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主题的螺旋式上升问题 作
者:
王世光
作者简介:
王世光,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含中职)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研究基地,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文科编辑室副主任,编审,博士,统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作者之一。
原发信息:
《中小学教材教学》(京)2021 年第 20211 期 第 4-9 页
内容提要: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一些教育主题在不同学段反复呈现、螺旋式上升,不同教育主题的螺旋式上升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特点。只有在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与教材的整体架构下,从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材结构等不同角度分析这些教育主题在小学不同学段之间如何螺旋式上升,在小学和初中学段之间如何螺旋式上升,才能把握同一教育主题在不同学段之间的差异和共性,找准同一教育主题在不同学段的定位和德育落点,最终用好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教育主题/螺旋式上升/小学
期刊名称:
《素质教育》 复印期号:
2021 年 05 期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主题众多,可以按照生活领域、核心观念、学科内容等作出不同的划分。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和
教材使用情况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广大一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和教研员十分关注教育主题的螺旋式上升问题,对如何把握同一教育主题在不同学段的定位和德育落点感到困惑。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因为缺乏处理螺旋式上升内容的意识和方法,对同一教育主题在不同学段的教学顺序和教学重点认识不清,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超前、重复或倒挂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选取几个教育主题,结合具体案例,简要梳理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主题的螺旋式上升问题,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和统编教材研究者参考。
一、生活领域的螺旋式上升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将课程内容分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生活领域,虽然这个课程标准是针对小学中、高学段,但是,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整套教材依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不同学段呈现不同生活领域。其中,一些生活领域在教材中反复呈现、螺旋式上升。那么,如何整体把握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这些不同生活领域的螺旋式上升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一是这一领域内容在不同学段是如何呈现和分布的?二是这一领域内容在不同学段的侧重点是什么?三是这一领域内容在不同学段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下面举几个例子。
(一)家庭生活领域的螺旋式上升
家庭生活领域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主要分布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父母分担”,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这些单元从低到高依次侧重健康与安全、亲情与习惯、感恩与理解、分担与贡献、责任与家风。亲情、习惯、理解和责任是不同学段家庭生活主题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班级生活领域的螺旋式上升
班级生活领域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主要分布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和我的伙伴”,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低学段侧重适应班级生活,中学段侧重改善班级生活,高学段侧重管理班级生活。规则意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是不同学段班级生活主题的共同价值追求。
(三)公共生活领域的螺旋式上升
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主要分布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低学段侧重养成公共生活习惯,中学段侧重遵守公共秩序,高学段侧重参与公共生活。规则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关爱意识是不同学段公共生活主题的共同价值追求。
(四)家乡生活领域的螺旋式上升
家乡生活领域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主要分布在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二年级侧重家乡的景物、物产、人物和事件,三年级侧重家乡的邻里和环境,四年级侧重家乡的文化与历史。认识家乡、认同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不同年级家乡主题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价值观念的螺旋式上升
我国 20 世纪之前的小学德育教材大多以德目为中心,每课书基本围绕一个德目展开,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21 世纪初以来的小学德育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德目为中心的叙事结构,大多围绕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具体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展开。但是,培养儿童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仍然是德育教材的基本任务,同一价值观念在不同学段的螺旋式上升问题仍然存在,只是与传统德育教材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也是如此。有些课文标题单从字面上看,很难一下把握课文所讲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什么。要想整体上把握某一价值观念在整套教材中的螺旋式上升,就需要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下面举两个例子进一步说明。
(一)诚信观念的螺旋式上升
诚信内容在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主要分布于三年级下册第 3 课《我很诚实》,四年级下册第 2 课《说话要算数》,五年级上册第 2 课《学会沟通交流》、第 10 课《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五年级下册第 3
课《弘扬优秀家风》,六年级上册第 1 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六年级下册第 1 课《学会尊重》。三年级侧重讲做人应该诚实、不说谎,并引导学生分析了说谎的不同因素——既有道德因素,也有心理等其他因素。四年级不仅讲对别人说话要算数,还讲了对自己说话也要算数。五年级从社会交往技能的角度讲了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讲了诚信这一美德的价值。六年级上册是法治专册,以借东西要按时归还、约法三章和合同等内容,从法律的角度讲诚信。最后,六年级下册从尊重自己的角度渗透了诚信教育。总体来看,不同学段教材中诚信教育的内容都是与儿童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
(二)节俭观念的螺旋式上升
勤劳节俭是中华传统美德,统编《道德与法治》在不同学段都有渗透,下面以节约粮食为例,梳理统编教材的相关内容。一年级从饮食健康的角度讲节约粮食,暴饮暴食、挑食不仅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好,也是浪费粮食的行为。二年级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讲珍惜粮食,粮食是大自然的馈赠,节约粮食也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尊重,从而渗透节约粮食的观念。四年级从尊重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角度讲节约粮食,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粮食的浪费,不仅关乎粮食本身,还连带水资源等资源的浪费。同时,教材还引用了传统美德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这句格言,在五年级讲《弘扬优秀家风》一课再次出现。中学统编德育教材则从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角度讲节约粮食的意义。可见,不同学段对节约粮食内容的编排,充分
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从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传统、人与国家等不同视角,按照学段,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
在探讨价值观念的螺旋式上升的时候,很多教师可能自然地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观念的螺旋式上升问题。按照教材编写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师可以按照这十二个观念来梳理教材的相关内容,以便分析不同学段、不同教学主题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点。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教材的整体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贯穿全学段、覆盖全领域。因此,在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向螺旋式上升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横向全覆盖。
三、法治教育的螺旋式上升
法治教育内容在编排上采取螺旋式上升的方式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明确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要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为重点,覆盖各教育阶段,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式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总体来说,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教育主题的螺旋式上升,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不同学段的要求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小学低年级(1-2 年级)和中高年级(3-6 年级)分别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这本身就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理念。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要求中高年级学生“了解制定规则要遵循
一定的程序,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遵守公共生活规则”。这是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在规则方面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又如,要求低年级学生“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初步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规则”。这是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在安全、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再如,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知道我国加入的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要求高中学生“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签署加入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主要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这是对基础教育不同学段在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方面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二)注意法治教育内容在不同生活领域的螺旋式上升
例如,在家庭生活领域,低学段侧重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中高学段侧重对家庭成员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认识。在学校生活领域,低学段侧重培养规则意识以适应新的环境,中高学段侧重学会在集体生活中参与制定规则、修改规则、运用规则。在社区(家乡)生活领域,低学段侧重公共领域规则的遵守,中高学段侧重制订公共领域规则的程序和意义。在国家生活领域,低学段侧重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如与国旗、国歌和国徽相关的法律规定,中高学段侧重认识国家主权、行政区划、民族团结等。
(三)注意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的螺旋式上升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六年级上册是法治教育专册,这一册完全是法治教育的主题内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八年级下册也是法治教育专册。这就要注意小学法治教育专册与初中法治教育专册之间的关系问题。从义务教育阶段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整体内容的组织来看,二者之间显然具有螺旋式上升的关系。两本法治教育专册都以宪法为核心,要注意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差异。依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的目标是“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初中的目标是“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第二,小学要求“初步认知主要国家机构”,而到了初中,要求“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第三,小学要求“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到了初中,要求“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第四,小学要求“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要认知重要民事权利”“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到了初中,要求“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四、传统文化教育的螺旋式上升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采取集中呈现和有机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例如,小学低学段侧重传统节日、民俗、传统礼仪,小学中学段侧重民间文化、地方文化,小学高学段侧重中华文字、古代科技和传统美德。同时,不同学段在其他不同主题中充分使用古代诗歌、传统格言及谚语、传统美德故事等对学生有机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些在不同年级有机渗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都是为其
所在单元主题服务的,它们之间并不存在螺旋式上升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个集中讲传统文化的单元,它与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就存在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后者比前者更抽象;与统编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之间也存在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后者比前者更具体。
从一线教学实践来看,有必要着重分析“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一单元与初中统编《中国历史》中传统文化内容的区别。小学阶段,如果抽象地讲传统文化,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骄人祖先,灿烂文化”这一单元以中华文字、古代科技和传统美德为中心,勾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内容,特别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内容,在统编初中《中国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中都会讲到,并且讲得更细、更深,这个意义上的螺旋式上升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除此之外,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有道德与法治课程区别于历史课程的特点,那就是以德育目标统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突出显性德育,而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这一特点在《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体现得最为明显。
这一课第一个话题“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特别是这些科学家的感人故事,这一话题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都有哪些发现、发明、创造,重点在于挖掘这些科学家事迹中具有德...
相关热词搜索: 法治 道德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