海共同办理同业贴现业务,以安定市面和救济银钱工商各业;淞沪会战爆发后,又立即公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规定次日起支取银行、钱庄的活期存款,每户每星期只能提取 5%,至多 150 元。这反映出当时(

 ) A.金融步入战时统制体系 B.国民政府陷入经济危机之中 C.日本侵华深入金融领域 D.国民政府准备进行全面抗战 A [根据材料“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财政部于 7 月 27 日急令四大银行在上海共同办理同业贴现业务,以安定市面和救济银钱工商各业;淞沪会战爆发后,又立即公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规定次日起支取银行、钱庄的活期存款,每户每星期只能提取 5%,至多 150元”可知,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在特殊时期调整金融,这反映出当时金融步入战时统制体系,故选 A 项;材料未体现国民政府陷入经济危机,排除 B 项;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七七事变后,已经进入全面抗战,排除 D 项。] 11.1927 年 2 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一篇报告中,把农村运动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组织农会时期、农村革命时期和建立统一战线时期,并强调第二阶段是必不可少的。毛泽东的这一认识(

 ) A.肯定农民是革命的主导力量 B.是对农村革命的有益探索 C.引领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方向 D.有利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B [根据材料“强调第二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强调农村革

 命的必要性,强调农民的作用,为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说明材料中毛泽东的认识是对农村革命的有益探索,B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同盟军,不是主导力量,A 项错误;毛泽东有关农村运动无法引领国民革命的发展方向,并且这时期国共两党合作逐渐破裂,C 项错误;这时期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趋于破裂,D 项错误。] 12.(2020·漳州模拟)1944 年,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合作社,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这一论断(

 ) 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丰富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C.有利于国家工业化迅速开展 D.体现建设规划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政策 B [1944 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建立社会生产的工厂和合作社,推动农业基础向工业基础发展,这一论断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B 项正确;1944年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农村,还不具备转移党的工作重心的条件,A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工业化的努力始于 1953 年,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建设规划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政策,而是革命的前途和目标,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 年 6 月9 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摘编自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 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他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 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1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并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4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归纳得出毛泽东的观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立三的观点是城市中心论。第二小问,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毛泽东的依据是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的,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李立三的依据是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深远影响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可得出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探索成功的原因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等。

 [答案] (1)观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李立三:城市中心论。依据:毛泽东: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的(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李立三:苏联城市暴动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的指示;马列主义的经典论述。

 (2)举措: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进行根据地建设。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3)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 党员人数 年份 党员人数 1921 年 7 月(中共一大) 53 1934 年 30 万 1922 年 7 月(中共二大) 195 1937 年初 4 万 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 432 1940 年 80 万 1925 年 1 月(中共四大) 994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 121 万 1927 年 4 月(中共五大) 5.7 万 1947 年 12 月 270 万 1927 年 4 月后 1 万 1949 年 10 月 448 万 1928 年 6 月(中共六大) 4 万 — — ——摘编自孙应帅...

相关热词搜索: 近代 高考 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