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19·本溪模拟)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迁入率降低迁出率可增加本种群的 K 值 B.调查种群密度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报农林害虫 C.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 D.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使种群密度降低 3.(2019·陕西西安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B.当种群数量为 K/2 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C.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4.某农场面积约 140 hm 2 ,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 100 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 280 只,发现其中有 2 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约为 100 只/hm 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5.(2020·宁波联考)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 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b 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 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6.(2019·重庆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诊断)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C.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 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 7.(2019·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高三诊断)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昆虫种类 害虫 害虫天敌 蚜虫(头/枝) 螨(头/枝) 小花蝽(头/枝) 瓢虫(头/枝) 盲蝽(头/枝) 生态果园 39.3 0.34 0.47 0.29 0.33 对照果园 79.1 2.58 0.15 0.16 0.02
A.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B.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 C.蚜虫的总能量最多只有瓢虫总能量的 10 倍 D.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8.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 B.随机选一个样方,其密度就是整个种群的密度 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 D.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则舍弃 9.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可忽视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10.蚜虫是农作物常见的害虫,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 月 14 日以后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 B.甲、乙种群分别表示七星瓢虫、蚜虫 C.蚜虫的数量受七星瓢虫数量的影响 D.7 月 13 日~26 日,蚜虫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三、非选择题 11.(2019·济南一中质检)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 2 hm 2 (1 hm 2 =10 000 m 2 )。在调查区内,放置 100 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 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该草原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 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2)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组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
12.(2020·汉中期末)鸭为杂食性动物,除捕食昆虫等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 富度及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项目 杂草密度(株/m 2 ) 物种丰富度(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形莎草 常规区 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 共作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现象可称为____________。
(3)稻田生态系统中鸭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功能提高。
(4)若野兔进入该环境后需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当该种群数量到达 K 值时,该种群的数量增长速率为________。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前提下,在种群数量为________时,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差值最大。
答案精析 1.B 2.A [K 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与种群迁入率、迁出率等无关,A 错误;调查种群密度,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等有着重要意义,B 正确;研究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C 正确;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可降低害虫种群的出生率,从而使种群密度降低,D 正确。] 3.A 4.C [鹰捕食黑线姬鼠,故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 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280×100÷2)÷140=100(只/hm 2 ),B 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非某种群的数量,C 错误;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D 正确。] 5.B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因为种群的数量变化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等的制约,B 错误。] 6.C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前三年甲种群数量与乙种群数量比值大于 1,三年后该比值小于1,且越来越低,说明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前三年两个种群数量都增加,但是甲增加得更快,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淘汰,B 错误、C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不是“S”型增长,A 错误;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为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但不会出现被淘汰的现象,D 错误。] 7.C 8.BCD [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要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A 项正确、B 项错误;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 项错误;不同的人所选取的样方不同,数据可能有所不同,D项错误。] 9.BC 10.AB 11.(1)144 高 (2)稳定 增长 解析 (1)根据种群个体数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可知,该草原上布氏田鼠的数量为(32×36)/4=288(只),由于测定的是 2 hm 2 的数量,因此该草原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288/2=144(只/hm 2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捕获被标记的田鼠数量比实际值小,故求得的田鼠总数就比实际值偏高。(2)根据题图可知,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增长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稳定型。
12.(1)随机取样 (2)物种数目 群落演替 (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标志重捕法 0 K/2
相关热词搜索: 种群 拔尖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