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5: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

时间:2021-10-15 13:31:09 来源:网友投稿

 单元检测( ( 三) )

 一、选择题 1.德国法西斯上台前,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这说明(

 ) A.法西斯势力打出社会主义旗号以拉拢工人 B.法西斯势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法西斯势力打出民族主义旗号以蛊惑人心 D.法西斯势力与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一致 2.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

 ) 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 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 ④信奉专制统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3.英国政治家艾登在其回忆录中写道:“难道我们在 1935 年就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如果我们下定决心,难道就不能撕下墨索里尼的假面具,从而推迟这一场战争?我敢断言,回答是肯定的。”这说明“我们”(

 ) A.积极推行“绥靖政策” B.使国联未采取任何措施 C.导致了西班牙变成法西斯国家 D.延缓了战争迅速爆发 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希特勒)对莱茵区的突然行动还起了使以往一向敌对的‘元首’和‘领袖’言归于好的作用。……墨索里尼对此深表感激。”墨索里尼对希特勒的行动表示“感激”主要是因为(

 ) A.希特勒的行动转移了国联的注意力 B.德国和意大利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C.希特勒的行动使其与国联彻底决裂 D.德国的扩张行为彻底打破了凡尔赛体系 5.1938 年 9 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如图)。慕尼黑协定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

 A.由大国出面签署

  B.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C.符合英国的利益

  D.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6.1940 年 5 月 13 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 A.绥靖政策

  B.抵抗政策 C.中立政策

  D.“冷战”政策 7.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波兰灭亡 ②法国陷落 ③德军攻占丹麦、挪威 ④德国占领荷兰、比利时 ⑤敦刻尔克大撤退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④⑤② C.①④③⑤②

  D.①④③②⑤ 8.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份文献宣称:“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或其他方向的扩张……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这份文献是(

 ) A.《联合国家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非战公约》

  D.《开罗宣言》 9.罗斯福说:“日德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路线。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 A.美国通过《租借法》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0.1942 年 2 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 A.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唤醒国际社会关注远东事务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准备中印对日作战转入反攻

 11.“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俾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这一材料最初出处应为(

 )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 C.雅尔塔会议决议

  D.波茨坦会议决议 12.1945 年 9 月 2 日,麦克阿瑟说:“……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胜利的过程也引起人们对我们今后的安全和文明的巨大关切。随着科学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战争力量的毁灭性现已到了改变传统战争概念的程度。”“战争力量的毁灭性”指的是(

 ) A.空军成为独立的军种 B.航空母舰成为海军的核心 C.核武器的出现 D.“信息战”的出现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从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引自 1938 年 10 月 3 日张伯伦在下院的辩论词 材料二 这是我们迄今体验到的最严重的后果。由于我们五年来所做的和没有做的一切所造成的结果……五年孜孜以求尽量不抵抗路线的结果,五年英国势力不断退让的结果……我们处在一场降临于英国和法国的最大灾难面前。

 ——引自 1938 年 10 月 5 日丘吉尔在下院的辩论词 材料三 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关心维护一个强大的民族主义的波兰……一支强大的波兰陆军的存在意味着大大改善德国的处境;波兰部署在俄国边界一侧的陆军师节省了德国相应数量的额外的军事开支。

 ——引自 1939 年 1 月 5 日希特勒与波兰外长贝克的谈话 材料四 ……布拉格的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然后将轮到波兰。……至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它们当然属于德国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到 1940 年和 1941 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当法国被击败后,德国能轻而易举地确立对英国的统治……我们将以英法两国在美洲的领地为基地,同美国……进行清算。

 ——引自 1939 年 3 月 8 日希特勒在德国政、经、军界重要人士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五 ……不论德苏协定属于什么性质,它都不能改变英国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并且决心加以履行。……我希望向您重申我的信念: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战争将是所能出现的最大灾难。……我看不到德波之间有什么问题不能够以及不应该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决。我们已经准备并将一直准备协助创造条件来进行这种谈判…… ——引自 1939 年 8 月 22 日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这是由于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而引起的辩论?张伯伦和丘吉尔在观点上有哪三点不同?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其中哪一材料给了张伯伦和丘吉尔的辩论以最好的回答?另一材料又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3)比较材料五和材料一,材料五说明了什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 年 9 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 2002 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 1 040 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 万受害者赔偿 6.24 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 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 20 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

 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

 答案精析 1.C [民族优越论是法西斯势力蛊惑人心的手段,通过欺骗宣传,法西斯势力获得了德意志民族各阶层的广泛信任,从而赢得了大选,取得了统治地位。] 2.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德、日法西斯化的概况。军部是日本独有的法西斯机构,因此带②的选项都是错误的,这样就可以将 A、D 两项排除。比较 B、C 两个选项,只需确定①是否正确即可。两国都是军国主义盛行的国家,所以军事工业一直是它们发展的重点。] 3.A [根据“英国政治家艾登”“1935 年”“不能下更大的决心来推行制裁?”可知二战前英法等国对德意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故 A 项正确。] 4.A [1936 年,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这一行动吸引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国联的注意,转移了他们对埃塞俄比亚局势的关注,这在客观上配合了意大利的侵略行径,因此引起了墨索里尼所谓的“感激”。] 5.D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风行英法等国。慕尼黑协定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换取了欧洲和平,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6.B [从丘吉尔发表演讲的时间,可以判断出 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7.B 8.B [《大西洋宪章》又称《罗斯福丘吉尔联合宣言》,是 1941 年 8 月 14 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强调了击败法西斯和重建和平的意愿,符合题干主旨,故 B 项正确。] 9.D [材料显示当时世界最主要的矛盾是法西斯的侵略势力与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的矛盾。针对当时法西斯国家的结盟,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只有加强团结,组成反法西斯联盟,这正是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故选 D 项。] 10.A [蒋介石出访印度,得到英美舆论的一致肯定,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 A 项正确。] 11.C [题干中的材料实际上就是指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真正建立战后德国的民主与和平。这是反法西斯胜利前夕盟国确立的对德国的处理原则。] 12.C [空军、航空母舰、“信息战”,与战争毁灭性改变传统战争概念不符,根据材料“1945年”“科学发明创造的不断涌现”“战争力量的毁灭性现已到了改变传统战争概念”可知,毁灭性是指核武器的诞生,C 项符合题意。] 13.(1)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第一,对该协定的评价不同。张伯伦认为是解决了“最后的”“最危险的”问题;丘吉尔认为是“最严重”的后果。第二,对以前实行的绥靖政策的看法不同。张伯伦认为是成功的;丘吉尔认为是失败的。第三,对绥靖政策的前途预测不同。张伯伦认为是“通向稳定”,丘吉尔认为是走向“灾难”。

 (2)材料四。因为它是希特勒的内部重要讲话,以后的历史证明了这个讲话。

 材料三说明了希特勒的狡猾。第一,欺骗波兰;第二,给英法等西欧国家以德国的敌人是苏联的印象;第三,不刺激苏联。

 (3)材料五说明英国的态度已与捷克斯洛伐克危机时有所不同,它对波兰危机作出了较为强硬的态度;英国仍寄希望于绥靖政策。

 解析 本题通过提供有关绥靖政策的五段材料,设置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新情景,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对“绥靖政策”和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

 14.(1)态度:反省认罪;主动赔偿;道歉、请求宽恕;正视历史教育。

 影响: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德国成为欧盟核心力量。

 (2)成因: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

相关热词搜索: 作业 课时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