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信息工程系“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工作对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格局和办学水平。根据学校“十一五”规划,结合我系实际,特制定信息工程系“十一五”专业建设规划。
1 指导原则
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支柱产业和社会信息化的需要,加强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给合,以为社会培养“第一线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形成我系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创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促进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
专业设置与调整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前瞻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应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应有利于形成专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在行业和地区内形成一定影响,有利于形成专业品牌。应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符合学院定位与发展规划。应有利于学院教学的组织安排与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专业建设是关系到我系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适应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实现师资、设施、设备、财力及其他办学资源合理配置,使教学工作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规范专业发展与专业建设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力求在“十一五”期间,通过科学规划和认真实施,使我系在保持与发展的前提下,形成布局合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较好的教学系部。
2 专业建设现状
我系现有一个高职专业,即计算机应用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现有专兼职教师16人。
2.1 专业概况
2.1.1
学历结构:专业专兼职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9人。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1人。师资队伍最主要的特点是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35岁以下专兼职教师占81%。
学缘结构:信息工程系的专职教师涉及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学院、绥化师专。因此,现有师资队伍的特点是学缘广泛,没有近亲繁殖及其不利之处,经过挖掘能够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多元的教学理念,活跃的教学思想和不断进取的科学研究意识。
2.1.2 学生情况
计算机应用专业自2000年招生以来,现有二届学生,2005年一个教学班共15人;2006年一个教学班共12人。生源主要来源于省内。
2.1.3 教学设备
计算机应用专业拥有实验室六个,教学软件近30套。
2.1.4 科研情况
近年来,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人员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教材7部。
2.2 存在问题
系内年轻教师偏多,随着未来学科的发展和对高校教师的要求,面临学历和进修提高的现实。
系内女教师偏多,教师整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研水平和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比较弱,目前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不仅数量少,而且发表刊物的档次也比较低;学院的学术梯队建设状况尚不理想,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偏少;由于青年教师较多,能够承担院级以上科研、教研课题的教师很少,不能在专业学科研究方面形成一定的科研实力。
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学院科研处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关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制度,使教学、科研工作能够在比较规范的制度管理下顺利开展。但如何在专业实体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责任心等,以制度管理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逐步提高,是今后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3 专业建设的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夯实基础、突出应用、拓宽专业方向、注重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经过5-10年的发展,实现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养一条龙,逐步具有一定特色的计算机相关专业。
3.1 整体建设目标
到2010年,基本形成各门类协调发展,专业结构合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系规模相适应,重点专业及特色专业达到较高水平,专业内涵建设深化,专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我系办学整体实力和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3.2 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到2010年,力争建成1个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好1-2个省级重点专业;2-3个院级重点专业。重点专业的各项指标应达到上级教育部门有关专业评估指标的A级评价标准,在教学和科研水平上达到区内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领先水平,形成明显的优势,并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
3. 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必须十分重视形成专业特色和进行特色专业建设,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根据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本系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到2010年,创建1-2个体现学科交叉融合、宽口径的应用型专业;1个具有较强行业特色和本系特色的专业,并使之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方面要明显优于区内甚至全国同类学校相同专业的毕业生。
4 专业结构的基本框架
我系新专业设置目标参看信息工程系专业框架。
信息工程系专业框架
类别
已设专业
各年度拟发展专业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电子信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图形图像制作
软件开发技术
计算机软件
软件开发技术
动漫设计与制作
动漫设计与制作
网络工程
楼宇
图形图像制作
动漫设计与制作
游戏制作
畜牧业信息化技术
图形图像制作
信息安全技术
畜牧业信息化技术
动漫设计与制作
农村信息化
图形图像制作
畜牧业信息化技术
农村信息化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
IT营销
IT营销
工商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
艺术设计
广告设计与制作
广告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电脑艺术设计
电脑艺术设计
广播影视
影视动画
影视动画
影视广告
影视广告
新闻采编与制作
摄影摄像技术
广播电视网络技术
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
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
工业网络技术
工业网络技术
建筑装饰
广告制作与装潢设计
广告制作与装潢设计
5 专业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5.1 明确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
每一个专业必须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要根据专业的性质、社会需求情况、专业现有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并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特色。
5.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认真探索高等教育的学生培养质量标准,研究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基本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
5.3 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手段,要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并且同时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地将本学科新的优秀学术成果反映到教材之中。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5.4 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到基地的科研功能,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力争学院投入建设专业实验室,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5.5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教研室负责本专业建设的制度,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建立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梯队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到2010,争取有1-2人以上进入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行列;帮助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到2010年,获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要达到6人;高级技术职称达教师总数的40%以上,其中正高职称2人以上。为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打好基础。
5.6 加强科学研究和教改研究
提倡人人参与科学研究和教改研究,努力形成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特色和研究专长。到2010年,争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每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完成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的研究,争取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个以上;有一批高质量的校级科研及教改项目立项研究。
要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总结,形成一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指导意义重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加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5.7 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
当前“漫无目的的学习”这种现象在我院的学生中有一定的表现,是需要及时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培养计划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要达到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统一,学生本身需要解决在大学阶段学习什么的问题。学生必须对自我发展方向、自我发展目标、知识与能力结构、自我发展阶段与步骤的选择与设计。我系特要完成在学生工作中增强“定向指导”功能。教学与学生工作之间关系密切,相互支持。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调查,明确其爱好、特长及个人需要;另一方面要将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所开设的专业和课程深入细致地介绍,对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了解、选择,尽可能使每个学生能达到自我设计的目的,从而使学生主动配合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
6 规划的实施
6.1 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
要贯彻“实际、实用、实践”,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开拓新兴交叉学科的原则,成立学科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及专业建设实施计划。
6.2 强化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特聘教授制度;抓紧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大力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和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特别要重点资助教师攻读研究生。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学科专业带头人。
6.3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6.4 建立学科专业建设检查评估制度
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6.5 争取学院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投入
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特别是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相关政策的配套。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投入。
6.6 重组教学资源,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首先对教研室按专业方向进行重组,以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信息工程系
2006年月10月
相关热词搜索: 工程系 十一五 建设规划 专业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