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12:第5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

时间:2021-10-15 13:24:45 来源:网友投稿

 第 第 5 5 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基础巩固

  1.下图是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某班同学通过参观该博物馆,他们领略了(

 )

 ①邓小平的早期革命活动 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③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气象 ④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邓小平发动百色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当时的形势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结果,没有获得国际无产阶级的支持和帮助。因此,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本题选 A 项。

 2.邓小平与刘伯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亲密合作,形成了“刘邓不可分”的佳话。“刘邓不可分”的局面开始形成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C 解析 刘伯承、邓小平的合作开始于抗战时期,当时刘伯承任八路军 129 师师长,邓小平任政委,后又共同指挥部队开辟中原战场,领导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

 一系列战役。故本题选 C 项。

 3.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美国等国家的封锁给中国带来困难 B.必须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建国后,我国曾长期实行“闭关自守” D.关起门来搞建设是发展不起来的 答案 B 解析 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邓小平总结自我封闭的教训是为了坚持改革开放。本题选 B 项。

 4.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有(

 ) ①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②发动秋收起义 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④发表“南方谈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发动秋收起义是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故②错误;①③④属于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故本题选 C 项。

 5.“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发生在 1992 年,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 1978

 年,因此①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本题选 B 项。

 6.1981 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中“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本题选 B 项。

 能力提升 7.1983 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这一谈话体现了邓小平的(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设立经济特区的构想 C.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的构想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故 A 项正确。

 8.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答案 D 解析 审题时应注意“最根本”这一限制条件,从邓小平、毛泽东的探索看,虽然他们具体探索的目的不同,但都是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即实事求是、与

 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故本题选 D 项。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接受实践检验,他们时时处处用实践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材料三

  图一是 1985 年 9 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画面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什么不同?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观点的关系。

 (2)材料一与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思想路线?在当时有什么历史意义?邓小平对这一路线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图一封面上“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是否符合实际?《时代》周刊得出这一结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根据图二分析,邓小平去世后,继任者为“下一个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答案 (1)不同:材料一提出不以某一个伟人的思想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任何理论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材料二明确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意义: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用:邓小平发挥了领导作用。

 (3)不符合实际。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内进行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坚持对外开放

 (4)党的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同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相关热词搜索: 作业 课时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