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海岛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时间:2021-10-15 13:01:04 来源:网友投稿

海岛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观调研报 告

 发挥海岛旅游优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设富裕、魅力、和谐 ** ”的 目标,抓住“新**新开放新发展”的有利时机,把握优势, 利用资源,以推动旅游业发展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以旅兴 县、以旅兴城、以旅兴农”战略,立足海岛旅游资源,借助 海岛特有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重点开发海洋旅游 资源,并把旅游发展同“三农”问题紧密结合,促进城乡一 体化建设,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发展 大旅游,打造海岛生态旅游品牌,增强了 **的知名度,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 的解决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 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带动海岛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 对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多方调研论证基础上,就如何发挥海 岛旅游优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推动 **全面可 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意见,仅供参考。一、**旅游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促进作用 **旅游发展现状

 **县位于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是 山东省及环渤海地区唯一的海岛县,也是环渤海海洋生态屏 障和生态通道。全县由 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 56平方公 里,海域面积87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46公里,10个岛 屿有固定居民,辖8处乡镇,40个行政村,共5万人口,其 中渔村人口占80% 一直以来,捕捞、养殖是 **传统产业, 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三次海洋开发浪潮, **得到快速发展,1992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小康县。 90年代末,由于海上渔业

 资源日趋衰减,养殖栉孔扇贝连年死亡, **经济一度严重滑

 坡,致使**多数渔船进港、渔网进仓、渔民上岸。如何解决 渔民转产和就业,出路在哪里?现实而客观的问题摆在了县 委县政府的面前。经过广泛调查和认真的思考,县委、县政 府审时度势,突破传统产业约束,破除旅游业是副业的旧思 想,在全面分析本县生态资源、 区位、竞争力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以旅兴县 以旅兴城 以旅兴渔”的新思路,把旅游业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 手,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扶贫富民功能和拉动整合效应,走旅 游活县、旅游富民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之路, 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减免相关税费,激发渔民转产转业,积 极发展以“渔家乐”项目和休闲渔业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 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在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 导产业,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带动了服务、交通等产业XX的快速发展,成为财政增收、群众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XX

 年作为山东省唯一的行政县跻身于首批中国旅游强县行列。

 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XX年实现旅游直 接收入6.9亿元,接待游客150万人次,门票收入 4340万 元,同比分别增长 53.3%、2.7%和35.6%o创七个单日门票 收入突破100万元的历史新高。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主要成效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基于城乡统一市场和共享城乡

 资源背景下的产业统筹,旅游业以其综合性、关联性和较高 的乘数效应在城乡产业统筹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口不多,且分散居住在 10个岛上,渔村环境、交通、运输 等基础设施功能相对较弱。怎样推动县城、乡镇、村同步发 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以旅游为龙头的 城区旅游发展,注重发展渔村旅游,完善渔村基础服务设施, 改善渔村面貌,扩大城乡旅游交流,提高渔民素质,旅游业 的统筹城乡功能逐渐明显。一是改善了 **城乡面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仅把 水、电、交通等问题当作制约海岛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来抓, 更把它们作为改善渔民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来抓。累计 投入资金7亿多元,完成了城市供水、供暖管网改造、旅游 交通和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城市改造工程;全县90%勺渔村都完成了村内美化、亮化及道路硕化工程,城 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了城市中有农 村,农村中有城市的有机融合, 正逐步破除城乡二元化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二是优化了海岛产业结构。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 大H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经济流,极大地推动了全县交 通运输、餐饮住宿、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海上客运 滚装船由XX年的9艘增加到现在的19艘,客位4610个, 海上年运送游客 220万人次,是**本地人口的40多倍。旅 游运营车辆由170多辆增至目前的近 300辆。全县从事第三 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到 3000多家,餐饮服务业增加至580家。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休闲渔业、 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海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三是带动了渔民转产转业。旅游业的长足发展,有力地 拉动了海岛城镇就业、渔民转产转业,增加了财政收入和群 众收入。近年来,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增至 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 ;兴建了 3处休闲渔业码头,从事“海上游” 和“休闲渔业”的船只达 8艘;“渔家乐”业户由过去的 1 村1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14村近500户,床位10000张,带 动渔民转产转业 5000人;“渔家乐”业户户均年收入达到 1.8万元,年增加渔民收入 XX多万元;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 XX年全县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019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5万元,分别增长19.4%和10.3%。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 的拉动进一步增强。四是促进了渔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虽 城市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提高了海岛渔民文明程度, 经济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打架滋 事、赌博迷信的现象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竟相比学习、 比服务、争做“旅游示范户”,邻里关系和睦,互帮互助蔚 然成风,村风民俗更加文明健康,一个个“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渔村 正悄然展现。五是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 一方面,增加了就业机会,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提高海岛人民生活质虽,增进城乡居民感情交流和信息交 流。另一方面,不是摒弃捕捞、养殖等传统产业,而是在观 赏、体验渔养、渔猎活动之后,再销售捕捞的海产品,使产 业得到了二次升值。通过全面推进“花园式新渔村”建设, 加大了乡村、渔民庭院及旅游沿线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 程,强化了群众的环境意识。

 **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十佳 园林县”、“全国最佳人居环境”提名奖、“全国十大最美 的海岛”及“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等荣誉称号。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虽

 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旅游发达地区对比,还存在着一些 不容忽视的问题:

 缺乏完善的产业规划和管理体制。目前, **旅游业还缺

 乏较为完整和科学的总体规划,全县各乡镇也没有一个涉及 旅游的专题规划,涉及旅游项目开发主体不一,布局结构具 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发项目内容单一,旅游设施和功能配套 还不完善,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能力总体讲还不够强。产业规模相对弱小。近年来,我们出台各种优惠扶持政 策,重点培育“渔家乐”和休闲渔业等具有浓郁海岛特色的 旅游项目,现已初具规模,受到进岛游客的普遍欢迎。但我 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服务项目主要来源于“耕海牧渔”式生 产活动,目前渔村生活生产方式开发利用还处于初始状态,“渔家乐”的接待服务设施和休闲渔业的渔船、垂钓工具、 娱乐设施等高档次的旅游产品配套设施还相对滞后,休闲、 娱乐、餐馆,购物等行业结合比较松散,还没有形成大的产 业规模。产品缺乏品牌特色和文化内涵。我县从事旅游经营业户 普遍存在品牌意识不强现象,旅游产品文化含虽较低,对生 态文化、乡土风情、民俗传统等特色渔村文化内涵挖掘相对 稚嫩,无法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和追求健康雅致型消费方 式的潜在需要。渔养产业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矛盾。 **大兴生产养殖业

 时,东西两海岸部分地区存在盲目开发、乱建乱搭海珍品养 殖大棚等现象,严重影响了 **的生态环境和城市美化,也制 约了 **旅游的发展。海水浴场既是游客休闲娱乐场所,乂是 渔民生产加工场所,近海海域确权底播海珍品,使来岛游客 无法亲海,游客垂钓、赶海受到制约,由此引发游客投诉事 件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着国内外知名度不够高、全民 参与旅游意识不强等种种问题,这些都已经成为影响 **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加快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产业优势,统 筹城乡协调发展,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针对不利 因素,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问题与不足。

 我们认为,下一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四大 体系”问题:加强引导,牢固树立发展海岛旅游的思想体系。

 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首先必须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 论氛围和扎实的群众基础。对此,全县上下要积极做好“三 有”文章:一是有目标。要把发展海岛旅游作为坚持科学发 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应有之 义,把它放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领导干部的重要议事日程上 来,认真加以研究,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二是有眼光。要树 立新的旅游资源观,充分认识海岛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利用开 发的价值。把渔村资源真正转化为旅游资源,进而开发形成 旅游产业。三是有结合。要克服把海岛旅游简单地等同于一 般观光旅游的错误观点。实际上,海岛旅游是一种把渔村功 能与旅游功能相互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渔村经营为基 础,与旅游服务有机结合,从而形成高于一般观光旅游的新 兴产业,它的产出及附加值远远高于自身产出的价值。加强规划,积极培育海岛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通过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产品构成、开发重点、政策措施等内容和要 求,做到有的放矢,合理整合资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统筹城乡发展,使我县旅游发展规划与渔业发展规划、工业 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融合,高 起点规划,使旅游业有序、规范、快速发展。按照“因地制 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的原则,明确“渔家 乐”发展目标、产品构成、开发重点等内容,制订“渔家乐” 旅游发展规划,强调“休闲、娱乐、参与”的功能,设计出“自然、回归、亲切”的旅游产品,突出“渔家乐”旅游的“渔”和“乐”特色。在规划过程中要体现“一、二、三、

 四”的要求,即“一化”:在旅游产业规模化的基础上,规 划开发独具海岛特色的旅游项目,这样容易形成产品特色和 区域规模。

 “二种经营模式”:第一是政府主导,分户联 片经营,并逐步形成“渔家乐旅游合作社”。这种模式有利 于提高组织化程度,克服“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弊端,它可以带动渔家乐业户调整产业结构, 增强参与的热情,

 有助于提高广大参与业户的收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主要模 式。第二是政府引导,全面推行“旅渔结合,渔游合一”, 将旅游与培育渔家乐特色专业村相衔接,将“渔家乐”以村 为单位进行规划建设并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搞好点面 结合,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 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全县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 使更多的渔民做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实现富 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三大类型”:第一是渔家休闲度假游。以渔户家庭为基础,经过投入改造达到一定的硬件标 准,满足高端游客进岛休闲度假的需求。第二是民俗旅游。

 深层挖掘我县丰富多彩的海岛文化、滩涂文化、渔村文化、 渔船文化等海洋文化内涵,有机融合渔船、渔具、渔港、渔 村、渔民服饰、渔业劳动技能等各种资源,以增加旅游的趣 味性和旅游者的体验感。凸显渔家乐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提升渔家乐旅游的文化品味,满足游客“吃渔家饭、住渔家 屋、干渔家活、享渔家乐”的消费要求。第三是休闲渔业游, 立足海岛特色和优势,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域界限,在更大 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选择渔业和旅游业 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通过成立国际钓鱼俱乐部,争取举办 国家级的钓鱼比赛活动等高标准、高品位项目的带动,使休 闲渔业集垂钓、旅游、观赏、餐饮和度假为一体,向着规范 化和产业化发展。四是注意生态性,要把渔村旅游与国际旅 游生态岛规划建设相衔接,以国际旅游生态岛建设为目标,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把旅游生态村建设与海岛旅游结 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广大渔民保护环境、建设家园的内在动 力。加大扶持,不断优化发展海岛旅游的政策体系。海岛旅 游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定的政策给予扶持 和拉动。就目前而言,可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投入政策。

 一方面要建立县镇二级政府投入海岛旅游的基金,为发展海 岛旅游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真正起到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 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工商资本投入海岛旅游创造更加宽 松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二是税收 与信贷政策。在渔村旅游的发展阶段,给予税收扶持。我们 建议,一定三年给予开发旅游的渔户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

 要建立渔村旅游信贷扶持基金,筛选确定一批县级重点渔村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三是海域重新确权 针对海域确权、批复等问题,研究制定新的政策,划定指定 的休闲渔业海域,留出游客亲海区域,扩大休闲渔业海区, 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开发近海网箱垂钓、拖网、养殖观摩等 系列休闲渔业旅游产品,开展以休闲垂钓、参与生产实践和 体验渔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近海观光休闲活动。四是考核奖 励政策。要把发展旅游列入各镇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之中,对于成效明显、成绩突出,对全县示范作用大的乡镇 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一些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增收明显的 典型渔家乐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加强管理,努力营造发展海岛旅游的环境体系。为了高 标准、高起点地开发我县的旅游业,我们要在借鉴外地先进 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抓好管理这个基础工作,使之良性、有 序发展。重点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有计 划地分级做好培训教育,积极培养既懂渔业、乂懂旅游、离 土不离乡的渔村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队伍,做到开发一批、 培养一批。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渔村旅游的通达性, 完善渔村旅游的各项配套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服务的水准, 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渔家乐服务管理中心。三是加强旅游生 态村镇建设,建设一流的旅游环境。

 四是加强星级品牌建设, 按照“渔家乐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标准,规范运作,及时 做好评定管理工作,树立一批典型,示范带动一批渔家乐业 户,从而使海岛旅游发挥更大的效应,真正成为新时期统筹 城乡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相关热词搜索: 海岛 科学发展观 统筹 城乡 调研报告