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历史选修4课时作业15:,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捍卫者康熙帝

时间:2021-10-15 13:21:48 来源:网友投稿

 第 第 3 3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

 一、选择题:(共 20 题,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康熙继位后的辅政大臣中苏克萨哈与鳌拜有矛盾,鳌拜矫诏诛杀了苏克萨哈。这一事件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康熙亲政后打击权贵

 B.苏克萨哈威胁皇权 C.鳌拜大权独揽

 D.康熙对鳌拜优礼相加 2、2013 年 4 月 12 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切接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清代,赐予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的皇帝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3、40 集电视连续剧《少年康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太皇太后孝庄”非常富有智慧,康熙亲政前就是在她的严格管教下,认真学习的内容不包括(

 )

 A.满汉文化

  B.骑射军旅之技 C.帝王统治之术

  D.西方自然科学 4、“平定三藩”是康熙帝的主要功绩之一。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三藩”意图分裂国家,不得人心 B.“三藩之乱”说明当时满汉民族矛盾的激化 C.平定“三藩”,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统一的趋势 D.康熙帝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在平叛中起了重要作用 5、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脍炙人口,流传极广。歌中以康熙帝的口吻唱道:“……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假如康熙帝的统治再延续下去,那么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发展趋势最有可能是(

 )

 A.继续保持世界强国地位

  B.多民族国家分裂、解体 C.迅速实现工业化

  D.难以避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命运 6、“18 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史学家戴逸评价康乾盛世的主要视角应是(

 )

 A.古今的历史变迁

  B.政治经济的互动 C.中外的历史比较

  D.民族意识的消长 7、“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定三藩之乱

 B.清军进入台湾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收复雅克萨之战 8、1684 年,沙俄政府给盘踞在雅克萨城的侵略头目颁发了一枚盾形城徽,图案是一只张开翅膀的鹰,一只爪抓着一张弓,另一只爪抓着一支箭。为抵挡这只“鹰”的进攻而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康熙帝

 B.雍正帝

 C.乾隆帝

 D.道光帝 9、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措施有:①从郑氏家族收复台湾;②平定三藩之乱;③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④组织雅克萨反击战;⑤册封班禅等活佛(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10、唐政府不同以前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采取“挟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

 )

 A.唐朝国力十分强大

  B.唐政府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政权

 C.唐朝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D.唐朝依靠少数民族巩固边疆 11、正确合理地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其中武力手段在一定条件下也应该是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间关系的必要手段。下列曾亲自率军平定过叛乱的是(

 )

 A.周武王

 B.唐太宗

 C.宋太宗

 D.康熙帝 12、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除豁直省匠籍,免征京班匠银”;康熙三年(1664)规定班匠银(班匠银,手工业者缴纳的徭役替代税)改入条鞭内征收,从三十六年起,以浙江为始,各省又陆续将其摊入地亩。随着代役银负担的解除,匠籍制度实际不再存在。这表明(

 )

 A.国家对民众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B.社会各阶层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C.国家不再经办官营手工业

 D.人头税正式废除 13、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

 )

 A.封土赐爵,接受朝贡

 B.御驾亲征,攻占台湾 C.设台湾府,中央管辖

 D.订立盟约,划定疆界 14、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

 )

 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 15、康熙皇帝曾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7 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这表明他主张(

 )

 A.民族团结平等

 B.兵农合一 C.强化中央集权

 D.民为邦本 16、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

  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 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

  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 17、有人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其法理依据是 (

 )

 A.清朝疆域图

 B.《瑷珲条约》

  C.雅克萨之战

  D.《尼布楚条约》 18、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属于穿帮镜头的是(

 )

 ①战国时期的秦国将军子岸说“纸是包不住火的” ②汉惠帝刘盈带皇后嫣儿在院中放烟花 ③乾隆皇帝夸奖永琪为小燕子做棉花椅 ④年迈的康熙皇帝兴高采烈地点看京剧名段《斩马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明清之际,外国侵略势力逐渐增强。康熙帝的内外举措中,与这种变化无关的是 A、平定三藩之乱

  B、平定噶尔丹叛乱

 (

 )

 C、赢得雅克萨之战

  D、延续“海禁”政策 20、康熙有一贴身侍卫,武艺高强。下列史实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1)

 随康熙帝率清军在乌兰布通大败噶尔丹(2)见证康熙帝两次派兵出征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3)

 随康熙帝参加了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4)见证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

 )

 A.(1)(2)(3)

  B.(2)(3)(4)

 C.(1)(3)

  D.(1)(2)

 二、非选择题: :(共 3 小题,共 50 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以下材料

  1960 年 4 月, 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 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 满族是个不起的民族, 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 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 尤其是康熙皇帝。

  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的。他三征噶尔丹, 团结众蒙古部, 把新疆牢牢地守位.他进兵西藏, 振兴黄教, 尊崇达赖喇嘛, 护送六世达赖进藏, 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 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 在澎湖激战, 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 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 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保证我永戍黑龙江, 取得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重大贡献。

 毛泽东说, 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 5 万多, 加上家属也不过 20 万, 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 占领那么大领土, 管理那么多人口, 矛盾非常突出, 康熙皇帝便发明一个统一战线, 先团结蒙古族与其他少数民族, 后来又团结汉族的上层人士, 他还会面学习与继承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 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 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 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巨都是如此。这样, 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满族官员少的困难, 真正达到以一项百的神奇效果。

  ——引自新华网

  依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主权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突出贡献。

  (2)依据材料, 康熙皇帝入关后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确立并巩固清朝在全国统治的?

 (3)从康熙皇帝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活动中,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的历史启示?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者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学校者、教化所从出,将以纳民於轨物者也。……教化者、为治之本。学校者、教化之原。欲敦隆教化而兴起

 学校者,其道安在。在务其本而不求其束,尚其实而不务其华。……以经术为要,不屑于文辞。

 ——康熙《学校论》

  材料二 彼得(注:俄国沙皇,1682—1725 年在位)兴办各类世俗教育机构……要求贵族子弟每人必须学会一门外语和数学,否则剥夺其贵族称号的继承权。他积极创建各类技术院校,包括航海学校、算术学校、炮兵学校、土木工程学校、医科学校等。

 材料三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皇帝,他曾向南怀仁、张诚、白晋等专门讨论几何、代数、三角、对数等数学知识……还熟悉主要数学仪器的使用,倾心于天文学的研究,但他对中国科学的认识始终没有突破中国自然哲学的认识,未能实现向近代科学迈进……没有意识到数学作为理性思维和实验研究的基本工具的重要意义,从而没有让近代数学知识传于宫外……从而丧失了中国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机会。

 ——材料二、三均摘自庄玮《“李约瑟难题”的宗教文化性视角阐 释——以康熙皇帝与彼得大帝执政时期的中俄对比为例》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康熙和彼得一世在办学目的和内容方面的不同之处。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概括康熙帝未能推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

 清顺治十八年,恶疾天花袭击皇宫,皇帝爱妃命丧黄泉,顺治痛不欲生,立意遁入空门。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力挽狂澜,下令“改朱批,行蓝批”,并将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玄烨推伤龙座,成为康熙皇帝。康熙即位后,聱拜等权臣威迫有加,连孝庄太后也只好含辱。康熙“亲政”后,权臣竟图谋废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

 吴三桂等“三藩”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康熙年轻气盛,下旨撤藩,引发三藩之乱。朝廷兵将屡被吴三桂击败,明后裔朱三太子也趁机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太监造反,宫廷大乱。康熙陷入绝望,意欲退位,在孝庄太后的怒斥和激励下,康熙重整精神,起用汉臣周培公,与吴三桂拼死一博,取得了最后胜利。

 中国康熙时代,已是国富民强,一片盛事景象。

 郑成功后裔郑经割台湾岛自立,不肯归降;蒙古葛尔丹也磨刀霍霍,推崇元大都立誓杀回北京。康熙先安抚葛尔丹,暂缓西北局势;然后起用名将施琅一举收复台湾,继而调转枪口率 20 万大军,在辽阔的草原上进行殊死的决战,全面消灭葛尔丹的余部,完成了中华民

 族版图的统一。

 班师凯旋以后,孝庄太后归天,太子与权臣结成同党,意欲提前即位。康熙废除太子,引发夺嫡之争。

  “千叟宴”上,康熙即宣布“立储”遗旨,却焠死在龙座上,诏书随风飘落玉阶,无人知晓它的神秘。

 ——央视网:《康熙王朝》故事梗概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列举康熙在位时期的重大活动。

 ⑵根据材料,评价康熙的活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通过鳌拜矫诏诛杀苏克萨哈的史实,说明了鳌拜独揽大权,威胁到皇权。

 2、【答案】B 【 『解析』 】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1713 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赐予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是康熙一个重大的政治活动,同时也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3、【答案】D

 【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前三项是在太皇太后孝庄的严格管教下学习的,而西方自然科学是在其新政后的学习内容。

 4、【答案】B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三藩”本质上是一种割据势力,目的在于分裂国家,不代表汉民族的利益。

 5、【答案】D 【 『解析』 】结合必修 1“鸦片战争”知识,联系本课内容,可以认识到康熙并未放弃封建专制统治,拒绝重大变革,使中国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在 19 世纪遭受西方侵略埋下了可怕的伏笔。故 D 项正确。

 6、【答案】C 【 『解析』 】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看,康乾盛世也是比较有名的,因此可以排除 A、B 两项。D 项说法与题目没有关系。本题关键是搞清楚“滑向衰世凄凉”的真正含义,它是指由于封建专制和经济形态的高度发展,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科技等新的社会发展因素,和同时代的西方相比,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

 7、【答案】C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天山、积沙、亲征”等关键信息可判定是西北,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是平定噶尔丹叛乱。

 8、A 9、D

 10、【答案】C 【 『解析』 】从“贵中华,贱夷狄”可知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11、D

  12、 A

  13、C

 14、B

  15、D

  16、C

  17、D

 18、C

  19、A

  20、D 二、非选择题 21、 (1)三征噶尔丹, 控制新疆; 进兵西藏, 维护西南稳定; 统一台湾; 反击沙俄, 签订《尼布楚条约》, 维护国家主权。

  (2)团...

相关热词搜索: 作业 课时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